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16 05:06:49瀏覽3036|回應5|推薦142 | |
別看加拉帕戈斯海鬣蜥(Galápagos marine iguana)醜得叫人退避三舍,牠可是地球唯一能潛海營生的蜥蜴,別處看不到的。
文 / 攝影 : 陳華瑛
前文提到我們在伊莎貝拉島上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船遊,除了浮潛觀魚外,還去港口附近一個海灣看白邊真鯊(Islet Tintoreras –Whitetip Shark Island)。
這個海灣的火山岩都頂著白花花的頭,初見還以為是鳥的糞便。導遊說不是,是岩石本身的鈣成份裸露出來。下圖箭頭指的是一處另有玄機的狹溝。此狹溝一端在漲潮時與外海相通,魚類可以自由來去;可一旦退潮來臨通口就會被卡住,無法進出。
原來這狹溝的玄機是有很多白邊真鯊。牠們白天來此打盹休養,晚上才出海獵食。我忘了問導遊屆時潮水還是太低出不去怎辦?會不會這兒白日都是漲潮、黑夜一定退潮不成?此種鯊魚的特點是: 鰭和尾的尖端往往呈白色(上下兩圖箭頭所指)。
在專心地拍攝鯊魚的當兒,忽然聽到有人驚嘆到處是海鬣蜥。我忙移開相機四處張望,找了半天 才發現腳旁的岩石上爬滿了一二英呎長的蜥蜴。牠們那灰不溜丟的顏色跟黑花花岩石半斤八兩、不留神根本看不出來。 我剛才俯在牠們頭上拍攝鯊魚有好一陣子竟渾然不覺。難怪牠們喜歡待在岩石上,這裡有最好的保護色。缺點是很容易被粗心大意的人踩到。此海灣因無外來物種的侵入與干擾, 是一處海鬣蜥繁殖的重地。
數數看上面岩石上有多少隻?
乍看海鬣蜥像個活脫脫的、侏羅紀恐龍的迷你版本,惡模惡樣。當初達爾文就形容牠們奇醜無比、有若暗夜的小惡魔。可現在不同了,許多人特地千里迢迢來此瞻仰海鬣蜥,認為牠們是生物演化的一個奇妙有趣的案例。原因是牠們在蜥蜴界有個獨步全球的本領:潛水營生。 海鬣蜥在陸地移動時顯得蹣跚笨拙,可一跳入海中就有若得水蛟龍, 搖擺著尾巴來去自如。牠們可潛至十公尺深的海裏, 用那銳利長爪牢牢地扒住礁岩以抗拒水波的推動,然後用刮刀似的利齒啃食岩面上的藻類。 海鬣蜥因是冷血動物,通常在海裏十分鐘就得回到岸上曬太陽吸取熱能,其暗色皮膚也有助加速回溫。聽說也有閉氣可達五六十分鐘之久的。牠們還發展出一個特別的鼻腺體以噴出體內多餘的鹽分(不是噴鼻涕)。日久噴出的鹽水累積在顏面額頭上結成白色晶體,成了個小花臉(請參考文首圖片)。 另外,在交配期的公蜥蜴會變成鮮豔的顏色(據說是一月份),可惜我們沒有親眼目睹。 學者專家認為遠古時代有陸地鬣蜥從南美洲漂浮至這一帶的火山島(咸認那些島嶼早已沈沒,現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比海鬣蜥的歷史年輕)。 顯然當時小島的植被有限求生困難,大約在八百萬年前一些鬣蜥被迫下海尋求生路,漸漸演化出能潛水吃海藻的分支,形成一個獨特的物種,彰顯生命潛能充滿了令人驚異的可能性。 加拉帕戈斯群島仍然有陸鬣蜥,而且有很鮮豔色彩的。很遺憾我們這回停留時間太短,與其失之交臂。下面是兩個很不錯的小影片,鏡頭裡的海鬣蜥雖然其貌不揚,卻不怕人,也不會咬人,醜得憨呆搞笑, 看久了竟感覺相當可愛呢! . . . .
上面這隻有些顏色了,不知是否求偶期即將來臨?下面那隻有點陰陽兩色蜥蜴的味道。
求偶期會變彩色的海鬣蜥(網路照片)。這紅藍兩色搭配得突兀刺激,的確是吸引異性注目的好策略。
上圖是加拉帕戈斯熔岩蜥(The Galápagos lava lizard)
在去白邊真鯊海灣的途中有個叫人驚喜的發現:這兒竟然有企鵝(下圖右中站立者,左下則是鵜鶘)。
看起來這些企鵝好像在脫毛?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企鵝不是靠近南極才有的嗎?怎麼會跑到赤道來了呢?原來這裡有兩種寒流經過(Humboldt Current and Cromwell Current),水溫不很熱,以致企鵝也跑來湊熱鬧了,主要分佈在佛南迪那島與伊莎貝拉島海岸。因後者有赤道跨越,亦成了唯一在赤道以北可看到企鵝的地方 。加拉帕戈斯企鵝的體型嬌小,其小號程度是企鵝中的亞軍 。 牠們對海溫很敏感,其數量受聖嬰現象(太平洋海水升溫)影響很大,因此這些企鵝的前程不太樂觀。
不用跑去南極就可看到企鵝完全是個大意外,算是賺到了。上圖的那隻肥嘟嘟,也很會擺姿勢,好像在做瑜珈伸展。注意 到上兩圖中的紅岩蟹嗎?顯然企鵝也不吃蟹。下兩圖是企鵝集體出獵的鏡頭。
在白邊真鯊海灣漫步看鯊魚時,有人遙指遠處的黑岩說有藍腳鰹鳥(下圖blue-footed boobies),我心中大喜,因為這是我最想看到的目標之一。把鏡頭拉近後,果見隻隻踩著藍色大腳。
然後呢?然後就沒了!!! 看完鯊魚,我以為導遊會帶我們乘船拐過去來個近觀,不料上船後就去浮潛。然後呢?然後就回港了。我看了看行程, 次日一早大夥兒就要從伊莎貝拉島回到聖克魯茲島, 之後上午參觀該島的高地象龜保護區(請參考上篇),下午拜訪培育烏龜與鬣蜥的達爾文研究工作站,整個行程就結束了。我差點暈倒,難以相信千里迢迢來到此地,竟跟藍腳鰹鳥只有遙望一眼的緣分?
我們抵達伊莎貝拉島後次日曾去一個叫Sierra Negra 的火山口(上圖)健行。該火山口直徑6英里,深度300英呎,說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火山口,上次爆發時間是2005年10月。同行的還有跟我們同船來伊莎貝拉島的二對美國遊客(下圖前面四位。另外還有一對因先生膝蓋不好而缺席。著米色衫褲者為導遊)。在此島我們兩批人馬被臨時湊合成一個團隊同遊(還加上一位穿藍格子襯衫的德國人 ),但是留住不同的旅館 。他們透露說之前在聖克魯茲島曾多停留了一下,也是想看藍腳鰹鳥,雇船逛了逛,結果看到「一」隻。
伊莎貝拉島還有美麗的火烈鳥(紅鶴)。前文提到我們抵島時已近黃昏。還好放下行李後仍被十萬火急地帶到一處叫火烈鳥湖(Flamingo Lake )的地方,利用天黑之前的幾十分鐘觀鳥,說很多火烈鳥都會來此繁殖。
眾鳥在柔和的黃昏裡閒步覓食,或是清理羽毛。
展翅時的黑邊把嫣紅色襯托得更鮮嫩了。
黃昏的湖水寧靜如明鏡,叫人虛實難分。
比起牠的大嘴來,那眼睛實在小了點。
飛了!美好的東西好像總是不長久。
下圖是黑頸高蹺鴴(Black-necked Stilts)在旅館前的濕地徘徊。我們在美國猶他州也見過此鳥,那娥娜嬪婷的模樣叫人憐愛 。
那日遊完白邊真鯊海灣後天色已暗,一夥人回到旅社晚餐,然後早早就寢,因為次日5點鐘就要搭車去港口,再乘坐那恐怖的快艇回聖克魯茲島。夜裡我在床上輾轉反側,不甘心就這樣跟藍鳥失之交臂 。回到聖克魯茲島後,只安排了參觀野生象龜與達爾文研究工作站的行程。接著一日的清晨就得搭機離去。唉! 這可怎麼辦呢?要如何才能再看藍鳥幾眼呢?(待續)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