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8/13 11:59:53瀏覽1322|回應7|推薦46 | |
談了之後﹐才覺得自己太自我中心﹐一聽他不想考試之後﹐只急著檢討自己的教養是否出了問題﹐而沒有從他的角度來思量。 我只是想到我們並沒有給他什麼太大的壓力﹐卻疏忽﹐即使沒施加什麼壓力﹐孩子還是會給自己壓力的。 就如當年﹐我的爸媽沒有一定要我上那所大學﹐我卻是執意一個﹐給年少的自己平添許多焦慮與得失心。 我想起小兒子高中十一年級結束的那天﹐我去學校載他﹐一上車﹐他第一句話就是﹕I beat my brother。 沒頭沒腦的﹐我困惑的瞪著他。 「You know, 哥哥十一年級的英文拿B﹐我拿A﹗So I beat him!」 原來他在和哥哥較勁。他不講﹐我都忘了老大高中四年就那麼一門拿B﹐ 心裡還不爽好久。 可是由於兄弟個性互異﹐我很少將他們作比較。我說﹕誰讓你和哥哥compete啊﹖ 他笑笑﹐說他們是良性競爭。是good and healthy competition。而且哥哥也鼓勵他與其競爭﹐並且要他比哥哥更有成就。 兩兄弟這樣的互動﹐是我不知道的。 那麼﹐大學四年﹐他與在遠地工作的哥哥有多少聯絡﹐哥哥對他到底有多少影響﹖ 老大上大學第一年﹐離家在外﹐自由自在﹐玩過了頭﹐那年的成績一塌糊塗。 弟弟沒有蹈其覆轍﹐而是戰戰兢兢﹐一路維護自己的課業﹐ 主修加副修﹐ 四年下來﹐3。75的GPA﹐比哥哥的﹐是亮麗許多﹐想必也是與哥哥良性競爭的結果。 是不是到了要畢業了﹐他忽然發現自己怎麼也無法比哥哥強﹖ 老大在大學最後一個暑假的實習﹐使得他馬上得到那個公司的聘用﹐要他畢業之後就去任職。因此他大學最後一年﹐沒有要找工作的煩惱﹐即使還意思性的面談一些工作﹐基本上他沒有什麼壓力。 老二除了義工經驗外﹐就是大一暑假擔任夏令營的少年輔導﹐有千把元收入﹐此外無其它實際工作資歷。 大學快要畢業﹐我們雖然只要他專心準備考試﹐哥哥卻不這麼認為。 老大先對我們說﹕「你們不能那麼呵護弟弟﹐要讓他去體會工作的辛苦﹐去麥當勞打工也好。」 先生說他也不是要一直供養老二﹐等他考完試﹐當然是要他去找工作的﹐不可能讓他成天賴在家裡。 我對老大說﹐當年也沒有要你去麥當勞打工啊﹗你的學習和工作境遇一向順遂﹐這是神的恩典﹐也是你努力的結果。但是各人路徑不同﹐弟弟要走的﹐可能與你不一樣呀﹗ 大概看無法說動我們﹐他轉而去對弟弟施壓。不時催促弟弟該去找工作。 弟弟說他有兩個重要考試擺在眼前。 「So what? 你也不會整天都在讀書。你可以找part time job﹐其它時間唸書﹐會更有效率。你需要這樣鍛練自己。你以為要在社會生存﹐是件容易的事啊﹖」 「你一定要出去歷煉﹐即使找最低時薪的工作也好。就是要去見見世面﹗」哥哥權威性的話語﹐讓弟弟無法反駮。 哥哥是個大嗓門的人﹐經常在電話裡對弟弟這樣嚷嚷﹐真是會讓他倍感壓力。 可能就是如此﹐到了最後﹐小兒子只覺得擺在眼前的﹐是個龐大高山﹐他不知從那裡攀爬起。 那一天﹐小兒子委屈的說﹕「大學最後兩年﹐我每學期修16個以上的學分﹐功課很重﹐可是我為了保持好的GPA﹐一直很認真。加上那些課外活動﹐其實我休息的時間很有限。我實在沒空去思考找工作的事﹐也沒力氣去想要考的試。」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