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 〈蘇秦列傳〉中的「度」與「渡」(⑿三十上)
2024/06/18 08:40:48瀏覽110|回應0|推薦34

「度」與「渡」之異同―

〈蘇秦列傳〉中的「度」與「渡」(⑿三十上)

 

一、列傳70卷―09〈蘇秦列傳〉

    這篇列傳以蘇秦為主,兼及蘇代、蘇厲,兄弟三人,三兄弟都屬於遊說君侯的舌辯之士。通過該列傳的記述、白描的手法,刻畫出個人經歷和性格特點。尤其蘇秦以連橫遊説秦惠王失敗後,轉而以合縱遊説六國,終於功成名就,佩帶六國相印,令秦人閉函谷關達十五年,煊赫一時,成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二、〈蘇秦列傳〉中的「度」與「渡」

     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豈揜於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事哉! 

    這是蘇秦以合縱說趙肅侯的一段話。明主」是「賢明的君主」,「外料」是「對外國能估量、預料」,「內度」是「對國內能衡量、估量」,「士卒」是「兵士、兵」,「賢不肖」是「好還是不好」,「不待」是「不必等待」,「相當」是「相對敵」,「勝敗存亡之機」是「彼此輸贏存亡的關鍵」,「形於胸中」是「心中已清楚明瞭」,「」是「表示反詰之義的副詞,相當於『難道、怎麼」,「揜於」是「掩蔽在,『揜』』,『遮蔽、蒙蔽』之義」,「眾人之言」是「許多人所持的言論」,「冥冥」是「不明事理,不講求事務的道理」,「決事」是「決斷事務。整段話的意思是:所以,一個賢明的君主,對外要能估計敵人的強弱,對內要能衡量士兵素質的優劣,這樣不必等到雙方軍隊交鋒,對勝敗存亡的關鍵早就已經在心中清楚地明瞭了,怎麼會受一般人的言論所蒙蔽,而糊裡糊塗地決斷國家大事呢!「內度其士卒賢不肖」「度」是引申義「測量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為一,并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

    這也是蘇秦以合縱說趙肅侯的一段話,本段承前段,在說明賢明的君主應能夠在開戰之前估計局勢、預卜勝負之後,提出合縱」策略的基本理論。」「本為俘虜、奴隸,引申作君王時代的官吏之稱,這裡轉作一般人的自謙之詞」,「」是「私下,用來謙指自己見解不確定的副詞」,「案之『案』通『按』,『案之』研查考證後的論斷」,「諸侯」是「除秦以外的六諸侯國」,「五倍於秦」是「秦國五倍」,「料度」是「料想揣度」,「」是「士兵」,「六國為一」是「結合六諸侯國的力量一致行動」,「并力」是「『并』通『並』『并力』『一起同時出力做某事』」,「西鄉『鄉』ㄒㄧㄤˋxiàng』,同『嚮、『西鄉』就是西』」,「攻秦」是「進攻秦國」,「「本義是殘破不全的,引申作動詞有毀壞、使碎裂之義,這裡再引申作擊敗、攻下」。整段話的意思是:我私下考察過整個天下的土地,各諸侯國的土地加在一起是秦國的五倍,估計各諸侯國的軍隊加在一起是秦國的十倍,假如六國聯合成一個整體,同心協力向西攻打秦國,秦國是一定會被打敗的。「料度諸侯之卒十倍于秦」「料度」兩字同義,都是「預想、揣度」,所以「料度」「度」字是引申義「測量估計」,音讀轉作「徒落切」,今讀ㄉㄨㄛˋduò或ㄉㄨㄛˊduó。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8072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