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4 13:59:59瀏覽4908|回應10|推薦81 | |
1980年代初期,剛到美國唸書,在學校圖書館打工,負責把還回的書籍歸放書架。 有一天,發現一本書,題目是《Mere Christianity》。好奇的翻閱一下,就難以釋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魯益師C.S.Lewis的書。讀的時候,必須聚精會神,因為結構嚴謹,文句緊湊,稍一分心,就難以跟上作者的緻密邏輯思維。 讀完那本書之後,陸續又借了他寫的其他書籍, 《The Screwtape Letters》 是其中之一;後來知道台灣有中譯本,書名是《地獄來鴻》。 然而等我幾年後有機會回台灣,才發現中譯本已經絕版。 今年秋回台北,在校園書房發現九月剛出版的新譯本,翻譯者是我大學同學。 我也從事文字翻譯,知道有些書籍,讀的時候很享受,要翻譯就是苦差一件。 魯益師的這一本,就是如此。他的遣詞用字很鮮活,盡達反諷效果。要找到傳神的中文字句,就考驗中文譯者的功力了。 但是曾珍珍本來就擅長詩詞、散文寫作,現在又是英美文學的教授,因此她把這本書自然翻譯的活靈活現。 我們從大學畢業後就沒碰面,匆匆30多年過去。這次在台北,經另一個同學聯絡,有幸跟她見面,三個人一起去看了電影[大法官]。 後來校園書房為魯益師的書舉辦的文學講座,她是主講者,聆聽後又有機會更深討論他的作品。 這本書新譯名是《小心魔鬼很聰明》。魯益師寫於1941年,歐洲正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 內容是一個大魔頭寫給小鬼頭的一些忠告,要牠怎麼去誘惑一個初信的年輕人,離開信仰正道。 也許神給予魯益師特殊洞察力,能看到基督教會的信徒從那時至今,甚至繼續下去的一些潮流傾向;或是他回首自己信仰路程所誤入的敵區(與神為敵的)以及各種心思挑戰,總之他的這本書,寫的固然讓人拍案叫絕,但每個信徒從其中應該都會發現自己也犯過那些錯誤。 例如信徒可能努力自省,卻無睹自己性情上的偏差,於是逐漸成為傲慢自義的批判者。 第三封信就是談這個議題。 (03)大魔頭說:讓他(信徒)全心注意自己內在生活,。。。可以花一個小時自省,卻無法發現任何人只要跟他同住一屋簷下,或在同一辦公室都能一眼看穿的毛病。。。。。 務必讓他的禱告都非常“屬靈”,總是關係她(年輕人的母親)的靈魂,卻毫不在乎她的風濕痼疾。。。這樣他的注意力會偏執集中在他自認為母親的種種罪愆上。。。 還有信徒常會習慣性的依恃自我「感覺」來取代信心。例如參加聚會之後,如果情緒沒有任何波動,就會認為是「沒有得著」什麼靈糧。 (04)只要人的心思意念轉向老賊頭(英文是Enemy,就是魔鬼的對頭---神,上帝),我們就全盤皆輸了。。。。最簡單的是把他們的眼目從老賊頭轉到自己身上,讓他們檢視自己的心思,努力憑自己意志製造「感覺」。。。 教導他們以是否成功製造出所祈求的感覺,來衡量每一椿禱告的價值,而且千萬別讓他們懷疑這種禱告的成敗,多少取決於那片刻他們身體是健康或生病,精神是清爽或疲憊。 聖經教導我們如果不愛可以看見的弟兄,如何去愛看不見的神?魔頭卻不希望人務實。 於是(06)誘導他,把他的惡意導向近旁那些天天見面的鄰居,把他的善念拋向他不認識的人。惡意就徹底落實了,而善念則飄飄然大抵只停留在想象裡。 信仰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為著某個高尚目標,例如社會公義,不知不覺將耶穌基督當作達成目標的助力,而不是我們效忠的對象。 對此,(07)一旦他把世界(對歐戰時勢的關注)當作目的,信仰只是手段,你就幾乎擄獲這個人,至於他所追求的是哪一種屬世目標,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 信仰生活總有高低時候。魔頭因此要信徒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爬出低谷。 (09)快樂(pleasure)是老賊頭發明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鼓勵人去享受老賊頭創造的快樂,不過必須是在祂禁止的時刻,以祂禁止的方式和程度去進行。 把他的注意力導向聖經某些斷章取意更顯得深得我心的章節,然後鼓勵他單靠自己的意志力拼命謀取對策,務求恢復舊有的感覺。 教會的查經小組有多少時候的高談闊論,是在為一些無關乎真理的字句,或是教義而爭辯? 因此(09)讓他對流行詞彙迷戀,拘泥於混淆不清的表達,別讓他想到真偽的差別。信徒也常會把日常生活與信仰分開成聖潔和世俗兩個區塊。日久,甚至認為這是正常人生,因為如果把神的指示照單全收,乃是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 (10)引導年輕信徒如何過兩面人生活,就是兩種互相平行的生活型態,覺得信徒群不知悉他多采多姿的都會生活,而他的雅士朋友不了解他深邃的屬靈世界,於是內心持續洋溢志得意滿的暗流。 惡者也善於把神賦予的生命美德加以扭曲,就變成傷害生命的工具。 (11)用誇張的幽默和搞笑的表情渲染自己的懦弱,它就變成無傷大雅的笑料。。。戲謔與喜樂相差十萬八千里,它使人知性僵化,而非敏銳;以嘲弄互相取樂的人,彼此之間毫無溫情可言 (17)誘導他對自我謙卑躊躇滿志,將虛榮的事物轉成癖好,逐漸就把新生命要活出的諸般美德,化成只是要保持屬靈的假象。 關於現今常談到的「性別議題」,書信也談到: (20)魔頭的職責就是在每一個世代醞釀所謂兩性的「品味」。他們通常透過一小撮人,像通俗藝術家,服裝設計師,女演員,廣告設計師等,來決定流行的類型,目的是要誤導男女兩性,讓他們不去選擇最適合的對象,於自己共同締結有益心靈,幸福美滿又有生殖力的婚姻。。。。 至於男性的「品味」,我們也作興改來改去。在某個年代,我們引導他們喜愛像雕像般有貴族氣息的女性美,把男人的虛榮和慾望混雜在一起。。。。 在爵士樂取代華爾茲的年代,我們反其道而行,轉而教導男人喜歡那一類身材和男生無什差異的女人,。。。 這還不夠,我們同時驅使社會放寬尺度,任由「女體寫真」在藝術領域,表演舞台或海灘上演出清涼秀,其實都是作偽。。。 結果男人的慾望被我們引導去追求那根本不存在的,使得眼睛在性慾的滿足上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而其所渴求的也愈來愈不容易在現實中找到。。。 惡者還把神所給予,讓人知足享受的,都設法扭曲,誇大,或是縮減。 (25)老賊頭在自己創造的世界裡面,藉著變化和恆定的結合,使得人這兩種渴望都得到滿足,祂賜給人四季,每個季節各不相同,但是每年都會有同樣的四季,所以每年春季都像是嶄新的季節,而又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現在呢,我們特別挑出飲食之樂,使它變本加厲成為貪食。。。把對變化的的喜好,扭曲成徹底求新的追逐。。。 這種欲求會使人不斷提高慾望,卻使滿足感降低,一心追求新奇的結果,終究會使人貪財或是坐困愁城,甚至兩者兼具。 (26)要善用「愛」這個朦朧字眼,讓他們以為可以用愛解決一切難題,。。。或是用消極的「無私」(unselfishness),來取代老賊頭所提倡的積極的「博愛」(charity),。。。 你一定要設法使這種相互的自我犧牲成為他們婚姻生活的「律法」。。。 他們最後會決定做些雙方都不太情願做的事情,但是彼此會覺得自己已經仁盡義至,而且私底下希望對方對自己的無私給予體己的回報。。。接著肚量錦標賽就上場了。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說過,不管天然或是在恩典裡的生命,都必然有爭戰。 例如身體健康就是物質生命與外在自然界之間的平衡,人必須內在有足夠活力,對抗外界的東西,才能維持健康。 因此,就恩典生命而言,聖經是用正向的方式,引導信徒持續並持守與耶穌基督的關係,才有足裕生命力。而魯益師寫這本書,是用一種「反思」(reverse thinking)的手法,就是仇敵可能會用什麼方式,來襲擊、消減我們的生命力。 他以趣味性的筆法描述,但是每個議題卻都包藏深刻內涵。 神的話語---聖經,所認定為「真實」的,仇敵都要把它們轉成似是而非的「虛假」。 例如健康的愛,轉為「迷戀」,曲解性的「無私」,以致會變成「自以為義」;將人對永恆的盼望,轉成空想未來,而忽略當下;把對時間、物質的「管理職責」,變成是這些的「擁有者」,以致模糊對事務的優先次序,或是人際關係當有的合宜界限。 當然這些隱而不顯的計謀,從來都不是以猙獰面目來驅使信徒就範;而是透過身旁的家人,朋友,看似「好心」的勸誡,攔阻信徒專注神的心意,迷糊不察的轉行岔路。 31封信,充滿惡者對信徒生活細節意圖施行的詭計,不過至終還是沒有得逞。 因為父神對於屬於祂的人,賦予抉擇的自由,甚至讓人還會犯錯,但聖靈也會及時勸導,點醒;祂要兒女們警覺、儆醒,不要讓一些小偏離,小罪惡逐漸加劇。 歸屬於祂的兒女,在塵世生命終了,要進入永恆裡,與耶穌基督長在,那樣的福份,是神的仇敵竭盡全力想竊奪,卻是不能的。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