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8 11:50:16瀏覽1091|回應3|推薦42 | |
神喜悅與祂的兒女溝通。藉著祂的話語(聖經)﹐藉著祂的子民﹐藉著自然生態﹐藉著生活環境﹐甚至瑣碎小事等等祂所能創造設計的方式來顯示祂的心意﹐期待我們的回應﹐ 並參與祂的計劃。 問題是﹐當神說話時﹐我們有在傾聽嗎﹖ 或者要問的是﹕我們真正渴望聽到、知悉神的心意嗎﹖ 詩篇裡不乏這樣的渴慕心思﹐例如﹕「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祂的話。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篇130﹕5-6))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詩篇123﹕1-2)) 福音書裡主耶穌也用幾個比喻﹐例如忠心有見識的善僕﹐等候主人回來﹔或是聰明有預備的童女﹐等候新郎的來到 (馬太福音24-25章)。都是勸勉人對神的國度計劃要持著儆醒專注的心思。 一九九○年代初的那幾年﹐神帶領我操練不同方式﹐培養那種專注儆醒的心思。 那一陣子除了聖經﹐我用的靈修書是程伯斯(Oswald Chambers)的《竭誠為主》(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日復一日﹐我的心與這位作者一起攀登屬靈的高原。Chambers深刻的屬靈洞見﹐一再幫助我拭去眼中的鱗片﹐心中的帕子﹐矯正自己奔逐的目標。 例如他提醒神的工人最需要的是隨時預備見主(a readiness to face Jesus Christ at any and every turn.)﹐而不是因著專注於祂託付的工作﹐卻錯失與祂的會晤(…but against being so absorbed in our service to Jesus Christ that we are not ready to face Jesus Himself at every turn.) (3/29) 他也提到神有時把我們置於黑暗的光景裡﹐為的是教導我們聆聽和順服。(2/14) 他更深入指出人對神的忠貞﹐不在於與外面事務隔絕﹐而在於內心的專注﹔如同主耶穌經常接觸處理生活中的平凡事﹐但內心絕對專注於天父。因為僅僅外面的隔離( external detachment)﹐顯示人其實內裡暗慕(inner attachment)他表面所拒絕的。(10/18) 勞倫思弟兄的《操練神的同在》(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也是我那時反覆讀的作品。作者深入淺出的平直敘述﹐道出人人似乎諳熟﹐卻不見得能做到的隨時回應神呼喚的內在儆醒心態。 我的兒子們那時年幼﹐成天有用不完的精力﹐顯現於仿彿無止息的奔跑追逐跳躍攀爬等活動。我的老大每次從樓上下來﹐不是一階階的走樓梯﹐而是雙手抓著倚牆的欄杆﹐雙膝抵著牆壁﹐一路滑下來﹐因此再厚的長褲﹐穿沒幾次﹐膝蓋總是有破洞。 而且不知道哥哥怎麼誘導弟弟﹐小兒子才六個多月大﹐就學會爬樓梯﹐用四肢爬上爬下。十個月大開始走路﹐沒多久就以為自己也可以像長他四歲的哥哥那樣東奔西跑。哥哥也不以為弟弟幼小﹐體能未能與之抗衡﹐玩起來常是不知輕重。 每天光是緊盯著﹐看顧他們的安全﹐就耗去我極多的精力。可是我對神的渴慕﹐也是與日俱增﹐尤其在內在整頓更新以後﹐更是渴望擁有那種外面忙碌﹐內裡專注的心思。 神就在那時開始教導我學習「聖言禱讀」(Lectio Divina)。 與其說那是一個讀經技巧﹐不如說那是個新的朝聖旅程(pilgrimage)。 在這旅程裡﹐我延伸過往習慣的歸納法讀經方式﹐學習讓神透過聖經對我說話。不單是聆聽神在過往作了什麼﹐說了什麼﹐而是祂現今要對我說什麼﹐我該如何回應﹔也就是讓讀經成為與神的對話。 大致說來﹐聖言禱讀有幾個基本步驟﹐但操練習慣以後﹐其實是渾然為一體﹐是同一行動的不同層面。 首先是誦讀(lectio)﹐先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準備與主相遇交談。按著自己的靈修進度﹐選讀一段經文﹐隨著聖靈的帶領﹐第一遍是概要了解其內容﹐例如一些基本的訊息---人物、地點、事故、時間等。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是開聲誦讀﹐也是懷著敬畏的心聆聽---用心靈的耳朵來聽神說話﹐專注的出聲慢讀﹐一遍又一遍﹐直到心思被某句話﹐某個詞﹐或某個字所吸引。 那可能是一個扎心的感覺﹐或是興奮﹐或是深沉的感動﹐但是不要急著去分析那些詞句的意思﹐或為什麼它們會激發那些感受﹔而是停佇在那個詞句上﹐讓它們繼續在內心產生共鳴或迴響﹐以此進入下一階段﹐那就是默想(meditation)。 敞開心思﹐等候神﹐看祂藉著那些話語要啟示什麼。那個字可能是把鑰匙﹐打開久隱的記憶庫藏﹔可能是個指引﹐讓人看清前路﹔可能是個安慰﹐撫平焦躁情緒﹔可能是個牽曳﹐促使人注意眼前類似事件﹔可能是個提醒﹐催促人採取某個行動。 領受了神的啟示﹐接下去就是禱告(oratio)﹐其中有兩層意義﹕首先是一個奉獻﹐把自己的全人和所領受的像祭物一樣奉獻給主﹐然後就神藉著經文所提示的回應祂﹐那可以是讚美、感謝、繼續求告﹐或是進深為對話。 最後是默觀(contemplation)﹐讓心靈在浸潤了神的話語與回應交談以後﹐停止自己一切思緒活動﹐全然憇息在祂的愛裡。好像一個小小孩子﹐在他玩耍以後﹐回到母親的身邊﹐柔軟的頭靠在她懷裡﹐安靜享受母親的手輕撫他的臉頰﹐滿足的聞嗅母親身上那熟悉溫暖的味道。那也是對神肅穆的瞻仰﹐無語的讚頌﹐俯伏的敬拜﹐微笑的凝視。那是心靈深度的安息﹐卻也是凝聚專注的儆醒。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