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語語詞輕重規律──華語語詞音節輕重的現象
2008/10/29 03:13:56瀏覽3028|回應0|推薦4

華語語詞輕重規律──

華語語詞音節輕重的現象

提要:

近年在臺閩地區,國語已相當普及;從西部到東部、

從平地到山區,國語都可以通行無阻,這是三十多年來

政府普及國語教育的成果;假使今天想要在九年國民教

育的語文領域裡,再提升國語文的程度,使臺閩地區的

國語教育更臻精緻完美,就必須從語調、語彙兩方面下

工夫。我想要探討「國語語詞音節輕重的現象」,把 語音

輕重的現象分為「重音」、「輕聲」兩類,再從「輕重音

的物理現象」探究「語詞輕重的規律」 ,提供國語文教師

以及有意涉足「國際華語文」教育者,作為指導學生學習

國語 ( 華語 ) 的準則。

壹、研究緣起── 過去臺閩地區推行國語的成果

民國 38 年 10 月 7 日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代理主任

委員 何容 , 在《 國語運動的意義和目標 》 > 裡 宣布 其 理念 是

「推行全國通用的標準語、提倡言文一致的白話文、實行國

字注音、恢復本國語文。」 他說:

「本省淪陷了五十年之久,因為日本人在教育上,文化上

,以及一般人民的日常生活上,強制使用日文日語,使一

般同胞失去了學習本國語言文字的機會。所以在光復之後,

要在教育上、文化上,以至一般同胞的日常生活上,恢復

本國語言文字的使用。要在最短期間彌補上五十年的隔離

所生的缺陷,使本省同胞使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跟

內地各省同胞一樣;並且要在『重新學習』跟『加倍努力

』的基礎上,造成比內地各省更好的成績。」

( 見《何容文集乙編》頁 1 - 5 。 何容<國語運動的意義和目標>。 )

有了這樣的信念,要在「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實施國語教育,

只好大量運用「 國字注音 」的方式,讓 臺 同胞先學會三十七個

「國語注音符號」,然後「利用注音符號學習漢字,再積字

成詞、積詞成句」學習國語,更發行《國語日報》等國語注音

的讀物作為輔助;有了這樣的執行方法,再配合教育當局的重視

及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讓新光復的 臺 灣地區,再短短的十年裡

,達到平地各縣市普及國語的成效。可惜, 民國 48 年 7 月「臺灣

省國語推行委員會」被裁併 了 ,臺灣 地區的 國語推行 工作隨之

減速降溫;留下了山地鄉的國語未能普及,平地縣市的國語不夠

精緻的後果。今天我們所發現「 臺 灣國語」的特點:發音不夠準確

、語調不夠流利、用詞不夠精準;正是這種國語不精緻的現象。

其中「語調不夠流利」的關鍵在缺少精通北京話的師資;所以我在

這裡想把研究「 國語語音輕重的現象 」的心得提供給各位,並且

提出改善建議,以供大家參考,期能補救「語調不夠流利」的遺憾。

貳 、國語的輕重音

一、語音輕重的觀察:

輕重音在國語裡是音量、音高和音長的相對變化;這裡的

相對變化是指一個人本身說話語音比較性的變化,而三項變數中

,以音長得差異最明確,音量的變化最輕微。至於兩個語言習性

不同的人,雖然說同一句話,其每個字詞的音長、音高和音量都

可能不同,所以要拿兩個人互相比較是很困難的。

一個人說話中的某一些字、詞,有時候會有意義的加重,將

該字、詞的音長拖得比較長、音高的升降幅度也拉大、甚至音量

放大,這就是重音;反過來說,對於某一些字、詞,有意義的減輕

,把該字、詞的音長變得比較短、音高的升降幅度也減少、音量縮

小,這就是輕聲。

為了確實知道某一些字、詞是加重了或是減輕了,我們首先

必須研究「不加重、不減輕」是怎麼樣的;我們可以試試下面各組

語詞的輕重情況:

第一組、邊疆:江邊    第五組、紅花:花紅

第二組、中庭;庭中   第六組、前門:門前

第三組、飛鳥;鳥飛   第七組、少事:事少

第四組、親事:事親   第八組、便利:利便

如果我們把這八組語詞,讓一個不知道要試驗些什麼的

北京人念一遍,錄下音來再拿到機器上測量分析,就會發現:

第一組、「邊疆」的疆比「江邊」的江強;「江邊」的邊比

「邊疆」的邊強。

第二組、「中庭」的庭比「庭中」的庭強;「庭中」的中比

「中庭」的中強。

第三組、「飛鳥」的鳥比「鳥飛」的鳥強;「鳥飛」的飛比

「飛鳥」的飛強。

第四組、「親事」的事比「事親」的事強;「事親」的親比

「親事」的親強。

第五組、「紅花」的花比「花紅」的花強;「花紅」的紅比

「紅花」的紅強。

第六組、「前門」的門比「門前」的門強;「門前」的前比

「前門」的前強。

第七組、「少事」的事比「事少」的事強;「事少」的少比

「少事」的少強。

第八組、「便利」的利比「利便」的利強;「利便」的便比

「便利」的便強。

在八組都相同的情況中,尤其是第三組「飛鳥;鳥飛」

與第七組「少事:事少」差異最明顯。這就得到了國語裡「

不加重、不減輕」的平常情況裡,語音輕重是「後一個字 ( 音節 )

比前一個字 ( 音節 ) 強」的結論。

讓我們再拿「讀死書、讀書死,書死讀、書讀死,死讀書

、死書讀」做實驗,會發現:所有放在中間的字,不論是「讀」

「書」「死」的任何一個字,都是最短、最輕、而微弱的,而

放在最後的字,都是最長、最強而且最響亮的。這又得到了國語

三音節的詞句裡,「不加重、不減輕」的平常語音輕重是「後一個

字 ( 音節 ) 最強,中間的字 ( 音節 ) 最弱」的「後強中弱式」之結論。

這種「後強中弱式」就是國語裡詞句輕重的普遍規律。如果

與「後強中弱式」不一樣的,顯得比較「輕、短而微弱」的就是

輕化,變得「強、長而響亮」的就是加重。

二、國語的重音

  如果有一個人從臺北出差一趟臺東,搭火車要六、七個鐘

頭,比起到臺中差別很大,但是因為「東」「中」兩字的韻、

調完全相同,聲母又都是聲帶不颤動的「清聲」,聲音輕微弱小

,聽起來很容易混淆,所以當他說:「我要出差臺東一趟。」時

,會故意把「臺東」的「東」字說得特別長、強而響亮。這就是

怕別人混淆而特別把需要區別的字音加重、變強的情況。

在胡適之先生的《新生活》一文裡有「方才可算是一個人

的生活」這句話,如果只按照「後強中弱式」的語調念,實在

不知道究竟要談的是什麼;如果要談的是「一個人單身的生活與

結婚後的生活」,就可以在「一個」的「一」字特別加重讀音;

但是我們審視前後文,知道胡適之先生是說「人與非人的生活」

,那麼我們就必須在「一個人」的「人」字特別加重讀音,才能

夠表達正確的文義。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裡,也有一句

「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必須把第二個「滴」字特別加重

,才能夠讓人明白第二個「滴」字是動詞,文句的意義才不會

誤解。這與前面把「臺東」的「東」字加重,同樣有使語句的意義

更為明確的功能。

如果換成問句,則問句裡的某一個字加重,會得到不一樣的答

案。例如某個公司裡,男男女女十幾個年輕未婚的同事,其中以老黃

最聰明能幹,而小姐最美麗可愛,他們兩人「郎才女貌」而發展出

「辦公室戀情」是很正常的,不過這卻讓小王、老林兩人既羨慕又

嫉妒。每到週末的前幾天,「有情人」都是老早就安排了完美的「度

假活動」;有一次,星期五中午,老闆突然召見老黃面受機宜,要他

立刻前往香港分公司辦事;小王眼尖看到了,立刻買了兩張星期六

晚上音樂廳的票送給小姐,結果順利約定陪她欣賞音樂會;這種

「乘人之危」的事情,使老林很不服氣,等星期一老黃從香港回來

,就加油添醋的向他「告密」,激得老黃向張小姐追問:「為什麼陪

他上音樂廳去﹖」假使老黃盛怒之下把開頭的「妳」字加強,小姐

會感受到被指責,很可能自衛性的說:「你管我陪誰上音樂廳!」那麼

兩人的感情可能要吹了。如果老黃略加忍耐,把加強的重音放在「他

」字上,小姐所感受到的是:朋友(小王)受到指責了,也很可能

要保護小王而說:「他有什麼不好﹖人家也是公司裡的同事!」老黃

聽了可能會吃醋,那麼後果就很難預料了。聰明的老黃卻很有理智,

下班後約了小姐喝咖啡,把從香港買回來的禮物親手交到小姐

手上,然後很感性的說:「妳為什麼陪他到音樂廳去﹖」把重音放在

「為什麼」上,小姐感動之餘,很可能回答:「你出差去了,剩下

人家一個人嘛!而音樂廳………」一片烏雲輕輕飄過後,兩人還是

沐浴在春暖花開的氣氛裡。這也是加強重音運用得當的功勞啊!

像這樣:說話時遇到了容易混淆或特別要緊的字詞,必須特別

加強其字音,使人聽得明確或者特別注意的,就是「特強重音」。

其加重的分量比平常雙音節、三音節的「重音」要顯得「特別」重

一些,有人就把它叫做「特別重音」。

跟「特強重音」比起來,前面所說的那種一般雙音節、三音節

語詞的「後強中弱式」重音,是屬於一般的、平常的語調;這種沒有

特別加重某一個字、詞之重音的情況,叫做「普通重音」。

就一般情況來說:「特強重音」比「普通重音」的音長會顯得比

較長、音高的升降幅度也更多、音量放得更大一些。例如一個母親

責問其女兒花錢太兇,她 女兒義正辭嚴的辯解說:「我買了三本

」這時候,雖然重音還是放在「書」字,不過,那個「書」字的重音

比起一般的普通重音還重,當然是「特強重音」。

三、國語的輕聲:

跟重音相反,輕聲是語音變輕,也就是音長縮短、字調的高低

幅度縮小、音量也比較微弱;一般說來音長只有普通音長的一半,而

音高幾乎沒有變化。至於輕聲所呈現的語意,也跟重音相反:凡是

不很重要的字眼兒,甚至是虛字之類的詞尾、助詞,才可能輕化變成

輕聲。我們為了便於說明,把時間只變得比較短一些、字調的高低幅度

也只變得比較小一點兒、字音音量只變得比較微弱的,叫做「比較

輕聲」;在實際使用的情況上,這些比較輕聲的字注音時不一定注出

輕聲,說話時還有人些人不輕化,它是「可輕可不輕」的或是「非固定

」的輕聲字;其發音特點,只是把發音器官放鬆、放軟,所以許多學者

通常認為它們不是「輕聲」而只是鬆鬆軟軟的「軟音」。

  另外有些輕聲字,音量變得非常微弱,字調的高低幅度變得幾乎

消失而沒有起伏,音長也只剩下普通字音之音長的一半,我們叫它「絕

對輕聲」;又因為這些字在注音的時候一定要注出輕聲,說話的時候

更非說成輕聲不可,所以也有人說它是「固定輕聲」。

四、國語輕重音的物理現象及規律:

從前面的說明可知,國語的輕重音在物理現象上就是音長、音高

、音量的變化,也就是重音的音長比較長,音高升降的幅度比較大,

音量也比較大而響亮。輕聲則相反,在比較輕聲 ( 可輕可不輕、非固定

輕聲、軟音 ) 裡,音量比較細小而微弱,音高升降的幅度縮小,音長

也略為縮短一些;絕對輕聲 ( 固定輕聲 ) 則音長只有普通字音的一半,

聲音高低的變化消失,字音顯得輕短微弱,甚至有些還會使其「聲、

韻」糢糊而引起變音現象。

  從各級輕重音的比較來說:特強重音的字音比普通重音的字音強

,固定輕聲的字音比軟音 ( 比較輕聲 ) 的字音弱;依照強弱大小的順序

排列應是:

特強重音>普通重音>軟音>固定輕聲

以下,再把國音裡的中性語詞,在詞調裡輕重的規律,分別

歸納如次:

1.雙音節詞:

  兩個字組成的語詞,是現代漢語(包括國語以及現代白話作

品)最普遍、最基本的語詞,其輕重規律只有「中重」及「重輕」

兩種格式;「中重」格式是基本的格式,「重輕」格式是因為輕聲而

改變的格式。

1). 中重格式 :一般的雙音節語詞都是「中重」格式,例如:

說話、做事、清晨、深夜,都是後一個字的聲音比前一個重,

這就是「中重」的格式。

2). 重輕格式 :跟據輕聲條件而輕化的語詞,都是「重輕」格式,

例如:桌子、椅子、星星、太陽、月亮,都是後一個字輕讀變成

重音前移的「重輕」格式。

2.三音節詞:

  三個字組成語詞,可以分成「 1+1+1=3 」「 2+1=3 」「 1+2=3 」

三種組合方式。第一種「 1+1+1=3 」是三個字並列居於同等地位,

例如:天地人、日月星、比一比;第二種「 2+1=3 」是前兩個字先

結合成詞再接最後一個字,例如:天堂鳥、葡萄酒;第三種「 1+2

=3 」是後兩個字先結合成詞再接最前面的字,例如:看電影、紅蘿

蔔。這些三個字組成語詞,其輕重規律也只有「中輕重」及「中重輕

」兩種格式;「中輕重」格式是基本的格式,「中重輕」格式是因為

最末音節輕聲而改變的格式。

1). 中輕重格式 :一般的三音節語詞都是「中輕重」格式,包括所有

以「 1+1+1=3 」及「 2+1=3 」的方式所組成的語詞以及以「 1+2=3 」的

方式組成而無輕聲的語詞。例如前文所舉「 1+1+1=3 」的「天地人、

日月星、比一比」三詞,都以第三個字「人、星、比」的字音最強,

第二個字「地、月、一」的字音最弱,符合「後強中弱式」的規律;

以「 2+1=3 」所舉的「天堂鳥、葡萄酒」兩詞來分析,還是第三個字

「鳥、酒」的字音最強,第二個字「堂、萄」的字音最弱,尤其「

葡萄」本身就是衍聲複詞,第二音節本來就讀輕聲,其輕化最為明顯

;至於「看電影」是以「 1+2=3 」的方式組成的,在普通語句裡也

按照「後強中弱式」的規律,「影」的字音最強,「電」的字音最弱。

其它如:「應用文、圖書館、白花錢、別多心」,也都是這種中間

一個字的聲音最輕的「中輕重」格式;「豆腐乾 ( 兒 ) 、奶子酒、琉璃

瓦、糊塗蟲」還是「中輕重」格式。

2). 中重輕格式 :在三音節的語詞裡,如果最後音節是一個輕聲字,

則重音前移變成「中重輕」的格式。在國語裡,輕聲字絕少單獨出現

,一般都出現在雙音節詞的次音節,所以「 1+1+1=3 」及「 2+1=3 」

所構成的三音節語詞,都不會有「中重輕」的格式,只有在「 1+2=3

」的方式所組成的三音節語詞,其基本構詞的雙音節詞又是輕聲詞

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末字重音前移變成「中重輕」格式的狀況。

例如前文所舉的「紅蘿蔔」,「蘿蔔」是衍聲複詞第二音節必須輕讀

,所以變成「蘿」字的字音最重、「蔔」字的字音最輕的「中重輕」

格式。其它如:「磨豆腐、陪不是、黑猩猩、老糊塗」,也都是後面

雙音節詞有輕化的第二音節,所以變成「中重輕」的格式。

3.四音節詞:

  四個字的語詞,有一大半兒是成語,說話中引用的成語,如果不

是慣熟常用的,必須字字重讀使人聽出而且知道它是「成語」,假使它

是慣熟常見的四音節詞,就可以有輕讀的現象;其輕讀的現象,因為

構詞的形式不同,也有「中輕中重」及「中輕重輕」兩種格式;「中

輕中重」格式是基本的格式,而「中輕重輕」格式是因為最末音節輕

化而改變的格式。

1). 中輕中重格式: 一般慣熟常見的四音節詞或者成語,例如「慌

裡慌張、柳暗花明、胡說八道、三心兩意、一男半女、寸步不離、

死心塌地」,都是從三音節的「中輕重」格式,再把第二個音節讀得

比第三個音節輕,形成「中輕中重」的格式。至於四音節詞裡面以

「重疊」同一字構成時,如果採用前兩字與後兩字分別重疊的

「AABB」式,例如:「來來往往、說說笑笑、高高興興、仔仔

細細」,也是第二個音節最輕的「中輕中重」格式。

2). 中輕重輕格式:

四音節詞裡面以「重疊」雙音節動詞構成時,形成「ABAB

」的形式,其輕重音的排列法,採用了比較特蹩的「中輕重輕

」格式。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特殊的格式呢?我們分析這類四音節

詞,發現它一定是以「 2+2=4 」的方式所組成的語詞,而且其「

重疊」的必是雙音節的動詞。「重疊」單字所構成的動詞,其第二

音節讀得比第一個音節輕,是「重輕」的格式,兩個「重輕」原本

為「重輕重輕」,再根據「後強中弱式」的規律,開頭第一個音節

為不強不弱的中等強度,就形成這種特別的「中輕重輕」格式了。

      參、結論

    臺閩地區本為方言區,其方言跟國語差別很大;經過

語文教育專家及各級學校教師的努力,目前已經達到國語「可以普遍

通用」的程度,只是因為當初推行國語時,人力資源不足,採用

以「注音符號」學習國字音讀,再「積字成詞、積詞成句」學國語

的方法雖然在短期內實現推行國語的預期,卻造成語調不夠流利

的「灣國語」。如今要提昇臺閩地區的國語程度,使之更流暢、

更優美,就必須從「語音輕重」的研究與學習做起。希望本文能得到

讀者的支持,對於國語精緻化及華語文全球化能略有貢獻。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2337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