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07 10:42:32瀏覽4650|回應1|推薦7 | |
關於利率,通貨膨脹率與地價的關係,我們可以逐一來說明。 首先是通貨膨脹。所謂「通貨」指的就是貨幣。通貨膨脹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經濟體體系裡「錢太多了」。原因有幾種 ,一種是央行發行的鈔票太多了,不然就是貨幣在經濟體系中的流動速度變快了。 那麼,不動產為什麼可以抗通膨?因為一般來說,不動產的供給量在短時間內不易有大量變動。特別是土地,不能被生產,也不會消失,它的總量固定,所以不同於一般商品。在通貨膨脹下,整個經濟體系通貨(鈔票)變多了,土地的量卻是固定,那麼,土地相較於通貨,就更有價值了,這就是所謂的物以稀為貴。 更何況,土地還有兩個特質:第一是土地所在的「位置」往往具有獨特性,很難發現替代品。這強化了它「量固定」的性質。第二是它不像一般機器設備等資產有折舊問題,所以除了機會成本與稅以外,持有土地幾乎沒有成本。 像這種「數量固定」的有限資源,本來就應從「持有」的角度去課稅,而不是「交易」的角度。既然土地是上天所生產,土地所在的位置利益是眾人所創造,地主就不該佔著黃金茅坑不拉黃金,拉出來的黃金要歸於眾人。而且不該等到交易時才「漲價歸公」,否則如果永遠不交易,不就永遠可以把地利歸私? 由於土地的數量固定不會折舊,如果政府沒有刻意壓制,它的價格增長速度就不會低於通貨膨脹率,甚至會高於通貨膨脹率。這是因為大家都明白土地有抗通膨的特性,在通貨膨脹時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 如果要抑制資金流向土地,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持有成本。也就是提高「利率」和「地價稅」。而且必須提高到「至少」超過通貨膨脹率才行。以目前台灣通膨率在3%,全年目標是保二。相較之下,地價稅實質稅率不過0.23%。養地者當然把地放著養著,什麼事都不用做,每年土地可以「至少」增值2%-3%,扣完稅還有 1.7%到2.7%,比賣掉把錢放銀行(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不過1.37%)還划得來 ,當然放著養著沒差。 一旦地主(或屋主)將不動產放著沒差,就容易將該自己該付的稅轉嫁到價格上,此時的交易稅(增值稅與奢侈稅)只會助漲地價或房價。11年前就有學者為文指出:「非常低的地價稅負擔〈持有稅〉,形成鎖定效果(Lock-in effect),致使財團百分之百或儘可能將土地增值稅轉嫁給一般民眾負擔之,若不能轉嫁時,則不出售房地產。」 所以真正看地價(或房價)持有成本,不能單單只看利率,還要注意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會抵消利率提高帶來的持有成本壓力。相反地,低利率也不代表地價(房價)一定漲。日本實施零利率政策超過十年,地價稅也自1998年起停徵,固定資產稅也不高,房價地價卻沒有多大起色,原因就在日本有通貨緊縮,也就是負通貨膨脹的問題。 (本文歡迎轉載與連結)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