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字的音讀(六)
2019/07/04 10:59:54瀏覽457|回應0|推薦48

」字的音讀(六)

三、「解」引申義「脫也、散也」亦音「ㄐ〡ㄝˇjiě」。

   上篇說過:《廣韻.上聲.十二蟹》「解」字兩收;全清見母佳買切的注解是:「講也;說也;脫也;散也」。「講也、說也」在上一篇:〈「解」字的音讀(五)〉已說過了,這篇只講「脫也、散也」;並說明「解數」的音讀。 

「解」的本義「判」既是「分開、分割、剖分」之義,因為「分割」之後割下的部分「脫離」本體,所以引申得「脫離、脫落」之義,這就是《廣韻》所說的「解:脫也」;因為「脫離」本體的幾個部分都可以「分散」開來,所以再引申可得「分散、消散」之義,這就是《廣韻》所說的「解:散也」。「脫也、散也」兩義《廣韻》都注「佳買切」,今讀都作「ㄐ〡ㄝˇjiě」。

 有針對性的把本體「有害」的部分「分割」下來,讓它「脫離」本體而「消散」掉;例如我們受到有毒物質侵入,必須設法排除毒物、中合毒素,讓我們「脫離」有毒物質的危害,就是「解毒」;又如我們面臨災難,可能受到傷害甚至喪生,必須設法尋求助力、消除災難,就是「解難」。這樣的「解」跟一般性的「脫也、散也」不一樣了,一般性的「脫也、散也」是比較消極的、可能是被動的;有針對性的「脫離毒害」、「解除災難」則是積極的、主動的;有人發現這種消極與積極的不同、被動與主動的差別,把「佳買切(今讀ㄐ〡ㄝˇjiě)」轉其音作「胡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字彙》記錄「解」字音義有這樣的改變,就是:

解:佳買切,皆上聲;散也,…。

解:又胡買切,音蟹;散也(物自解散也),…。

《字彙》裡「解」字訓「散也」有兩音。凡有兩義兩音者,一般視為「又音」(兩讀階可)的關係;可是《字彙》在「佳買切」只說「散也」,在「胡買切」則說「散也(物自解散也)」,顯然不是「又音」而是「歧音異義」(兩種讀音之字義有別)。就「解」字而言,不是「物自解散」音「佳買切(今讀ㄐ〡ㄝˇjiě)」就是一般性的「分散、消散」,如「解衣、解疑」;而「物自解散」音「胡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就是「主動的、積極的、有針對性的」脫離、解除,如「解毒、解難」,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避免危害」、就是「解除」危難。這種引伸義的「主動、非主動」有「一音之轉」的現象,在宋紹興32年(1162A.D)毛晃的《增修互注禮部韻略》就有記載,從《字彙》既可以追逆到《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上聲.十二蟹」裡的「解:胡買切:卦名 緩也 散也(物自散解)」,更可以再逆推到《集韻.上聲.蟹韻》解:曉也;散也;又姓。下買切」。可見「解」字訓「散也」分音別義已經很久了;不過從宋朝《集韻》(1039A.D.)就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的「避免危害」、「解除」的「解」,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這一點我們從《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語文大辭典》收錄的「解脫、解散、解開、解毒」四詞的說明就可以看出來:

解脫:【台灣標準字】解脫【大陸規範字】解脱(脫之字形略異,王羲之改兌為兑)

     通用音讀  ㄐ〡ㄝˇㄊㄨㄛjiětuō①佛教用語。指脫離煩惱,達到自在的境界。

     ②從困境中掙脫出來。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③推卸;擺脫。生產事故,

你是解脫不了幹係的︱解脫煩惱。

解散:通用音讀ㄐ〡ㄝˇㄙㄢˋjiěsàn ①(聚集的人)分散開。廣場上鬧事的人

     群已逐漸解散。②(機構或團體)取消或自動離散。解散國會|男子足球隊解散了。

解開:【台灣標準字】解開【大陸規範字】解开

      通用音讀ㄐ〡ㄝˇㄎㄞjiěkāi ①把用繩索捆綁等方式固定在一起的物體鬆綁或打開(也用於比喻)。解開繩結|解開襯衫扣子|解開這個謎題。

解毒:通用音讀ㄐ〡ㄝˇㄉㄨˊjiědú ①中和身體內的有害毒物。②中醫指凡有害身體健康的因素統稱為毒,解毒即清除這些有害身體的毒素。

 

    古人有不少引申作「脫也、散也」之義的「解」,如:《禮記•曲禮》「解屨」、《孟子‧公孫丑》「解倒懸」、《史記‧封禪書》「形解銷化」、曹植《洛神賦》「解玉佩」的「解」都是「脫也」之義,《前漢書•張耳陳餘傳》「恐天下解」、《後漢書‧傳贊》「嚴城解扉」、歐陽修詩「粉籜春苞解」的「解」都是「分散、散開」之義,至於《易‧繫辭》「罪大而不可解」、《莊子‧人間世》「解之以牛之白顙者」、《戰國策.趙策》「解紛亂而無所取也」、《漢書‧孔光傳》「於法無以解」、《論衡.寒溫》「飲藥行解」、葛洪《抱樸子‧安貧》「解口焦之渴」,則是「避免危害」的「解除」之義;而「解數」的「解」則是「避免危害」的「解除」之義產生出來的新用法。

1.「解:脫也」音「ㄐ〡ㄝˇjiě」。

《禮記•曲禮》「解屨」出現在第一篇〈曲禮上〉第36則,原文是:「侍坐於長者,屨不上於堂;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於側;鄉(向)長者而屨,跪而遷屨,俯而納屨。」說的是升堂與長者坐,怎樣解屨、著屨的禮節;「解屨不敢當階」注:「為妨後升者。」正義:「解,脫也。屨既不上於堂,故解之於階下也。」所以「解屨不敢當階」就是「不可以在台階上脫鞋子」,「解屨」的「解」就是「脫下」,讀作「ㄐ〡ㄝˇjiě」。

  《孟子‧公孫丑》「解倒懸」出現在第一章,原文是:「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公孫丑(戰國時代齊人,孟子的弟子)問:如果在齊國掌權能做到怎樣?孟子(名軻,372-289B.C.)回答說:可以使齊國稱王天下;「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的意思是說:現在以萬輛兵車的齊國行仁政,百姓喜歡得像解脫倒懸之苦一樣」。「解倒懸」的「解」就是「解脫」,讀作「ㄐ〡ㄝˇjiě」。

「形解銷化」出於《史記‧封禪書》,一般人喜歡讀《史記》的〈本紀〉、〈世家〉和〈列傳〉,〈書〉、〈表〉比較少人看;〈書〉是關於歷代典章制度的歷史,〈封禪書〉為八書之一,敘述舜、禹、周、秦以至漢代的封禪之事。秦始皇(259-210B.C.)即帝位的第三年封泰山後,又東遊海上,沿途祭祀名山大川及八神,求見仙人羨門子高(傳說中的古代神仙,屬於赤松子、王喬、軒轅、尹子之類)。「形解銷化」出在這一段,原文是「自齊威、宣之時,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後皆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形解銷化」之下:【集解】服虔曰:屍解也。整段的意思是說:騶衍(?305—240B.C.)等人在齊威王(?378-320B.C.)、宣王(?350-301B.C.)的時候,就開始著書立說,論述五德終始的變化;秦王稱帝以後有齊人把這套理論獻給他,所以秦始皇採用了它。其中秦始皇最動心的是仙人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的道家法術,例如怎樣使人死後脫離形體之外,怎樣靠著鬼神辦事情的術法。「形解銷化」的「解」就是「脫離」,讀作「ㄐ〡ㄝˇjiě」。

《洛神賦》是曹植(192-232A.D.)創作的名篇,完成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A.D.),以第一人稱寫自己與洛神相遇相戀的故事。「解玉佩」在向洛神表白的那一段,原文是「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託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意思是說:我喜歡她的淑美呀!心臟怦怦跳得很不安。沒有媒人為我介紹哇!只能寄望於她的眼波傳送心意。為表達我這顆火熱赤誠的心哪!脫下玉佩作為盟誓的信物。「解玉佩」的「解」就是「脫下」,讀作「ㄐ〡ㄝˇjiě。

    除此以外,「解褐」是脫去平民所穿的布衣擔任官職;「解巾」是脫去隱居時所繫的方形頭巾出任官職;「解冠」是脫去官帽,比喻辭官;「解珥」是脫去耳飾,是古代婦女請罪的表示;都是「「脫也」的「解」,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2.「解:散也」音「ㄐ〡ㄝˇjiě」。

  《漢書•張耳陳餘傳》「恐天下解」出在張耳、陳餘對陳涉說的話。陳涉(?—208B.C.)起兵至陳(今河南東部和安徽的一部分)以後,張耳(264-202B.C)、陳餘(?-204B.C)都投靠他;有人慫恿陳涉稱王,陳涉問兩人意見,兩人回答說:「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之計,為天下除殘。今始至陳而王之,視天下私。願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如此,野無交兵,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則帝業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矣。」「恐天下解矣」之下注:「謂離散其心也。」整段的意思是建議陳涉不要急著稱王,趕快引兵西向而立六國的後人作為黨羽,就可以不必打仗而推翻暴秦,佔據咸陽而號令諸侯,那就可以成就帝業了;如果只在陳稱王,恐怕天下的人心都要離散了。《漢書》是東漢班固(32—92A.D.)的著作,作註的是顏師古(581-645A.D.)。根據顏師古的註,「解」就是「離散」,讀作「ㄐ〡ㄝˇjiě」。

    《後漢書‧傳贊》「嚴城解扉」出在卷21〈任李萬邳劉耿列傳〉的贊,原文作「任、邳識幾,嚴城解扉。委佗還旅,二守焉依。純、植義發,奉兵佐威。」「嚴城解扉」之下注:「解猶開也」。《後漢書》是范曄(398-445A.D.)所著記載東漢歷史的史書,唐章懷太子李賢(654-684 A.D.)注。〈傳贊〉是範曄在人物傳之末所作的評論,贊是稱頌之詞。為瞭解這段贊文,必須先介紹一下相關的人物與事蹟。漢更始帝劉玄(?-25A.D.)到洛陽以後,派任任光(?-29A.D.)為信都郡太守,任命劉秀(5B.C-57A.D.)為破虜將軍持節到河北鎮慰州郡。劉秀到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邳彤(?-30A.D.)以和成郡來投,劉秀仍任命他為和成太守。後來趙繆王之子劉林、趙郡豪族李育等人擁立卜者王郎(?-24A.D.,冒充漢成帝的兒子子輿),在邯鄲即位,河北許多州郡都歸附,只有信都、和成兩地閉城固守;王郎以封十萬戶為獎賞捕捉劉秀。劉秀失去兵卒狼狽奔逃,聽說信都太守任光為漢拒邯鄲,就逃到信都;任光立即打開城門拜見劉秀。而邳彤也帶領和成的部眾到信都追隨劉秀,再加上劉植、耿純歸附,終於使劉秀破邯鄲、誅王郎;奠定中興漢室的基礎。〈任李萬邳劉耿列傳〉贊的前八字說的是:任光、邳彤知曉事物發生變化的幾微跡象,嚴守城池直到該開門的人來才開門;「解扉」的「解」就是「打開城門」的「打開」,讀作「ㄐ〡ㄝˇjiě」。

    歐陽修詩「粉籜春苞解」是〈錢相中伏日池亭宴會分韻〉詩的一句,全詩是:「林光拂衣冷,雲影入池虛。酒色風前綠,蓮香水上疏。飛談交玉麈,聽曲躍文魚。粉籜春苞解,紅榴夏實初。睢園多美物,能賦謝相如。」詩題已經點明時間是盛夏的「中伏日」,所以「粉籜春苞解,紅榴夏實初」的紅榴初結實是宴會池亭的實景,因此用「回想那春天粉嫩的筍籜散開苞葉」的虛景相對。「苞解」的「解」從「分解」引申為「散開」,讀作「ㄐ〡ㄝˇjiě」。

除此以外,「解纜、解維」指鬆開繫船的繩索,表示開船;「解綬」是解下印綬,即辭官卸任;「寬衣解帶」是鬆開衣帶脫去衣服,「難分難解」是雙方感情很好難以分離或雙方爭吵、比賽相持不下難以分開;《水滸傳》第三八回:「李逵道:『我有一錠大銀,解了十兩小銀使用了』」,是把大額的銀錠兌成小額的銀錠,「解」的意思是「兌換分散」。這些「解」字都是「鬆開、散開、解下」之義讀作「ㄐ〡ㄝˇjiě」。

3.「解」引申作「避免危害」的「解除」音「ㄐ〡ㄝˇjiě」。

    前面說過,「脫也、散也」的「解」,對本體而言只是「失去」一部分,是消極的、被動的;而「避免危害」的「解除」,對本體而言卻是積極的、主動的「保護本體」的動作;自從宋朝《集韻》(1039A.D.)起就有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的記載,我們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易‧繫辭》「罪大而不可解」出自〈繫辭下〉第四章,該段原文是「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這一段以「善、惡」為例所講的是「積」的作用,當然此處的「積」已不是「蓄積穀類」的「積」,而是從「蓄積穀類」的本義引伸為「凡聚之稱」。行善者偶一為之不足以成就善名,為惡者偶一犯之不致於招致滅身。善行偶爾為之只是做了一件好事,只有經常做好事累積於身的人,才能夠享有「善人」之名;惡事偶一為之只是犯了一次錯誤,我們可能拿「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仙人拍鼓有時錯,跤步踏差啥人無」而寬恕輕罰,不至於受到「嚴懲」,慘遭滅身之禍。沒有遠見的人就輕忽了偶一為之的善事而不屑行善,所以也輕忽了偶爾犯個小過錯,以致累積惡行到無法遮蔽的程度,那就成為罪大惡極之人,就沒有辦法「避免遭受重罰的危害」、就沒有辦法「解除」滅身之禍的危機了。「罪大而不可解」的「解」從「分解」引申作「避免懲處的危害、解除滅身的危機」,在《集韻》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莊子‧人間世》「解之以牛之白顙者」全文是「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將隱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莊子(?369—286B.C)是戰國時代宋國蒙(今河南商丘)人,這段文章是莊子假南伯子綦(莊子虛構的人物)之口,說「無用之大用」的哲理。可參閱格友雁先生的大作:(http://classic-blog.udn.com/Axeman/109178904)。這段文章有兩個「解」字,第一個「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的「解」是「散也」,第二個「解」在「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就是「祭祀祈神以消解災禍」,在《集韻》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戰國策.趙策》「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出在〈趙策三.魯仲連義不帝秦〉的末段,原文是:「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格友michalle先生曾寫過〈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可供大家參閱。(http://classic-blog.udn.com/michalle77/detail)「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的「解」是「解除紛亂」,在《集韻》讀作「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漢書‧孔光傳》「於法無以解」是記載孔光孰知法令的事情,該段文字是:「光久典尚書,練法令,號稱詳平。時定陵侯淳於長坐大逆誅,長小妻迺始等六人皆以長事未發覺時棄去,或更嫁。用長事發,丞相方進,大司空武議,以為:『令,犯法者各以法時律令論之,明有所訖也,長犯大逆時,迺始等見為長妻,已有當坐之罪,與身犯法無異。後乃棄去,於法無以解。請論。』光議以為:『大逆無道,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欲懲後犯法者也。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長未自知當坐大逆之法,而棄去迺始等,或更嫁,義已絕,而欲以為長妻論殺之,名不正,不當坐。』有詔『光議是』」。「於法無以解」註:「解,免也。」這段文字所說的淳於長(?-8B.C)是一個以「謀大逆」之罪名處死的外戚,漢成帝太后王政君是他的姨娘,王莽是他的表兄弟。他舅舅王鳳臨死前把他推薦給漢成帝,使他成為得勢的外戚;其罪狀不只以權謀私、肆意索賄;許皇被廢居長定宮,其姊許缅寡居,淳於長私通許缅,取為小妻;還欺騙遭廢的許皇后,「戲侮許后,嫚易無不言」。經王莽告發,先遭免職,後依「謀大逆」之罪處死獄中,事見《漢書‧佞幸傳》。因為淳於長多娶妻妾,耽於聲色,凡色衰失寵就被趕出家門;所以「謀大逆」事發處死後,丞相方進、大司空武議要究辦被遺棄或已改嫁的迺始等六人罪責。孔光以為迺始等六人早已被遺棄「夫婦之義已絕」,不當受連坐。「於法無以解」意謂「在法律上無從免除刑責」,《集韻》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論衡.寒溫》「飲藥行解」出於王充(?27-97A.D.)《論衡》的〈寒溫篇〉,其原文是:「人有寒溫之病,非操行之所及也。遭風逢氣,身生寒溫。變操易行,寒溫不除。夫身近而猶不能變除其疾,國邑遠矣,安能調和其氣?人中於寒,飲藥行解,所苦稍衰;轉為溫疾,吞發汗之丸而應愈。」意思是說:「人體有發冷發熱的疾病,不是他的品德操行能影響的。外界風寒邪氣入侵身體所導致的受涼感冒、發冷發熱,改善其品德操行是無法除去感冒發冷發熱的痛苦的;人的身體近在咫尺有病都不可能修養品德而治癒,一個國家又哪裡是持齋戒、行祈禱就能夠改變氣運、國泰民安的呢?人受風寒侵入以後必須服用防風、蘇葉、麻黃等藥汁以排除寒氣,他的痛苦就可以減輕,病情好轉以後,再吃一些發汗的藥丸,就可以痊癒。」「飲藥行解」的「解」就是「消除排解」,在《集韻》讀「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其他如中醫所說的「解表」、平常口語說的「大解」、「小解」、「解手」都是「消除排解」」之義,所排除的可能是體內累積的寒氣、汗液、糞便、尿水,這些「解」字《集韻》裡讀作「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抱樸子‧安貧》「解口焦之渴」是作者葛洪書中虛構的偶俗公子譏諷樂天先生迂闊之詞,其前後文句是:「先生無少伯之奇略,專銳思乎六經,忽絕米長之實禍,慕不朽之虛名,恥詭遇以幹祿,羞炫沽以要榮,冀西伯之畋,俟黃河之將清。甘列子之菜色,邈全神而遺形,何異圖畫騏驥,以代徒行之勞;遙指海水,以解口焦之渴;張魚網於峻極之巔;施鈞緡於修木之末;雖自以為得所,猶未免乎迂闊也。」「遙指海水,以解口焦之渴」是說:指望著遠方大海的水來解除口舌乾焦渴感。「解」就是「解除」,是「解除口舌乾焦的渴感」,《集韻》讀作「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除此以外,「解圍」就是解除包圍,「解厄」就是消解災厄,「解救」就是解除不利因素使之脫離危險或困境,「解祟」就是消解災禍,「解穢」就是解除穢惡或。除去穢氣,「解齋」就是解除齋戒,「解套」就是消解被套牢的資金(在股價上漲時投資人將手中套牢的股票順利賣出),「解壓」就是消解壓力或解除壓縮檔案的格式,這些「避免危害」的「解」都讀作「ㄐ〡ㄝˇjiě」。   

4.「解數」的「解」目前「ㄐ〡ㄝˇjiě」、「ㄒ〡ㄝˋxiè」兩讀。

    「解數」在《中華語文知識庫.中華語文大辭典》的資料是這樣的:

    【台灣標準字】解數    【大陸規範字】解数

  音讀 台灣音讀ㄐ〡ㄝˇㄕㄨˋjiěshù 大陸音讀ㄒ〡ㄝˋㄕㄨˋxièshù

  釋義  ①武術的招式或套路;泛指手段、本領。用盡渾身解數。

   「解數」究竟怎麼來的呢?所見資料以《漢語大詞典》「解:jiě(ㄐ〡ㄝˇ)又讀xiè(ㄒ〡ㄝˋ)」所引以《玉壺清話》的資料為最早;這是北宋僧人文瑩(生卒年不詳,錢塘人,字道溫)撰寫的一部野史筆記,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A.D.)作於荊州(今荊州市一帶),書中雜記北宋開國至神宗時代百年之間君臣行事、禮樂典章、詩文逸事、市井見聞等約一百六十條。其中有一段錢昱(943—999 A.D.)受太祖賞賜的事蹟:「錢昱,忠獻王宏佐長子也。…太祖受禪,伯父俶遣持貢入闕,賜後苑宴射。時江南使者已先中的,令昱解之,應弦而中,賜玉帶旌賞之。」文中的忠獻王就是吳越王錢弘佐(928—947A.D.),事在太祖受禪即位的建隆元年(960 A.D),當時吳越國王錢弘俶派錢昱帶貢品到京城(開封),在後苑饗宴習射,當時南唐的使者已經先射中靶心了,太祖令錢昱與之對抗招架;弓弦響過錢昱也射中靶心。太祖賞賜玉帶板表彰他。「令昱解之」是「叫錢昱解除南唐使者射中靶心的威脅」,也就是「令錢昱與南唐使者相抗衡」之義。這個「解」,就是「解除威脅」的「解」,《集韻》音「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增修互注禮部韻略》音「胡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古今韻會舉要》音「下解切(今讀ㄒ〡ㄝˋxiè)」,《字彙》音「下買切(今讀ㄒ〡ㄝˋxiè)」。

    除了單音詞「解」作「解除威脅」以外,「交鋒時解除對方的進攻」的雙音節詞「架解」也是「解除威脅」。據《漢語大字典》及《漢語大詞典》所引錄的資料看,「架解」是元朝(1271-1368 A.D)戲曲中的用詞。兩書都引了《射柳捶丸》第三折:「我將這猿臂舉,驟征<馬宛>撞滿懷,把鋼刀舉起覷個明白。他可便難措手,忙架解」。《射柳捶丸》全名《閥閱舞射柳捶丸》,作者無從查考,主要寫宋時完顏女真人延壽馬戰勝番將耶律萬戶的故事。「忙架解」是「慌忙的架開鋼刀解除被砍殺的危機」,「解」字《漢語大字典》音「jiě(ㄐ〡ㄝˇ)」,《漢語大詞典》音「jiě(ㄐ〡ㄝˇ)又讀xiè(ㄒ〡ㄝˋ)」。

    《漢語大字典》還引了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三折:「尉遲恭威而不猛,單雄信戰而無功。我見他格截架解不放空,起一陣殺氣黑濛濛,遮籠。」尚仲賢生活年代約在元世祖中統(1260-1264A.D)前後,真定(今河北正定縣)人,曾任江浙省務提舉。「格截架解」的「解」字《漢語大字典》音「jiě(ㄐ〡ㄝˇ)」。

    「解」字從「交鋒時解除對方的進攻」再引申,就成為「武術套數、武術、雜技表演技巧、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解數」的「解」就是這樣來的。

    「解數」一詞見用於元人戲曲及明朝小說話本,例如:關漢卿(元曲四大家之一。生平事跡不詳)《鬥鵪鶉‧女校尉》套曲裡「寨兒令」有:「得自由,莫剛求。…演習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滑熟。…」。《水滸傳》(施耐庵1296-1372A.D.)第一○四回〈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併舊強人〉裡,寫王慶闖到定山堡,與三娘不打不相識的一段說:「王慶見他是女子,又見他起拳便有破綻,有意耍他,故意不用快跌,也拽雙拳吐個門戶,擺開解數,與那女子相撲」。《西游記》(吳承恩1506-1582A.D.)40回本第22回〈孫行者五莊觀偷藥〉裡寫三藏師徒四人到萬壽山五莊觀,三人脫了師父偷仙果還不承認,而後更搗毀仙果園逃走,被大仙捉回綁在法堂。三藏聽聞鎮元子大仙說「縱容徒弟偷果毀樹」之言,「兩眼流淚。行者密語;『莫慌,待我做個解數。』摘下四根毫毛,變做四人形狀,他師徒真身又一徑跑去。」

除了「解數」以外,還有只用一個「解」字的,例如:《雜劇•劉千病打獨角牛》(創作於元代的散曲,作者軼名)〈第二折〉裡說:「你看我橫裏丟,豎裏砍,往上兜,往下拋,虎口裏截臂骨扛紐羊頭枷稍墜馬前,劍撲手有那三十解。」「三十解」就是三十種解數。《封神演義》(約隆慶、萬曆年間成書,作者說法不一)〈第三十三回黃飛虎泗水大戰〉裡,余化以戮魂旛擒拿了黃飛虎、黃明、周紀、黃飛彪、飛豹、黃飛彪、飛豹七員將官之後,黃滾次孫黃天祿出戰余化,接著寫道:「黃天祿使開鎗如翻江怪獸,勢不可當。天祿見戰不下余化,在馬上賣一個名解,喚做:『丹鳳入崑崙。』一鎗正刺中余化左腿。」「一個名解」就是一個有名的解數。無論雙音詞「解數」或單音詞「解」,說成「ㄒ〡ㄝˋㄕㄨˋxièshù」、「ㄒ〡ㄝˋxiè」的音讀,既在戲臺上搬演時出於伶人之口,又在茶樓酒肆、說書坊聽故事時深入聽書人之耳,所以留傳到後世;現在把「解數」讀作「ㄒ〡ㄝˋㄕㄨˋxièshù」當然是有源有本的;但是「解數」的「解」原為「避免危害」的「解除」之義,雖然從《集韻》、《增韻》、《古今韻會舉要》到《字彙》的切語今讀都是「ㄒ〡ㄝˋxiè)」,然而現在兩岸都讀作本音「jiě(ㄐ〡ㄝˇ)」,把「解數」讀作「ㄐ〡ㄝˇㄕㄨˋjiěshù」也是有根有據、有理可說的。因此我認為「解數」的「解」「ㄐ〡ㄝˇjiě」、「ㄒ〡ㄝˋxiè」兩讀皆可。

    《國語辭典》、《重編國語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都未收「架解」,「解」字也沒有「交鋒時解除對方的進攻」的字義。《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雖然收錄了「跑馬賣解、賣解、渾身解數、解數」等詞,但是音讀頗不一致;足以呈現「ㄐ〡ㄝˇjiě」、「ㄒ〡ㄝˋxiè」兩讀皆可的現象,但是就一部辭典而言,卻不是好現象。

   《漢語大詞典》「解數」一詞音「jiě(ㄐ〡ㄝˇ),又讀xiè(ㄒ〡ㄝˋ)」。《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解數」音「ㄐ〡ㄝˇㄕㄨˋjiěshù」,「渾身解數」音「ㄏㄨㄣˊㄕㄣㄐ〡ㄝˇㄕㄨˋhúnshēn jiěshù」,「跑馬賣解」音「ㄆㄠˇㄇㄚˇㄇㄞˋㄒ〡ㄝˋpǎomǎ màixiè」,「跑馬走解」音「ㄆㄠˇㄇㄚˇㄗㄡˇㄒ〡ㄝˋpǎomǎ zǒuxiè」,「跑解馬」音「ㄆㄠˇㄐ〡ㄝˇㄇㄚˇpǎo jiěmǎ」。「賣解」音「ㄇㄞˋㄐ〡ㄝˇmàijiě」。《現代漢語詞典》第四版(2002年增補本)「解數」音「xièshùㄒ〡ㄝˋㄕㄨˋ」,「跑馬賣解」音「pǎomǎ màixiè ㄆㄠˇㄇㄚˇㄇㄞˋㄒ〡ㄝˋ」。

5.怎樣解決讀音分歧的現象:

    從語文教育的觀點看:目前「解數」的「解」「ㄐ〡ㄝˇjiě、ㄒ〡ㄝˋxiè」兩讀的分歧現象很不好;為便利語文教育的推展,我們應該使讀音標準化、合理化。「解數」的「解」過去怎麼讀,那是「語文史」的研究課題;將來要怎麼讀,則是我們必須決定的事情;就我查到的資料而言,將來「解數」的「解」取「ㄐ〡ㄝˇjiě、ㄒ〡ㄝˋxiè」兩音任何一個都可以,可以由兩岸的「語文專家」共同研議商定;不過有三項淺見,想要先「獻曝」一下:

①引申讀破只限於語音,不作字音的讀破:在「多數語言使用人已經讀破」的情況下,字音一定讀破;不過最好另造新字。例如「解數」一詞經過《現代漢語詞典》的影響,大陸地區許多人都讀作「ㄒ〡ㄝˋㄕㄨˋxiè shù」,「一會兒」一詞由於《國音常用字彙》的影響,在臺灣地區許多人都讀作「〡ˋㄏㄨㄜˇㄦyìhuěr」,是不是都這樣讀,就必須利用學術研究的調查推估,推算出不同音讀使用人數的比例,決定是否讀破字音。如果確定讀破的字音,可以比照「背、揹」「扇、搧」分形的模式另造新字。

②同一引申義讀破的字音應該一致:例如「解」字由「判也」引申作「解除」之義目前兩岸都讀作本音「ㄐ〡ㄝˇjiě」,那麼由「解除」引申作:交鋒時解除對方進攻的「架解」,由「架解」引申作「武術套數、武術、雜技表演技巧、騎在馬上表演的技藝」各引申義;也不只是「架解」、「解數」、「跑馬賣解」,將來可能出現的「耍猴解、遛狗解、扛甕解、打傘解」,這一路引申下來的「解」字最好讀同一個字音。經過學術研究的調查推估,如果「解數」一詞作「ㄒ〡ㄝˋㄕㄨˋxiè shù」,那麼字形可以考慮用「觧數」。

③成立專家小組負責決策工作並解決疑難問題:兩岸都有類似的組織在運作,但是我希望專家小組能夠更專業。例如:為專家小組服務的人員不能影響小組的討論與決議;專家必須是有專業素養而且有擔當的人員,不容許有領取專家出席費的匿名專家存在。有了這樣的專家小組,則多音字相關的決策工作,包括前面我提出的第一、第二項建議,可以由專家小組討論議定;如果遇到學術研究的調查推估結果,一系列引申義的語詞音讀不一致,像「解」字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裡:「解數」音「ㄐ〡ㄝˇㄕㄨˋjiěshù」、「跑馬賣解」音「ㄆㄠˇㄇㄚˇㄇㄞˋㄒ〡ㄝˋpǎomǎ màixiè」、「跑解馬」音「ㄆㄠˇㄐ〡ㄝˇㄇㄚˇpǎo jiěmǎ」,就是必須由專家小組解決的疑難問題。當然,兩岸的專家小組由目前「各自開會」提升到視訊會議「共同開會各付各費」的層次,更是理想的努力方向。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27954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