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語音節強弱的格律
2009/02/15 04:38:01瀏覽1375|回應0|推薦2

 

國語音節強弱的格律

有朋友問我:講話時怎樣分字音的輕重音。

我才發現我們的國語文課堂上竟忽視了這一點。

現在寫下來給大家參考:

 

我國漢語(國、台、客語都是)裡音節強弱的格律,

在「雙音節語詞」有「中重」格式「重輕」格式兩種,

「三音節語詞」有「中輕重」格式「中重輕」格式

「重輕輕」格式3種,分別說明如下:

1.雙音節語詞的強弱格律:

  現代漢語已大量增加多音節的語詞,

而多音節語詞又以雙音節為基礎,

所以只要掌握雙音節語詞強弱的格律,

多音節語詞的格律即可迎刃而解。

在不加特別情緒的中性語調裡,

雙音節語詞強弱的格律很簡單,只有

「中重」格式跟「重輕」格式兩種,

而且全看是否有輕化音節來決定。

我所説的「輕」包括:比較輕聲(軟音)跟絕對輕聲兩種,

「中」指的是中等輕重的字音,「重」則只指普通重音。

因為加強重音的出現,都有特殊的語言環境,呈現的是

整句話的語調,所以不能放在詞調裡討論。

 

1-1.「中重」格式:

後一個字的聲音比前一個字重。

在「後強式」的輕重規律下,這是最典型的格式。

凡是沒有輕化音節的雙音節語詞都是這樣,

例如:「說話、讀書、感情、幫忙、起床、深夜」,

都是後一個字的聲音比前一個字重的「中重」格式。

 

1-2.「重輕」格式

前一個字的聲音比後一個字重。

這種格式出現在第2個音節已經輕化

或有輕化傾向的語詞,末尾輕化的字音

破壞了「後強式的輕重規律,使重音節前移,

所以名為「重輕」格式;但是這個「重輕」

格式的「重」絕對不可以故意加重;跟

「加強重音」的「重」不同。

已經輕化的語詞就是輕聲字(固定輕聲、絕對輕聲)

,例如:「桌子、玫瑰、我們、念頭」,

第2個音節完全輕化到沒有本來調類的起伏曲線,

長度也只剩下原來調值的一半。

    有輕化傾向的語詞就是軟音(非固定輕聲、比較輕聲),

例如:「蜘蛛、玩玩、底下、後天」,其第2個音節慣熟習用

或不很重要而出現了輕化現象,雖然還保有一些本來調類的

起伏,但是聲道(口腔)變軟了,氣流減弱了,字音已經

強不起來而輕軟了,重音也前移而破壞「後強式」的輕重

規律,變成「重輕」格式。

      

2.三音節語詞的強弱格律:

     2-1.「中輕重」格式

中間音節最輕而最後最重。

這是根據規範漢語「後強中弱」規律的典型3音節格式;

這種格式出現在沒有輕化音節或有輕化音節的雙單式3音節語詞。

凡是沒有輕化音節的3音節語詞都是典型的「中輕重」格式。

例如:「圖書館、應用文,白花錢、別操心」,都是

最後一個字最重,中間的字聲音最輕,開頭第一個字不重不輕的

「中輕重」格式。

有輕化音節的3音節詞,必須進一步觀察語詞的結構。

3個字組成的語詞,有「雙單式、單雙式、3單式」之異,

也就是說:由3個字組成的語詞,可以分為

「(111)、(21)、(12)」3種,

「天地人為三寶」的「天地人」是3個字並列的,

就是「3單式」;

「他是個聰明人」的「聰明人」,是在「聰明」後面

加上「人」所構成的,就是「雙單式」;

而「告訴你一則好消息」的「好消息」是在「消息」

的前面加上「好」字,就叫「單雙式」。

 

有輕化音節的3音節詞,如果是雙單式,其音節強弱

的格律也是後一個字最重的「中輕重」格式,而且中間

的「輕」音節比前一類(沒有輕化音節的3音節語詞)還要輕。

例如:「豆腐乾()、葡萄皮(兒)、琉璃瓦、糊塗蟲」,

前兩個音節都是有輕聲字的雙音節詞,根據「中輕」格式

把第2個音節讀得最輕,後面再加第3個非輕聲的音節,

根據「後強中弱」的輕重規律,當然也成為「中輕重」格式。

 

    2-2.「中重輕」格式

最後音節最輕而中間最重。

有輕化音節的3音節詞,如果是後兩個字先結合成詞的

單雙式,就是最後一個字最輕的「中重輕」格式。

例如:「磨豆腐、胡蘿蔔、黑猩猩、老糊塗」,

後兩個音節是有輕聲音節的雙音節詞,

根據雙音節詞的強弱格律,有輕聲音節的是「重輕」式。

在「重輕」式的前面再加一個字,則根據「後強中弱式」

的輕重規律,第一個字是屬於中等音量,這就成了「中重輕」

格式了;第2個音節的輕重,比起頭、尾的音節都重一些。

 

   2-3.「重輕輕」格式

後面兩個音節都輕讀。

3音節語詞裡,在前兩個音節有輕聲字的情況下,

根據「重輕」格式把第2個音節讀輕了;

如果後面再加的第3個字又是輕聲音節,

就會成為「重輕輕」格式。

這種排列以語句式的結合式合義複詞為多,

最後的輕聲音節是助詞,根據詞類輕化原則,

助詞的輕化是很明顯的「固定輕聲」;而根據

輕聲連讀的原則,兩個輕聲連著的時候,後面的

輕聲總要比前面的輕聲還低;兩種原則相吻合,

使得這種格式的輕化很明確。

例如:「這是他的吧!」

「我被弄迷糊了。」

「那是怎麼著?」

「天還亮著呢!」

「他的吧!迷糊了。怎麼著?亮著呢!」就是後面兩個

音節都完全輕化,而且最後的音節最輕的「重輕輕」格式。

   `今天就寫到這ㄦ,更長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264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