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16 08:41:48瀏覽992|回應6|推薦48 | |
[照片取自網路] 個性安靜原沒什麼不對﹐卻逐漸由此變成小兒子表達抗議或是不滿的方式﹔也似乎透過無言的方式﹐宏亮的聲明﹕作主在他﹐由他主控一切。 不想一針見血的點出他的問題﹐免得他又退回安靜的保護層裡。 我小心的問他﹕「你其實很累﹐不想考試﹐對不對﹖可是又怕daddy會生氣﹐所以你乾脆不說。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你不得不面對﹐結果反而讓daddy以為你一直在欺騙他。」 「我並沒有要騙他。可是我實在不曉得要怎麼對他說。」 「所以你選擇拖下去。然而﹐你看到這樣選擇的後果了﹖你認為這樣作﹐對你﹐或是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嗎﹖」 他搖搖頭。 「而且﹐一件該作的事﹐拖著不作﹐壓力還是在那裡﹐好像擔著一個包袱﹐更不舒服。」 他嘆了一口氣。 「你想﹐你可以怎麼作呢﹖」 「可是﹐如果我坦白跟他講﹐他也不會聽﹐還是會生氣。」 「因為害怕他生氣﹐所以你選擇不坦白﹖」 他看著我。 「不管你說或是不說﹐他都會生氣。但是生氣是他的反應﹐他的情緒他自己要處理。你的行為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你看到這個界線嗎﹖」 「我沒有想過這點。」 「你不肯說﹐表面看來是你不想惹他生氣﹐其實你是被害怕的心態挾控著﹔所以你也要處理你裡面的害怕﹐不容你的行為受制於這個心態﹐因此就選擇錯誤的方式。這麼一來﹐承擔這個錯誤選擇的後果也在你。」 「害怕--逃避--靜默--無奈—憤怒—苦毒﹐一旦這成了習慣﹐就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不知不覺的﹐它一定也會變成你和其他人互動的模式﹐你生活會快樂嗎﹖」 他抿抿嘴。 「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keep calm)是好的﹐但是應該表達立場、看法時﹐還繼續保持安靜 (keep silent)﹐那的確是不夠誠實了。」 他皺了皺眉﹐顯然沒想到﹐不說話也算是一種不誠實。 「當然﹐誠實話是要從愛心裡出來。因為愛會勝過懼怕﹐從愛裡出來的誠實話﹐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我試著跟他分享自己昔日與母親的關係﹐直到內在搜索之後才發現的﹐隱匿極深的叛逆心態﹐和由此驅導﹐讓我不知不覺養成的行為﹐使得我離神造我﹐可能要我形成的樣式有極大差別﹐以及發現之後﹐我的悔改。(見《忘記背後之二》) 「你可能無法改變daddy的性情﹐好像我也無法要阿嬤的個性有所改變。但是﹐你可以改變你自己的言行方式﹐你這邊作改變﹐一定會影響你和daddy的溝通﹐你們的互動就不會陷在舊的模式裡。」 「你跟哥哥小時候﹐我們會一起討論要不要參加某個活動﹐和各種可能後果。雖然探討過程好像很複雜﹐最後不參加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種決定帶來的結果影響有限。可是關乎生命真理的行為﹐例如坦誠﹐反而更簡單明瞭﹐到頭來﹐就只有兩個後果而已﹐可是卻引到全然不同的方向。」 「所以﹐不管daddy怎麼反應﹐我都要跟他說清楚﹖﹗」 「還有呢﹖」 「饒恕他﹐以及他對待我的方式﹖(Forgive him, and the ways he treated me?)」 我笑笑﹐抱住他﹐親親他的額頭。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