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需要好新聞
2014/05/12 18:17:26瀏覽5289|回應3|推薦23


 

 

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又寫了一本我想寫的書,他每次都這樣。因為,他是大才子,我不是。但狄波頓從來沒做過特派員,他好整以暇可以仔細以他哲學家般的巧思來評論現今的新聞環境,而我的的確確擔任過特派員,真槍實彈,幾乎每天都在與新聞為伍。我一直身處新聞現場。可以乘機說說我的讀後感嗎?狄波頓先生?

 

曾經擔任廿年歐洲特派員,我經歷太多這樣的日子,每天起床,早餐後,喝起咖啡或茶,一邊讀報紙或溜覽新聞網頁,然後思索:什麼新聞值得我寫?

 

或者,什麼新聞值得台灣讀者閱讀?

 

狄波頓要說的是,新聞已經是宗教。每天的晨間新聞是晨禱,午間新聞是午禱,而晚間新聞又是晚禱,在歐洲,收視率最高的是晚上十一點的電視新聞,因為很多人看過後便可以去睡覺。

 

對一個特派員而言,什麼新聞值得讀者閱讀,這個決定權不一定完全在我手上,因為報社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裡,開著大小不同的編採會議,有時會議中已經決定什麼歐洲新聞必登不可,又或者是,什麼台灣新聞過於重要,歐洲新聞根本不會有版面,揙採會議決定了歐洲新聞的篇幅,會後同事會同步告知我。

 

如果不告知我的話,而那天又剛好有點版面的話,是的,那麼我大可書寫一些我認為值得閱讀的新聞。但問題就在這裡,什麼是那樣的新聞?我得發廿年的時間才知道,不是什麼新聞值得台灣讀者知悉,而是什麼角度和什麼寫法的新聞,才值得台灣讀者閱讀。

 

狄波頓這一本「新聞的騷動」(The News)便是在闡揚及描繪他的「新聞文藝復興」理論,他的書大大安慰了多年擔任駐外特派員的我。現在我才知道,那些年,我無能發揮我那歐陸的黑色幽默,可能並不是我的問題。因為,台灣正如大部份的西方媒體,新聞寫法沿襲了那一板一眼的制式新聞規定:五個W( who where when what why),而且許多記者連五個W都做不到。另外,台灣讀者(包括媒體編輯)對歐洲的欠缺了解,往往是很多新聞的盲點。而台灣媒體勢單力薄,如何與大通訊社競敵?說穿了,我們無法競爭,只能延續和伸論,或者,在好一點的情況,過濾和篩選,但前題是,寫稿的人也得對歐陸政治社會文化有足夠的熟悉和理解。

 

讓我舉個例子吧,這譬如說,身為歐洲特派員,我報導了無數次的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她參加選戰,她在國會發言,她接受訪問,這種種的新聞,甚至包括她宣佈那違背她所屬右派的決定,也是一個順從民意的好決定:2022年德國全面廢核;但這些新聞都不如我注意到的一件事:無論她在哪裡,聆聽別人時,她的雙手手指總是會做出一個心型圖案,梅克爾,妳怎麼了?妳的雙手手指被瞬間膠黏住了嗎?其實,這件事說明了梅克爾為了營造自己有多麼努力.....畢竟,在德國那樣的父權社會,她已經是全球最有權勢的女人。

 

我曾經和梅克爾面對面,我詢問她問題時,她便有這樣的手勢,我也曾看過幾十張別人拍攝她的心型手勢相片,我便曾經想寫一篇這樣的報導,卻一直沒寫。是造型和心理專家聯合建議她做出這樣的手勢,女性、委婉但堅定,我被那選舉選舉選舉記者會記者會記者會分心了,因為我也會擔心我漏新聞。而在台灣媒體,漏發新聞便是記者的大罪。

 

好吧,我說遠了。我本來只是想禮讚狄波頓這本「新聞的騷動」。在此無冕王已死的時代,人人都是新聞記者,可以隨時在任何網路社群發佈訊息,垃圾新聞因此滿天飛,讀者其實更無知了,人心其實更惶惶了,消息其實更泛濫了,但我們需要這麼悲觀嗎?狄波頓無非要說,我們不必這麼悲觀,我們需要新聞,但我們需要更好的新聞,不是人人都可以寫新聞,是極少數有文化有知識又有使命感甚至幽默感的人才能寫好新聞,而這本書告訴我們怎麼寫好新聞,也充份說明了書寫及閱讀好新聞的必要性。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chen123&aid=13278033

 回應文章

小二
2014/05/30 07:46

我們的好新聞,好像都被腥風煽動的媒體蓋在潘朵拉的盒子內,文化界的朋友能不能想到好辦法來改善此一逆境?


viva2013
2014/05/15 15:18

版主好

我覺得「我們更需要有想像力的報導」

這種報導方式

以新聞為材料燃點個人的想像觀點

在我的【人耀image】http://blog.roodo.com/viva2013 有發佈

我想探究的是

現實是建立在採編上?還是建立在想像上?還是互動上?

假如互動為真

攬權採編的問題可能不是"漏接"

也不在於"黑色幽默"

更非"即將來臨的4G時代"

而是當記者不再只是記錄者他該如何面對相向的現實

這個問題同樣挑戰即將蛻變的讀者

而我

正在嘗試理論化的我的想法

真有意思看見這裡的相關訊息

歡迎也來瞧瞧【人耀image】 http://blog.roodo.com/viva2013

 

(followwill@gmail.com)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新聞
2014/05/14 10:57

懷念一天只報一次新聞的年代,

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疲勞轟炸,

不看新聞就是好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