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3/23 10:52:08瀏覽14592|回應6|推薦58 | |
二月底看了一部電影:「復活」(Risen)。內容冏異以前關乎耶穌生平的電影,開首不久就是耶穌釘十字架的場面。 Clavius,一個羅馬護民官,剛平定完一場小暴動,就被彼拉多派去刑場,確定耶穌的死亡。 在那裡,他碰到行刑的兵丁,後者告訴他:「這個人是無辜的!」(This man was innocent.) Clavius漠然的抬眼看看十字架上似無氣息的耶穌,讓兵士用長矛扎進他的肋旁,確定對方已經斷氣,回去稟報彼拉多,以為事已告一段落,可以交差。 然而猶太祭司長來見彼拉多,說耶穌的門徒曾謠傳他死後會復活,因此一定要派人嚴守耶穌的墳墓,並防止民眾暴動。 這些請求讓彼拉多十分心煩,他對Clavius敘述自己本來想釋放耶穌,沒想到他似乎死意甚決,「好像他就是想要犧牲自己。」(It’s as if He wanted to be sacrificed.) 接下去的場景就是耶穌的屍體消失,Clavius再度奉命去尋找,還要嚴防耶路撒冷城不要出現任何紛擾。 彼拉多很煩躁的說:「找不到屍體斷定他的死亡,我們就必須宣告他是彌賽亞! 」(Without a corpse to pronounce Him dead, we have to proclaim Him Messiah.) 這些對話點出耶穌是以無罪之身受刑,猶太領袖對他的提防,彼拉多的不解,以及暗示耶穌真正的身份。 影片接續的故事就是從Clavius的角度來敘述。 身為護民官,其實就是類似現今的鎮暴維安警長,他的工作與暴力是無法切割。以致當彼拉多問他個人有何夢想時,他的回答是:「終結勞苦,生活有確保,平安,沒有死亡殺戮的一天!」(An end to travail, certainty, peace, a day without death!) 有影評認為這部影片前半段好像電視劇CSI(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主角Clavius像偵探一樣,要去破解並追回一具失蹤的屍體。 不過Clavius和彼拉多並非主動而積極的想要解決這宗懸案,只是被動無奈的涉入猶太人的宗教事件裡。 Clavius 開始審問曾經跟隨耶穌的門徒們。他根本無法預期,整個追索過程會讓他生命的改變何等急劇。 看到復活的耶穌與眾門徒一起坐席時,Clavius困惑而驚惶的說道:「我目睹兩件無法相容的事,有個人真的死了,那個人卻又活了」(I have seen two things I cannot reconcile. A man dead without question. And that man alive again.) 有些基督徒看這影片,覺得內容與聖經福音書有些不太相合。其實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小說作者並不是要照著福音書來敘述,乃是從一個異教羅馬人的眼睛,來道出耶穌到底是何許人;而電影編劇和導演也沒有特別要說服觀眾看後就歸信耶穌基督。 基本上,「復活」這部影片平鋪直敘,沒有什麼特別精彩,一些引人深省的小地方必須透過其中對話去意味。 例如透過巴多羅買的話:「神不是供我使喚的!」(God is not at my beck-and-call),點出人與神的正確關係該是如何,神是宇宙的中心主宰,而非供人遣喚指使。 例如彼得無法回答Clavius提出的連串問題,他挫折的說道:「我沒有全然的答案。我們也是很震驚,。。。而且我們只是跟隨者,跟隨著要去發現真相。」(I haven’t every answer. We’re astounded too.。。。We are only followers, follow to find out!) 例如照著抹大拉瑪利亞說的,「要敞開心去看」(Open your heart to see),Clavius看過空墓,審查證據,聽取目擊人證,目睹耶穌顯現,他帶著釘痕的手,肋旁的傷,並親自與他交談後,得出結論他就是彌賽亞。肯定而確切地說:「我相信。我再也無法如同過去!」(I believe. I can never be the same.) 每個與耶穌基督確實相遇的人,到底生命會有何不同? 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說過:「我們(信徒)屬靈的一個迫切要事就是簽署我們罪性的死亡證明。」(The inescapable spiritual need each of us has is the need to sign the death certificate of our sin nature.) 神學家可能把罪性解說的讓人認為複雜,其實按照聖經,人類罪性的簡單定義就是:「自我中心」。 人人不肯以創造的主宰為中心,卻以滿足自我為首要,當彼此權益衝突時,巧取豪奪,壓榨聚斂,紛爭紊亂就是難免的。 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展現一個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態。他以神的意旨、計劃為首要,全然順服。撒旦誘惑他貪權、貪名、為己籌謀的伎倆,對他無法生效;至終顯明的就是死亡的權勢也無法拘禁他。 耶穌最初的門徒們原來並不明白這個真理:神是永活的,敬畏順服神,與神和諧、合一的(in agreement, in harmony,in identification),也必然會是永活的。 但是耶穌離開,聖靈來臨,啟示引導,他們明白了,於是能甘願放棄個人「自我成全」的野心,轉而全心讓耶穌基督藉著他們去成全神的計劃,從而也實現他們的生命意義。 這就是使徒保羅說的:「我已經跟基督一同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樣,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裏活著。我現在活著,是藉著上帝兒子的信而活(I now live in the flesh, I live by the faith of the Son of God);他愛我,為我捨命。」(加拉太書2:19-20) 他們雖然還是原來的形體,可是內在本質改變了。存活的「動機」,行為的「動能」,完全不一樣了。 現今對許多基督信徒而言,復活節可能只是一個節慶,或是復活意味著我們死亡之後有天堂可去的「迷思」。我們雖然熟悉耶穌的受難,被釘和復活,可是並不真的明瞭耶穌的復活,對於我們的重大深刻意義。 我個人認為,傳道人與其費勁心思談信徒該如何悔改,不如將耶穌受死和復活的真義講的清楚明白。 因為當人真的「認識」(truly know)復活的真諦,就會願意在心智,情感,意志上「認同」(be identified with)耶穌基督,甘心簽署罪和舊生命的死亡判決;藉此,耶穌基督的復活也必然會落實於我們生命。 「上帝的靈使耶穌從死裏復活;如果這靈住在你們裏面,那麼,這位使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上帝,也要藉著住在你們裏面的聖靈,把生命賜給你們那必朽的身體。。。你們若服從本性,一定死亡;你們若依靠聖靈治死罪行,一定存活。」(羅馬書8:11,13) 有許多籌算,原本為著滿足自我,卻又無法掌控環境變數,由此而生發的憂煩恐懼,得失不安,都不會再攪擾我們心思。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優先次序、大小抉擇、關注祈求,因為體認耶穌基督復活,也會有所不同。 例如,基督徒會感恩明瞭,我們的肉身乃是器皿,承載耶穌基督的生命。我們會敏銳分辨,世界能給予我們的,到底是哪些東西,又是何等有限! 然而因著我們還活在世上,神仍然會透過物質世界來供應我們肉身的需要;祂也要我們在此承負管家的職責,確保資源的公平分配,而非獨享。 電影裡,Clavius說他目睹兩件無法相容的事:一個人的確死了,那個人卻又活了! 耶穌的復活,既是一個「客觀事實」,也一定要成為每個信徒的「主觀體認」。 如此,本來似乎無法相容的,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融合:我們如今活著,乃是復活之主耶穌的持續彰顯!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