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文化
2008/06/19 14:55:25瀏覽754|回應0|推薦0

在台灣文化優於中國文化的大前題下,民進黨提出了去中國化的主張,在去中國化的原則下,民進黨推動一系列的教改、正名運動,泛綠的政治人物及群眾熱烈響應,泛藍的群眾氣得發狂,泛藍的政治人物反應冷淡。但是去中國化的問題鮮有知識份子針對這個問題冷靜而深入的分析。原因是這是個荒謬透頂,而且毫無實踐可能的主張,這個主張的大前題是錯的,思維邏輯是錯的,引證的統計數字是錯的,對史料的解釋也是錯的。用學術的角度去評論這種爛主張,就跟用手觸摸膿瘡一樣令人噁心,所以有潔癖的人是不碰的,沒有道德勇氣的人是不碰的,但是我非碰不可,誰讓我愛台灣呢?

首先我們先界定文化的定義,我們用常識性的,廣義的解釋,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習俗、信仰、倫理架構等等,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從這個定義來解釋文化,文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文化的產生,文化之進步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是經驗動物,人會累積過去的經驗,尤其在人類發明文字以後,文化靠經驗累積,以及不同族群之間互相傳播、交換、學習,文化才得以發展、進步,學者分世界文化為基督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回教文化等。中國文化(或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

台灣在明末開始,就有不少漢人冒險家渡海來台,到了明末清初,先後有西班牙人、荷蘭人在台經營,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以後,台灣正式變成一個漢人世界。清政府前期雖對台灣不甚重視,但是到了晚清,基於台灣戰略地位以及大量移民的現實,台灣建省,沈葆楨、劉銘傳銳意經營之下,奠定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但是好景不常,劉銘傳治台六年去職,甲午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治台前期,台人激烈反抗,日本人頭痛之餘,國內甚至有人提議用一億元將台灣出售之說、日本西化論學者福澤諭吉在甲午戰前即提倡「台灣領有論」,為日本之安全、為日本之利益,日本必須統治台灣。日本佔領台灣以後,福澤諭吉又提倡「殖民地統治論」,視台灣人為野蠻人,對台灣人之反抗要「苟不從我政之輩,一日不得存於我版圖之內………叛民凶徒之類,當然誅之,苟有抵抗我兵者,不同兵民,全數誅戮,使成焦類,以全掃蕩之功。」「……以兵力進行無容赦之掃蕩,枯其葉絕其根,殲滅一切醜類,土地等物盡皆沒收,舉全島為官有地。」

後來日本人治台之心態莫不以福澤諭吉之理論為圭臬。日本治台之教育政策,更是明顯的愚民政策,如兒玉總督在一八九八年之地方長官會議發言,「教育不可一日忽之,然必期不漫然注入文明流,養成競趨權利義務之論風,而使新附之人民於不測之弊竇。」愚民政策引起台人自覺與反抗。一九一二年林獻堂領導之中部士紳捐款興學運動。總督的態度傾向有限度的接受,但是日本中央如法制局長官高橋作衛反對,他的理由是:「土人(台人)能理解高度之思想,如果授與抽象之教育,助長其提昇文明意願,徒昂進土人之自覺心………而造成統治之困難………輓近列強關於土戈教育之施設,皆避免普及抽象之教育,防止其自覺心之增長,而講求安其民生之策。」其目的是培養優秀的勞力,重點應放在職業教育。精神、文化方面也要「形骸化」為原則,後來因為台人對教育的強烈要求,以及台灣教育水準不高,受高等教育機會少,許多有錢子弟遠赴日本、中國大陸求學,日本當局被迫在台辦大學,提昇教育水準,二次大戰又推行皇民化運動,但是綜觀日本在台教育政策,其動機完全是殖民主義的思考,完全無意全面提昇台灣的文化水準,其遺毒流弊如下:

一、偏重職業教育,蓄意打壓政、經、法律等教育,使當時台人人文素養不足,加以日人壟斷所有官位,使台灣社會缺少領導階級,造成二二八時期陳儀誤判情勢,以為尊重台人,用各種辦法把大量官位讓給台灣人,但是當時台灣人鮮有任官者,尤其是主管經驗者,突然任用大批沒有經驗的官員及民代,此乃二二八的原因之一。

二、日本時代教育其影響不只僅以學校教育為限,日人之政策、日本官員之身教、日本警察、日本浪人、日本低級軍士,因長期直接與台人接觸,其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巨大而深遠,日本低層爛文化侵入台灣,日本人凶殘惡毒的一面在二二八時期表露無遺,日本低層爛文化影響台人性格至深。

三、日本教育除一般基礎外,其另一主軸是宣導日本文明之偉大,日本人之偉大以及全面醜化中國人、中國文化,養成大批台人媚日情結,遺禍至今。

四、在日本現代化過程當中也有相當激烈的路線之爭,但是主張歐美民主,自由的西化派被軍國主義法西斯派擊敗,而軍國主義之思想源頭系法西斯極權思想加上中國愚忠思想加大和沙文主義,使日本文化由一個被欺壓的受害者一變而成為帝國主義的侵略者、加害者。走向軍國主義變成侵略者是日本現代化的一股逆流,軍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中日八年戰爭,日本本身也嘗到亡國之禍。台灣百姓在受日本軍國主義殖民欺壓之後,轉而崇拜加害者,光復以後又從被欺壓再度變而為有獨立思考、有政治權力的自由人,精神狀態一直無法調適,造成今天台灣認同問題、價值體系混亂問題。皆與日本時代奴化教育,造成台人人文素養不足有關。

五、兒玉總督時代之民政長官後滕新平根據舊習慣調查報告發現台灣人貪財、好名、怕死等特性發明用「生物原則治台」,一方面對台灣領導階級施以小惠,滿足貪財、好名之慾,一方面用暴力殘殺手段鎮壓台人,同時縱容台灣人壞習慣如鴉片公賣等,這些手段確實有效,台灣治安從此平靜,但是用「生物原則」治台是治標的作法,是飲鴆止渴的作法,使得台灣人這三個毛病並未根本治癒,後來在李、扁及一批半調子綠色學者唱和本土化的大帽子下,所有台灣人貪財、好名、怕死的劣根性又死灰復燃,追根究底這不能說不是日本人之遺禍。

回顧台灣百年來之歷史,其文化上的經歷可以說是小學未畢業就轉學了,中學來不及畢業又轉學了、日據時代,沒有提高台灣的文化水準,反而學到了不少日本低層文化壞的部份,台灣從來就不是禮儀之邦,台灣從來沒有發展出獨特的屬於自己的「台灣文化」台灣有許多地方性的習俗,惡劣的部份如迷信、械鬥、排外等,蔣渭水先生非但深惡痛絕,而且一再呼籲革除這些惡習。蔣渭水先生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為台灣處方,要略如下:「現症道德敗壞、人心刻薄、物質欲望強烈、缺乏精神生活、風俗醜態、迷信很深、深思不遠、缺乏講衛生、墮落怠情、腐敗、卑屈、怠慢、只會爭眼前小利益、智力淺薄、不知立久大計、虛榮、恬不知恥、四肢倦怠、惰氣滿滿、意氣消沈、完全沒朝氣。」蔣渭水對台灣文化之觀察入木三分,這是當年台灣文化的真面貌。我們再觀察今天本省人的性格、習俗,除了吸鴉片、械鬥之外又進步了多少呢?在中南送鄉下地方角頭勢力之大,令人咋舌;婚喪喜慶排場之大,花費之多,令人咋舌;黑道家族一代傳一代成為黑道世家,也是華人世界奇觀,本省人群黑白不分,政治人物不避嫌競相與黑道人物結交,也是華人世界奇觀;中南部鄉村百姓不問是非,含淚也要投阿扁,餓肚子也要投阿扁,阿扁貪污也要投阿扁,有如此不分是非善惡的選民也是華人世界的奇觀;一大堆媒體人競相投靠執政黨,幫執政黨打擊在野黨,更是世界奇觀,難道這就是台灣文化?這種台灣文化還敢拿來跟中國文化對抗?還好意思講去中國化?

一個獨立的文化要被學術界承認,最重要的條件是本身要有特立的特色,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旁枝,是誤入歧途的旁枝,是被日本強暴過的旁枝,好的部份與中國文化雷同之處超過百分之九十,在成長的過程曾經是中輟生,又是轉學生,根本沒有機會發展出獨立的文化,所以世界上根本沒有台灣文化一說。

許多綠色學者搬出台灣近代史硬掰出台灣文化,說台灣曾經被西班牙、荷蘭、日本統治過,所以台灣文化是多元化的、是國際的、是海洋的;沒錯,台灣確實被西班牙、荷蘭人統治過,但是對台灣的影響早己煙消雲散,無論好的、壞的,在目前台灣社會連一丁點西班牙、荷蘭影子都不見了,何值一提;日本文化由於殖民地的教育政策,日本人留下的盡是毒素。

綠色學者最大的盲點,一談到文化問題就扯到是西班牙、荷蘭、日本,但是對國民黨三十四年光後台灣,三十八年國府遷台這一段歷史略而不提,國府遷台在台灣文化史上的意義如下:

一、國府遷來兩百多萬人,其中包括黨、政、軍、學、商等菁英份子,充實了台灣社會的結構,台灣從一個單純的農業省,只有單純的農民、工人、階級變成了有士農工商,管理階層,中產階級等複雜而具有國家規模的社會。

二、由於來台的外省人不少是中國菁英,如國府有計劃的把許多中學、大學全校師生撤退來台,如共軍北京圍城守將傅作義打算投降以後,國府與傅作義協商,派專機接出胡適之等一流學者來台,如帶來大批故宮文物,國府重要檔案等作為都提昇了台灣文化水準。

三、國府在台推動自主的全面教育政策,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到九年,成立大學、研究所、強化中央研究院,其成績效果與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自有天壤之別。

四、不管綠色學者多會瞎掰,國府遷台以後的文化發展,可用深度中國化,全面中國話來記述,無論喜歡或不喜歡,這是事實。叫囂去中國化的綠色學者,每個人都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寫很流暢的中文,想把中國部份從記憶中抹去已不可能。

台灣曾經被西班牙人、荷蘭人、日本人統治過,就硬說灣文化是多元化、海洋化,是昧於事實的胡扯,中國在清末,知識份子發起洋務運動的自強運動,由政府派遣大批留學生出國學習,各地紛紛開辦洋學堂,派大臣到各國考察學習,民國成立,更是大規模學習西方的文化。中國甚至廢掉傳承千年之久的大清律例,所謂六法全係抄自日本、歐美,中華民國的憲法也是在君勵主導下抄自西方憲法。青島、大連、天津、上海都有租借區;上海、廣州、青島、大連、天津等都曾經是國際都市,中國近代與西方接觸其規模與台灣比都有過之,接觸的對象也比台灣多,但是接觸是一回事,影響又是一回事。完全不能因曾經被外國人統治過據以論斷台灣文化高過中國文化。

不少綠色學者如李筱峰之流用統計數來證明當年台灣文化高過大陸文化,以小學生、中學生就學比例,平均每人分配到用電量來證明台灣文化比較進步。這種說法充分證明李筱峰對文化慨念的錯誤。

一、文化高低豈能量化?豈能只根據統計數字?請問中小學生就學比例高就代表有文化嗎?請問台灣當時有北大、清華之類的一流學府嗎?有胡適、趙元任、蔡元培之類的學者嗎?請問台灣有中研院之類的高級研究機構嗎?當年台灣留美博士僅林茂生一人而已。

二、大陸的平均值被蒙古、新疆等邊疆地區拉低了,請問當年新疆、蒙古人有幾人來台灣?來台灣的外省人多來自中原或沿海開發區中之菁英。

三、台灣是個小島,又被日本 人殖民五十年,社會結構單純,無論屬中國或屬日本,都處於邊陲地區,在文化上屬中國文化的旁枝,中國文化像一棵大樹,連日本都是這棵大樹的旁枝,只不過是比較粗壯的旁枝,而台灣是細小的旁枝,請問一個旁枝如何跟大樹做比較?用邏輯學的說法是犯了「機械類比」或「荒唐類比」的錯誤。用統計學的原則是犯了「不同分母,不可以做比較」的錯誤。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歷史悠久,長達數千年的歷史,國勢有盛有衰,文化有優點也有缺點。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動力,是知識份子勇於承認中國文化有許多缺點,於是展開了一波又一波的現代化運動,從晚清的自強運動到五四運動,到共產主義的實驗,到國府在台灣的現代化,中國文化迭經劫難,但卻在劫後浴火重生。台灣在中國歷史與地理上本無足輕重,但是陰錯陽差地因為國共內戰,國府遷台,台灣非但在中國,而且躍上了國際舞台;非但在政治上,而且在中國文化、經濟上都擔任了重要的角色,離開中國,台灣算個屁,台灣本是個粗俗、野蠻、貪婪之島,根本談不上文化,今天卻無中生有的掰出個台灣文化,而且企圖與中國文化對抗,甚至企圖去中國化,這種說法之幼稚、之膚淺,比夜郎自大還蠢十倍。

學術界對這種謬論不聞不問是學術界的墜落,是台灣的悲哀。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wu0211&aid=197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