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度」與「渡」之異同― 〈晉世家〉中的「度」與「渡」(⑿十六上)
2024/03/15 15:54:54瀏覽125|回應0|推薦36

「度」與「渡」之異同―

〈晉世家〉中的「度」與「渡」(十六上) 

一、世家30卷―9〈晉世家〉 

    本篇主要講述了晉國約七百年的興亡史。晉國是西周初期為拱衛北方而分封在今山西省境內的姬姓諸侯國,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因為唐叔虞都城在故唐都附近,所以稱作唐叔。唐叔虞死後,期子晉侯燮父徙居晉水始稱晉。至晉孝侯時,國都名翼(今山西翼城縣);曲沃代翼之後,晉獻公遷都絳(今山西翼城縣東南),別都曲沃(今山西聞喜縣東)。403B.C.周威烈王正式承認晉國大夫韓虔、趙籍、魏斯各為韓侯、趙侯、魏侯,從晉國中分裂出韓、趙、魏三國,而晉國僅剩兩城;376B.C.年,晉靜公被貶為庶人,晉國公室餘地被韓、趙完全瓜分,晉國徹底滅亡。 

 二、〈晉世家〉中的「度」與「渡」 

    五年春,晉文公欲伐曹,假道於衛,衛人弗許。還自河南度,侵曹,伐衛。

    這是晉文公五年(632B.C.)春季發生的事情。」是「春季,春秋時代的春季為一月到三月,春秋筆法年先有春夏秋冬,再分一至十有二月」,「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697—628B.C.)」,「」是「曹國,周文王子曹叔振鐸的封國,伯爵姬姓,轄地大致在定陶附近(現在的山東菏澤),都城陶丘」,「」是「衛國,姬姓衛氏,康叔封地,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一帶,建都朝歌,後遷楚丘,再遷帝丘」,「弗許」是「沒有同意」,「」音「ㄒㄩㄢˊxuán」是「旋」的假借「旋轉、迂迴改道」,「」是「從、由」,「」是「黃」,「南度」是「向南渡過水面。『還自河南度』〈衛康叔世家〉作『更從南河度《左傳.僖公28年》服虔《春秋左氏傳解》作『還自南河濟』,見於廣文書局印行日本.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作『還自河南濟』,見於藝文印書館印行殿版十三經《左傳》『自南河濟』與『自河南濟』為古本《左傳》之異文,如今已難以考證」,「侵曹,伐衛」是「為侵曹而伐衛,為了入侵曹國而討伐衛國,必須假道於衛,然而衛人卻不許,只好先伐衛;見下文『正月取五鹿;…二月與齊侯盟於斂盂;…三月入曹』,可知晉文公是一路南下,在侵曹之前先伐衛(見晉文公侵曹圖

。整段話的意思是:晉文公五年(632B.C.)春季,晉文公想要攻打曹國,於是向衛國借路,衛國人沒有同意。晉軍只好繞遠道從黃河的渡口南渡,為了入侵曹國而攻打衛國。「還自河南度」的「度」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六月,晉人復入衛侯。壬午,晉侯度河北歸國。

    這是晉文公五年(632B.C.)六月的事情。「復入衛侯」是「再次讓衛侯回到了衛的國都」,「壬午」是「壬午日」,「晉侯」是「晉文公重耳」,「晉侯度河北歸國」是「晉文公渡過黃河往北回歸晉國;晉文公春自河南度,正月取五鹿;二月與齊侯盟於斂盂;三月入曹;四月與楚合戰城濮;五月獻楚俘於周稱伯;六月度河北歸國;這次南征半年取得霸主之位」。整段話的意思是:六月,晉人再次讓衛侯回到了衛的國都。壬午日,晉文公渡過黃河後北上回到了晉國。「晉侯度河北歸國」的「度」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⒊四年,秦繆公大興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屍而去。晉恐,不敢出,遂城守。

    這是晉襄公四年(624B.C.)秦兵伐晉的事情。「四年」是「晉襄公四年」,「秦繆公」是「嬴姓趙氏名任好,秦國第九位國君(659-621B.C.在位)」,「大興兵」是「出動強大的軍隊」,「度河」是「渡過黃河」,「王官」是「晉邑,在今山西省聞喜縣西」,「封殽屍」是「埋葬死於殽的秦兵」,「晉恐」是「晉人恐懼秦兵」,「不敢出」是「不敢出戰」,「遂城守」是「於是固守城池」。整段話的意思是:晉襄公四年(624B.C.),秦繆公排遣大軍進攻晉國,渡過了黃河,攻下了晉國的王官城,在崤山為其在襄公元年(621B.C.)陣亡的將士修建了墳墓之後才離開。晉軍十分害怕,不敢出戰,只是固守城池。「度河」的「度」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⒋三年,楚莊王圍鄭,鄭告急晉。晉使荀林父將中軍,隨會將上軍,趙朔將下軍,郤克、欒書、先縠、韓厥、鞏朔佐之。六月,至河。聞楚已服鄭,鄭伯肉袒與盟而去,荀林父欲還。先縠曰:「凡來救鄭,不至不可,將率離心。」卒度河。

    這是晉景公三年(597B.C.)救鄭的事情。「楚莊王」是「羋姓,熊氏,名旅,春秋五霸之一,613B.C.到591B.在位」,「荀林父」是「子姓荀氏名林父,晉國正卿、中軍元帥、名將」,「隨會」是「祁姓範氏、隨氏名會,史稱範武子、隨武子,繼荀林父後執政」,「趙朔」是「嬴姓趙氏名朔,趙衰之孫、趙盾之子,晉國大夫」,「至河」是「到黃河邊」,「楚已服鄭」是「楚國已經使鄭國屈服」,「肉袒」是「脫去上衣、裸露上身,表示請罪或降服」,「與盟而去」是「指楚國與鄭國立盟離去」,「欲還」是「想要退兵回晉國」,「先縠」是「姬姓先氏名縠,先軫之後,晉國大夫」,「不至不可」是「沒有到達鄭國是不可以回去的」,「離心」是「心志相違,不能同心合作」,「卒度河」是「最終渡過了黃河」。整段話的意思是:晉景公三年(597B.C.),楚莊王包圍了鄭國,鄭國向晉國告急。晉國派荀林父率領中軍,隨會率領上軍,趙朔率領下軍,郤克、欒書、先縠、韓厥以及鞏朔為輔佐。六月,晉軍來到黃河岸邊。聽說楚軍已經把鄭國降服了,逼迫鄭伯赤裸上身投降,並與他簽訂了城下之盟後才撤兵,荀林父想要班師回朝。先縠說:「大家都是來援救鄭國的,沒有到達鄭國是不可以回去的,否則將帥間會離心離德。」晉軍最終渡過了黃河。「卒度河」的「度」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事又見〈鄭世家〉,不過〈鄭世家〉卻用本字作「卒渡河」;《左傳.宣公十二年》作「師遂濟」。ˉ 

⒌晉軍敗,走河,爭度,船中人指甚眾。

    這也是晉景公三年(597B.C.)救鄭而軍敗的情況。「晉軍敗」是「晉軍被楚軍打敗」,「走河,」是「逃到黃河邊」,「爭度」是「搶著要渡過黃河」,「船中」是「船上,船裡面」,「人指甚眾」是「斷掉的手指很多;此事可參閱《左傳.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為,鼓於軍中曰:“先濟者有賞。中軍、下軍爭舟,舟中之指可掬也。』意思是:主帥荀林父沒想到楚國大軍那麼快就迫近,驚慌失措,下令晉軍渡河後退,擊鼓宣佈說:『先渡河者有賞。』導致中軍與下軍爭相上船,先上船的人用力亂砍後來攀登船舷者的手指,自相殘殺到船中的斷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整段話的意思是:晉軍戰敗,逃到了黃河邊,士兵們為了逃命爭搶著要渡河,以至於船中有很多被砍斷的手指。「走河,爭度」的「度」是「渡」的假借,「涉濟、渡水」之義,讀「徒故切」,今讀ㄉㄨˋdù。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gjnan&aid=1803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