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6 11:54:59瀏覽898|回應5|推薦35 | |
(照片取自網路) 拿到諮商輔導學位﹐也通過證照檢定考試﹐過了不久﹐學區的高中有個輔導職位出缺。我很想申請﹐也認為按資歷可以得到這個工作。 那時我已經作了五年特教和ESL老師。剛開始我課輔的全是特教學生﹐其中一個是台灣移民家庭的兒子。半年以後﹐那個移民家庭的親戚也搬來﹐我不是正式ESL老師﹐但因著會講中文﹐自然接手課輔這個新家庭的三個女孩。 然後又有個越南家庭遷入﹐也是有三個孩子。雖然我不會越南話﹐可是﹕「你們東方人﹐看起來都很相像 (這個理由真奇怪)﹐你也有英文教學的執照﹐就作他們的ESL老師吧﹗而且Linda (另一個ESL老師) 的學生已經夠多了。」特教組的主任對我說道。 接下來﹐陸續有柬普塞、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來的學生﹐「不都是亞洲的國家嗎 (又一個奇怪理由)﹖你就教吧﹗」主任又這麼說道。就這樣﹐過了兩年﹐我逐漸成了全職的ESL老師﹐而且每年學生人數有增無減。 身為移民﹐我經歷文化、語言、環境適應的諸般問題﹐自然能了解這些學生遭遇的辛苦﹐特別高中部的學生﹐他們對於選課毫無概念。而校方常以他們語言有障礙﹐給他們排一些容易的課程﹐例如即使他們數學很好﹐也還是給他們初階的課。殊不知這些課程會影響他們將來大學的申請。因此在鑒定他們語言和數理能力以後﹐我常積極為這些學生爭取適合程度的課程﹐甚至為他們排好選課單﹐再讓學校輔導核准。 這些十來歲的學生在移民幾年之後﹐還會碰到另一個難題。通常他們的語言適應會比其父母更快﹐很自然受父母所託幫忙處理一些事宜﹐例如申請信用卡﹐閱讀重要文件﹐支付賬單﹐與當地人溝通等等﹐儼然成為家裡的大人。可是在彼此相處上﹐父母還是把他們繼續當孩子看待與管教﹐使得他們心態上很不平衡﹐親子衝突自是難免。 上課時﹐他們會向我訴苦。我總是安慰開導他們﹐表明理解他們內裡的掙扎﹐但是父母選擇移民來美國﹐通常是為著下一代著想﹐然而他們本身在適應上會有許多艱辛和缺乏安全感﹐如果兒女可以體恤﹐父母會很寬慰。另一方面我也找機會去拜訪他們的家庭﹐認識那些父母﹐用簡單詞句讓他們明白﹐對孩子的些許尊重﹐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爾後在Linda突然辭職之後﹐我順理成章成為ESL課程負責人。如果不是自己親身涉入﹐我還真的沒想到﹐即使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鎮也會有那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遷入。十年之內﹐我大概接觸了三十多個國家的學生和家庭。 雖然有時我忙的像個救火員一樣﹐無法深入幫助那些較大的學生打好語文根基﹐只能趕快以簡易英文讓他們了解課文內容﹐但總體來說﹐我喜歡這個工作帶來的挑戰﹐與學生們和他們家庭的互動﹐更增長我的國際視野﹐拓展不同文化、信仰的見聞。 唯一讓我不平的是﹐那時在俄亥俄州﹐ESL學生不算是特教類別的學生﹐學區無法從州教育局拿到補助 (特教學生由於法律規定要給予適宜課輔和協助﹐部份經費由政府支付。) 因此給我的待遇一直是鐘點費﹐即使我的學生人數比特教老師的還多﹐薪水只是他們的一半左右。 因此申請改作特教老師或學校輔導﹐我的待遇會大幅改善。尤其先生工作屢屢不順﹐那豈不是我的家庭需要的﹖而且老大即將上高中﹐也該為他存些大學費用。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