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8/01 04:35:48瀏覽5090|回應10|推薦34 | |
歷史再度重演,十年前,以色列炸死了一百多名迦拿的黎巴嫩居民,現在以軍在同一地點再度炸死五十多名避難的黎國居民,包括卅七名兒童,以色列政府的說辭仍然與十年前一模一樣:對傷及無辜表示遺憾,同時,這一切千錯萬錯都是真主黨的錯。 法國和俄國仍然在觀望,德國設法調停但徒勞無功,聯合國只有震驚並沒有任何譴責,只有一些國際媒體說了真話:黎巴嫩真主黨當然是在挑釁,但是拫據國際法,戰爭的國家必須照顧平民的安全,以色列政府出兵的理由是真主黨違害以國人民安全,但因此,以色列便可以任意襲擊黎巴嫩的平民嗎? 國際社會遲未表態,其實是默許以色列的自衛權利,但最近幾天以來,以色列反應過度,已遠超過自衛的限度,以色列擺明為了少數極端份子而公開懲罰整個黎巴嫩民族。 中東問題便是巴勒斯坦問題,以色列先是疲於應付哈瑪斯,現在又來了真主黨,真主黨不但不會釋放他們綁架的二名以軍,也不會放棄威脅以色列,以色列戰爭還未打完,生存空間已被迫縮小,而美國攻打伊拉克三年,至今仍陷於泥淖中,美國的中東政策將無法再保證以色列的戰略立場。 以色列宣布暫停空襲四十八小時,但這也不是事實。以色列也表示,只是停止定點的攻擊,並不會停止移動性的回擊。也就是說,只要真主黨繼續挑釁,以色列便繼續回擊。這樣的舊思維已經持續了幾十年,或幾十個世紀了,怎麼可能帶來和平? 以色列是中東最強大的國家,卻永遠自認是受害者。正是這種受害者的心態使以色列認為他們有權自我保護,以國人的受害信念如此強烈,有時也令人費解,一名以色列作家甚至公開說,納粹過去對猶太人所做的迫害如此恐怖,以致如果今天猶太人做任何錯事都不足為過。這是以色列從受害者角色逐漸變成迫害者的背景。 但是以色列如果再堅持這樣的受害者立場,恐怕將對自己更為不利,不但發動了一場不會贏的戰爭,而且只會引來愈來愈多的激進伊斯蘭團體發動自殺攻擊,不啻是引火上身,中東和平也愈來愈遙遙無期。 舊思維無濟於事,只有新中東思維才可能解決問題。現今國際社會沒有人敢發出反猶之聲,但以色列自己身處於阿拉伯國家之中,如再不思考如何溶入阿拉伯社會,再不圖謀如何與伊斯蘭鄰居共處,只靠美國老大哥,將沒有出路。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