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墮胎真的好嗎?(下)
2007/02/26 15:38:23瀏覽662|回應0|推薦12
對於婦運團體的指責,當時報載:「輔仁大學神學院院長艾立勤表示,神學院發行『殘蝕的理性』光碟片,是要讓社會大眾了解什麼是墮胎,他不知道是哪些人看了會覺得內容『血淋淋』或殘忍,事實上,去做墮胎更殘忍,尤其對墮胎婦女身心造成的傷害後遺症,更值得重視。」

早先女性主義者認為,避孕方法的獲得,與墮胎的合法性,才能讓女人比較有可能享有我的身體我決定的權利。這些想法基本上我是認同的,但是,K的例子卻讓我意識到,一個已經享有身體自主權,和經濟獨立權的女人,如果沒有做好避孕措施,無可避免的仍必須獨自承擔那個「苦果」──不管是生下孩子後的重責大任,或是拿掉孩子後,身心方面可能產生的後遺症──更何況一個沒有任何能力獨自承擔結果的未成年少女?

以道德勸說法,反對婚前性行為當然是沒有用的,那麼青少年看了「殘蝕的理性」之後,難道就不會發生婚前性行為了嗎?大家不見每年暑假過後,總會產生一波所謂的九月墮胎潮。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少男少女熾熱的慾望是無從防堵起的,然避孕知識的貧乏,對自我身體認知的不成熟,卻使性歡愉變成了性苦果!

如果墮胎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就不該奇怪他們上醫院墮胎像去網咖一樣自然,可以邊吃零食邊跟朋友嘻哈打鬧,可以幾個女孩子七嘴八舌跟醫生討價還價,說三人一起來「夾娃娃」應該至少打個八折!

無知,往往使人覺得一切都無所謂。因為不知道著床幾週後的胚胎其實已經是個小生命,是有心跳和感覺的﹔因為不知道墮胎的過程其實是這般血淋淋的殘酷﹔因為不知道墮胎之後,女孩可能因此受到感染或血崩,甚至可能造成終身不孕,或危及生命安全的遺憾......。所以做愛時,男孩就只知道「性衝衝」,卻不知道要穿個小雨衣預防一下可能的風險!

我們不知道這群這樣無所謂的少男少女,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是否仍能如此的無所謂?當然也不能保證,當他們在人生不太順遂的時候,不會聽信江湖術士說是嬰靈作祟!在此,讓我們先撇開道德、宗教、性別認知的問題來談墮胎問題,墮胎或許可以使女人對自己的身體更有自主權,但是不可否認的,女人從受孕的那一刻開始,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其實就已經喪失了身體自主權,不管她要不要留下胎兒,她的身體和生命其實已經被胎兒和醫生操縱了!關於這點,我並不認為這是女人的原罪!或許,還應該視為特權,畢竟也只有女人才能享有全程創造一個生命的奇蹟。

那麼,我反對墮胎嗎?我想我的態度是嚴肅的,如果我是K(但畢竟我不是K),我會選擇把孩子生下來,自己承擔這個果,因為我自己的倫理立場很明確,我有經濟能力,有承擔別人眼光重量的能力,況且我覺得人身難得,生命應該被尊重,而我如果選擇墮胎解決問題,或許將終生內疚不安。但是,我不會,也不該將自己的倫理觀強套在K身上,畢竟每個人所面對的狀況不一樣,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來承擔這個果。

所以,我並不反對墮胎,我反對的是無知的墮胎!反對的是教條式的性教育!性是人與生俱來的特質,無法防堵,只能疏導,每個男人或女人都應該學會如何跟性和諧相處,學會如何面對自己內在的衝動,更該去學會體諒另一個性別的難處。而唯一的方法,或許就是停止曖昧、輕視、物化另一個性別的軀體。

回到前述的議題,婦運團體說「殘蝕的理性」用恫嚇的手段達到反對婚前性行為的目的」!認為「這種性教育內容,把所謂後果責任一味且單向地歸咎給女性來承擔,嚴重扭曲了性別關係」。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知道別的學校是不是真的只播給女學生觀看,是不是沒經過事先選擇或輔導,就逕自讓學生觀賞。因為這個影片,其實並不需要全程看完,只要讓學生知道胚胎如何著床,如何產生心跳,如何長出四肢器官,然後,再由醫生說明墮胎的過程,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之後,學生光靠想像就已經受到很大的震撼了。所以,婦運團體該抗議的或許不是教材本身,而是誤用教材的老師們。

據我所知,我們學校的修女也曾經利用「生命課程」將「殘蝕的理性」播放給男女學生們看,有趣的是,我發現受到震撼的,往往是男生的強度大過女生,這或許也可以從婦產科醫生的態度見出端倪,聽過很多媽媽級的朋友說,做產檢時,男性醫生大部分都比女性醫生來得溫柔、體諒,甚至有些女性醫生還會在她們唉唉痛叫時,顯露出輕蔑不以為然的神情!

張愛玲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兩性平權不是光靠呼喊或抗爭就能達到,也不是女性一副受害者的模樣就能獲得同情,要改的是觀念,而這些觀念其實要推展出去也並不難,大家不要忘了,小男孩大部分可都是長於婦人之手啊──母親不是?大部分老師不是?所以,當婦運團體大聲疾呼,質疑這種教材的正當性時,是不是應該花更多時間讓女性產生自覺?讓女人自覺自己的處境,自覺自己的觀念是不是只侷限於自己的「專題化世界」,並自覺如何在當一個女人之前,先學會當一個完整的人──是不卑不亢的,是能以自己的性別為榮的人!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y1219&aid=7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