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9/09 00:36:35瀏覽2761|回應4|推薦32 | |
近年來,從歐洲新一代作家所描述的文字世界裡,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覺,以為1968年學生運動後誕生的嬰兒潮世代脫離社會,因為他們多半給人一種對生命無感及對社會無責任的印象。 法國新一代暢銷作家胡勒耶貝克及德國短篇小說女王赫爾曼(Judith Hermann)二人作品中的人物尤其如此,他們的小說描寫的正是所謂的高爾夫世代(Golf Generation)。 但是,這個「高爾夫世代」印象開始要被人推翻。所謂高爾夫世代這個名詞來自福斯汽車的一種叫高爾夫的車型,是指這個世代因父母經歷戰後經濟奇蹟,多半小有積蓄,很多人在孩子高中畢業時會送一輛福斯高爾夫,而正因這一代生活無慮,所以很多人也不想去工作,只想過一天算一天。 難道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如此?最近二位德國作家以一本書向大家揭櫫他們在維繫個人主義的自由所做的努力,他們不但以身作則,出版了一本新書,還致力於告知及教育社會大眾自由的真諦。 這二位作家是尤麗策(Juli Zeh)和托亞諾夫(I.Trojanow),前者曾在今年來過台北,小說「物理屬於相愛的人」已被翻譯成中文,後者為保加利亞裔,曾在非洲就讀德文中學,也是德語暢銷作家。 托亞諾夫和尤麗策合寫的新書叫「自由遭擊」(freedom attack),他們注意到,一向被高舉的自由主義早已遭破壞無遺,但大多數知識份子卻對此事無動於衷。二位作家表示,美國作家歐威爾數十年前寫了一本 「1984」,小說中提到「老大哥」(big brother)如何監視社會群眾,但相較於今天全世界各地政府和私人機構在網路上的監控,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尤麗策和托亞諾夫二人對此現象大為不解,因此合作寫了這本書。他們認為,自由遇襲現象絕對是廿一世紀人類社會最嚴重的大問題,而一般人無法容忍有人闖進住宅,在他們的書桌前東翻西找,卻可以默默忍受政府及一些機構在網路上截取他們的私人資料。 情況比大家想像得還要嚴重的多!尤麗策說,很多人心裡知道這事,但都抱持著「自己又沒做壞事有什麼不能見人的隱私」的態度,而托亞諾夫更進一步地鼓吹隱私的自由,「一個人若連一點隱私都沒有,沒有任何事好隱瞞,那麼他一定是個不自由的人!」 「自由遭擊」詳細記錄現代社會中的許多被監控細節,因網路時代來臨,再加上西方政府的打擊恐怖主義手段,大部份的人容許政府和一些機構監控網路,而二人都認為,監控網路並非解決恐怖主義的良方,反而成為監控一般人的藉口。 另外,一些網路公司可以隨心所欲的在線上截取網民資料,很多人卻睜一眼閉一眼。尤麗策說,十幾年前,溫室效應問題也是無人青睞,大家都覺得是小事情,但一些人努力奔走呼籲,今天已不再是小問題。 尤麗策說,這是他們寫這本書的主因,要為自由主義盡一分心力,讓更多人關切自己切身的自由=.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