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4 11:52:24瀏覽3312|回應16|推薦305 | |
「媽咪!我們家的房子要幾億啊?」 聽到孩子的問話,我一時錯愕。也許因為最近電視新聞的豪宅報導,加上偶爾買樂透的爸比總是愛開玩笑說,開獎後他就要成為億萬富翁!讓小愛倫對「億」這個數字單位印像深刻。 「我們家不是豪宅,不必用億來算啦!」我回答兒子。 「哦…那要幾十萬元呢?」孩子天真地追問,一下子數字降階太大,教我無從應對。 數字在孩子的成長學習中會慢慢形成和現實吻合的意義,但對於已經了解這些數字涵意的大人而言呢? 當龐大的房價數字籠罩著台北住宅上空,多少人在這種對比中感受到自己的貧窮? 但,什麼才是真正致命的貧窮?
最近有位外派台灣工作多年的香港好友辭去高薪工作,準備返回香港。多年來他與妻子分隔兩地工作,一雙兒女出生後由丈人家照顧,形成「第三地」。而今他的「兩岸三地」終將統一,由公司租賃的近百坪台北豪宅轉回香港十九坪的家,總有人懷疑他如何適應?如何捨得? 「孩子們說,我們終於可以睡在一起。」這句話讓他整個心都融化了。 看慣台北大房子,他在香港的房子裝修時交代裝潢設計師:「房子很小,不必處理得太複雜」。不料香港裝潢師父卻說,這房子很大,該要好好設計一下! 香港平均每人居住空間約三坪,一家四口的他們確實住得奢侈了!?何況,這十九坪的空間將裝入他們甜蜜的團聚和陪伴孩子成長的珍貴時光!
描寫歐債問題的「大債時代」作者感嘆:「雖然我們就全球和歷史的標準來看或許很富裕,但我們自己卻不那麼認為。」 一個愈來愈富有的地球,卻住著愈來愈貧窮的子民? 因為愈來愈多昂貴的物質左右人們對貧富的認知? 因為我們一直被關切著是一個「擁有什麼東西的人」,而非什麼樣的人? 物質和我們之間的關係於是愈來愈緊張?
我很擔心會傳遞給孩子這種緊張感。 去年萬聖節,孩子幼稚園同學中有人扮裝鋼鐵人,全副昂貴的裝扮遠從國外治裝。這位家境優渥的同學擁有不少昂貴的玩具。 「Charles有每一個變形金剛哦,而且都是最貴最好的那種。」小艾倫顯然有點羨慕。 「最貴真的是最好的嗎?」我懷疑地自問,也回問兒子。 兒子當真思索起來……阿嬤買給他的正版變形金剛卻不耐蹂躪,早就四分五裂。而且變形金剛也不是他的最愛。 「好像不一定哦!」兒子坦承自己最愛的黃色小車車是69元。 「你用積木作的變形金剛好像更厲害哦!」我想起孩子自己想像、拼組的小機器人。沒有說明書也沒有特定的樣式,他為每個機器人取過名字後便拆解重做一個。
也許,我們和孩子一樣,不知道甚麼是最好的,所以往往只能從眾,用「最貴可能是最好」的去判斷?從此,聽不見自己內心真實的需要。
前幾日因為工作出差外地,回家已半夜,兒子和爸比早已睡去。由於平日早上多是由我負責送孩子去幼稚園,隔日我仍起早送孩子出門。回頭爸比卻說,其實兒子昨晚悄悄請求,希望今早爸比帶他去上學,不要吵醒媽咪,因為媽咪可能會很累! 我心頭一陣悸動,這不正是一個母親最珍貴的幸福?最便宜的快樂!任你穿梭物品林立的百貨大街也遍尋不著? 也許,致命的貧窮來自於與我們的需求根本無關的財富。如同小說「睡眠帝國」的主人翁致富後驚嘆發現……最可怕的真相是:「其實不用萬貫財富也能擁有這世上他最鍾愛的兩樣東西…書和義大利麵條!」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