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子」字的音義(六)
2020/02/23 16:58:40瀏覽1324|回應1|推薦72

「子」字的音義(六)

六、「婢子」的音義。

1.「婢」字的音義   

    《說文解字》「婢: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聲。(便俾切)」

「卑」字則說「卑:賤也,執事者。」

綜合《說文解字》對「婢、卑」兩字的解釋,「婢」就是有工作的女性下人,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女傭」。

    《廣韻.上聲.四紙》「婢:女之下也,便俾切(今讀ㄅ〡ˋbì/ㄅㄟˋbèi)」。

    「便俾切」的「俾」是「上聲.紙韻.止攝.開口呼.三等韻」,「便」是「全濁.重唇音.並母」,在「濁上歸去」的規則下,其音讀在現代漢語可能是「ㄅ〡ˋbì」或「ㄅㄟˋbèi」。

《校改國音字典》「婢:㊀ㄅ〡並齊上紙 ㊁ㄅㄟ 俗讀,義同。」這是老國音的音讀,並非承襲《廣韻》上聲紙韻的「便俾切」,而是「讀音統一會」表決的結果。第一音「ㄅ〡 並母.齊齒呼.上聲.紙韻」符合「濁上歸去」的條件,譯作現行音標就是「ㄅ〡ˋbì」;第二音「ㄅㄟ 俗讀」本身沒有聲調的訊息,參考第一音援用「濁上歸去」則現行音標作「ㄅㄟˋbèi」;既注明「俗讀,義同」,可知「讀音統一會」表決的結果,「婢」本音「ㄅ〡ˋbì」、俗讀「ㄅㄟˋbèi」,兩音同義。

《國音常用字彙》「ㄅ〡ˋbì」音收錄「婢」字無注;「ㄅㄟˋbèi」音收錄「婢」字注「又讀」。

《國音常用字彙》是1932A.D.教育部以3051號布告公布的,可見當時部頒的新國音標準「婢」字讀作「ㄅ〡ˋbì」音,又讀作「ㄅㄟˋbèi」。

其後1945A.D.出版的《國語詞典》「婢」字收「ㄅ〡ˋbì」、「ㄅㄟˋbèi」兩音,以「ㄅㄟˋbèi」為又讀。1946A.D.起臺灣推行國語就是以「ㄅ〡ˋbì」、「ㄅㄟˋbèi」兩音而「ㄅㄟˋbèi」作為又讀推行的。

《重編國語辭典》「婢」字收「ㄅ〡ˋbì」、「ㄅㄟˋbèi」兩音,以「ㄅㄟˋbèi」為又讀(「ㄅㄟˋbèi」音漏收「婢」字,只見錄於「ㄅ〡ˋbì」音下)。《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婢」字仍收「ㄅ〡ˋbì」、「ㄅㄟˋbèi」兩音,以「ㄅㄟˋbèi」為又音。這些都是承襲《校改國音字典》收「ㄅㄟ俗讀」所致。1999A.D.臺北公布的《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已廢除「ㄅㄟˋbèi」音,審定音作「ㄅ〡ˋbì」。與北京《新華字典》「婢」音「ㄅ〡ˋbì」相同。

   現在「婢」的音義兩岸都相同,字義是「被役使的女子」,古名「婢女」,即今之「女傭」;古代也被用為「女子自稱的謙詞」,讀音作「ㄅ〡ˋbì」。

 

2.「婢子」的音義

   「婢子」的構詞有兩種,第一種是合義複詞:

    婢所生的兒子=婢之子→婢子。

在合義複詞的「婢子」裡,「婢」與「子」兩字都是實詞,「婢」即「婢女」;「子」為「兒子」。

    《禮記‧內則》:「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孫,甚愛之,雖父母沒,沒身敬之不衰。」鄭玄注:「婢子,所通賤人之子。」《禮記‧內則》所記載的是周代家庭內部父子、男女所應遵行的規則。周代是多妻制、長子繼承制;只有「妻」所生的長子稱「嫡子」,有繼承權,其他的兒子都沒有繼承權,所能得到的只有「賞賜」;「妻」所生次子以下都稱「眾子」;「妾」所生的兒子都稱「庶子」,「婢」所生的兒子都稱「婢子」。《禮記‧內則》這段話的意思是:父親有與婢女生下的婢子,就像妾所生的庶子庶孫一樣,只要是父母所喜歡的,雖然父母過世了,一輩子也都要互相敬愛。「婢女所生的兒子」稱為「婢子」是合義複詞,讀作「ㄅ〡ˋㄗˇ bìzǐ」。 

   「婢子」構詞的第二種是帶詞綴(尾綴、詞尾)的衍聲複詞:

    婢(增加音節)=﹝婢+子﹞→婢子。

「婢」是實詞,「子」是假借作「詞綴」用的虛字。「婢子」的詞義與「婢」的字義相同,詞綴(尾綴、詞尾)「子」只是使單音節的「婢」增加音節變成雙音節詞,無義。「婢子」也引申作「妾婦、婦女謙稱」,讀作「ㄅ〡ˋㄗˇ bìzǐ」。 

漢宣帝時(74—48B.C)梁人戴聖編輯的《禮記‧曲禮下》說:「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這段文字有三句。第一句說各階級配偶的稱謂:天子的配偶叫作后,諸侯的配偶叫作夫人,大夫的配偶叫作孺人,士曰的配偶叫作婦人,庶人的配偶叫作妻。第二句說公侯擁有的女人有夫人、世婦、妻、妾四級。第三句說諸侯各級女人的自稱:諸侯的夫人面對天子自稱老婦,面對其他諸侯自稱小君,面對自己的君侯自稱小童;在世婦以下的妻、妾都自稱婢子。鄭玄在「婢子」下注:「婢之言卑也」,意思是說:「婢」就是地位卑微的意思。「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的「婢子」是帶詞綴(尾綴、詞尾)的衍聲複詞,讀作「ㄅ〡ˋㄗˇ bìzǐ」。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的「嬰豈婢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的「婢子」就是「妾婦」之義。

    晏子(578—500B.C名嬰,字平仲)是春秋時代夷維(今山東高密)人,輔佐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長達50多年,是聞名當時的政治家。後人整理史官的記載及民間的傳說成《晏子春秋》一書,劉向校書整理時共得215則故事;「嬰豈其婢子也哉」出在〈內篇.雜上〉第二則之末,標題是〈莊公不用晏子,晏子致邑而退,後有崔氏之禍〉,故事說:齊莊公重用晏子時常有賞賜,不重用時就把賞賜的封地爵位退回去;送完後常在下班的車上先歎息後發笑。車夫問他怎麼了,他説:「我因君侯不免于難而感歎,我又因得到自在不會死而發笑。」

莊公與崔杼之妻有染被殺後,晏子站在崔杼門外,隨從者問他怎麼辦?他說出「不殉死、不逃亡、不歸附」的道理。崔杼出來質問晏子怎麼不趕快殉死,晏子回答說:「禍始,吾不在也;禍終,吾不知也,吾何為死?且吾聞之,以亡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為義者,不足以立功。嬰豈其婢子也哉!其縊而從之也!」意思是說:事情開始的時候我不在場,事情發生以後我也不知詳情,我為什麼必須死?我知道現在出亡保不住君侯的實力,現在殉死也不等於立功;我難道還像個婢子一樣會無知的、傻傻的自殺嗎?」於是闖進去對莊公的屍體盡人臣之禮才離去。文中的「嬰豈其婢子也哉」的「婢子」就是「妾婦」,古時候諸侯女人裡最低階的「妾婦」有殉葬的習俗,所以晏子說自己不是妾婦,不會自殺殉葬。「婢子」讀作「ㄅ丨ˋㄗˇbìzǐ」。

 左丘明(502-422B.C)編述的《左傳》在魯僖公二十二年(638B.C)記載晉國子圉從秦國逃歸晉國的故事說:子圉是晉惠公的大兒子;在惠公八年(643B.C)被送到秦國當人質,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嫁給他。十三年(638B.C)晉惠公生病了,子圉擔心晉國大夫看不起他而改立其他公子,於是與懷嬴商量一起逃回晉國去。懷嬴說:「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意思是說:您是晉君的大兒子,卻被派到秦國來;您現在想回晉國是合情合理的,身為妻子的我當然支持您。但是我父親讓我服侍您,是要穩住您的心、看住您的人,如果我跟您逃跑了,就是違背父親的命令;因此我不敢跟您逃跑,也不敢對別人說這件事。」於是子圉就逃回晉國,一年後即位稱作懷公。文中的「使婢子侍執巾櫛」就是叫我嫁給你的意思,懷嬴的身分是「正妻」,自稱「婢子」是「謙稱」,讀作「ㄅ丨ˋㄗˇ bìzǐ」。 

    不論是「婢」還是「婢所生的兒子」,都被視為「卑者」,所以「婢子」也被用為「輕視、詈罵」人的語詞。底下我們引兩段史書記載的故事來說明「婢子」為「輕視之詞、詈罵之詞」的情況: 

    《晉書卷卅三(列傳第三)•何曾•曾子劭》有「今年決下婢子品」句,「婢子」所指即何劭之子何岐,就是袁粲對何岐的詈罵之詞,相當於閩南話的「死囡仔脯(sí-gín-á-póo)」(國語的「壞孩子」沒有那個韻味)。

    何劭(236-301A.D.)與晉武帝(236—290A.D.)有「總角之好」,官至「尚書左僕射」,死後「贈司徒、諡曰康,子岐嗣」。故事發生在他死的時候。原文是:「劭初亡,袁粲弔岐,岐辭以疾。粲獨哭而出曰:『今年決下婢子品。』王詮謂之曰:『知死吊死,何必見生!岐前多罪,爾時不下,何公新亡,便下岐品。人謂中正畏強易弱。』粲乃止。」意思是說:何劭剛去世,袁粲要向何岐致慰問之意,何岐卻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見。袁粲獨自哭吊祭奠後出來說:「今年決意把何岐這壞孩子降低等級。」何劭的同鄉王詮對他說:「你只是跟死去的何劭有交情來祭奠他,為什麼還要向何岐致慰問之意呢?何岐以前犯了罪過,那時沒降他等級,現在司徒何劭剛去世,你就要降他的等級,人們會說你怕強欺弱。」袁粲才放過這件事。當時有「中正制」,每隔三年清理調整一次;袁粲想要以何岐「簡忽喪紀、有悖孝道」的罪過降低何岐的等級。袁粲與何劭有交情,竟然被何劭的兒子何岐拒絕見面,所以罵他「婢子」,讀作「ㄅ〡ˋㄗˇ bìzǐ」。

     《魏書‧卷73楊大眼傳》有:「開國當我兒襲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句。楊大眼(?-518A.D.)是北魏名將,先取妻潘氏,生三子,後來幽禁潘氏而殺之,繼娶元氏;出任荊州刺史二年而卒。《魏書‧楊大眼傳》接著說:「大眼之死也,甑生等問印綬所在。時元始懷孕,自指其腹謂甑生等曰:『開國當我兒襲之,汝等婢子,勿有所望!』甑生深以為恨。」意思是說:518A.D.楊大眼死後,潘氏所生的甑生等人詢問楊大眼荊州刺史的印綬在哪裡,當時元氏已經懷孕了,指著自己的腹部對甑生等人說:「開國子的爵位應當由我的兒子繼承;你們幾個婢子,不要指望!」楊甑生兄弟等人恨得咬牙切齒。繼室罵前妻之子為「婢子」,這個「婢子」當然讀作「ㄅ〡ˋㄗˇ bìzǐ」;但是「婢子」的「子」是「兒子」還是虛詞,好像都有可能。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婢子」只有「ㄅ〡ˋㄗˇ bìzǐ」一音,《現代漢語詞典》也注作「ㄅ〡ˋㄗˇ bìzǐ」;可見兩岸「婢子」的「子」都讀本音「ㄗˇ zǐ」,沒有讀作輕聲的。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31808756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2/24 08:34
「便俾切」的「俾」是「上聲.紙韻.止攝.開口呼.三等韻」,「便」是「全濁.重唇音.並母」,在「濁上歸去」的規則下,其音讀在現代漢語可能是「ㄅ〡ˋbì」或「ㄅㄟˋbèi」。

這是說有些音我們還不知古人如何讀法?
非女(jangjnan) 於 2020-02-24 12:05 回覆:

歡迎再度光臨!也謝謝指教!

不過,你說

「有些音我們還不知古人如何讀法」

似乎太含蓄了。

到目前為止,從未發現三百年以前的「古人」

所留下的任何音檔,怎麼可能知道「古人」對任何字的讀音?

所有專家的「古音擬測」都只是「擬測」,任何專家都說他「擬構」了「古音」,為什麼各家「擬構」的「古音」不一樣?許多、甚至所有漢字,我們並不知古人如何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