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8 00:18:00瀏覽1134|回應9|推薦49 | |
長期定居國外、鮮少閱讀中文書籍的我,於十月底回台因緣際會之下,一口氣上網訂購當代作家徐正雄的三本書;返抵挪威的機上便已讀完《漂浪之女》,其後兩星期又陸續閱畢《打工大王》和《斷電走路閉嘴》,對作者迄今四十多歲的種種人生際遇,感慨且佩服。
《漂浪之女》雖以第一人稱為主角,但陳述故事之人卻是作者的母親,以外婆的喪禮為開場白,回憶倒述母親窮困艱辛的童年、如何踏上溫柔鄉的走唱歲月、以及脫去華服蛻變成在市場賣菜的婦人。
主角童年成長的背景於大稻埕,那卡西的演唱年代在北投,回歸平淡生活的菜販地點是新莊;無巧不成書地皆為我成長熟悉的地方。讀起來除了回味老家大稻埕的場景,如:永樂市場、大光明戲院、保安宮、大龍峒……等等,北投的溫泉飯店和外公蓋在新莊的工廠,亦是我兒時家聚、經常往返之處,及至日後搬家落籍新莊,因而有股跟隨書本遷移場所的地緣親切感。
作者未曾在大稻埕生活過,卻能根據母親的自述,以文字記錄整理重現當時大名鼎鼎的聲色場所、重創台北市的葛樂禮颱風,其鋪成組織之功力令人折服。然,第四章〈明月酒家〉開頭所述「…,那家位於涼州街,大光明戲院旁的清茶館」,實際地點相距甚遠,只有在地人方能視出端倪;想必年代久遠,作者母親回憶模糊,提供的資料有誤。
想我父母同為大稻埕人士,自家經商,童年雖不富裕,卻不像主人翁因貧困而以十五歲的青春當商品買賣嫁出,在務農的夫家從早到晚操勞不斷,還卸不下養活娘家弟妹的重擔;以致自殺四次未遂,放任一雙兒女自行吃草,成為一位完全不知如何照顧參與子女成長、既瀆職又可憐的母親。
《打工大王》一書在出版《漂浪之女》五年前問世,內容從作者的童年講起,繼而為青春期、入伍當兵、踏進成人社會、心靈轉變,最後論及職場同事,共分為六卷,為每一個階段、從事各行各業的經驗甘苦談。
早熟童年的故事點滴,揭露作者父母的失職,讓他從小有一頓、沒一頓地跟班上同學分吃便當菜,方能略填肚皮;課餘幫忙務農、餵豬、養雞鴨,踩著腳踏車到市場賣菜,自食其力。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正值青春的他,礙於家境不得不放棄升學,選擇夜校,提早步入職場,歷經現實人情冷暖。緊接著徵召入伍,不幸被分配至操練嚴苛的海陸兩棲陸戰隊;生命力頑韌如不死之軀「小強」的他,總能在險象環生中全身而退。
退伍成年重新步入社會就業,晚上補習準備考大學的他,卻因父母長年以來各自為政揮霍混亂的理財方式,導致他莫名背負四、五百萬債務,再度為了家庭放棄個人夢想,在餐飲、旅館、KTV、保全等不特重文憑學歷的行業打滾攢錢,轉換四十份工作,和他當今年齡相差無幾。克勤克儉四年左右,不僅幫忙解決家中經濟,自己還存款購屋,其間的辛酸自不在話下。只是不虞匱乏的物質永遠填補不了空蕩虛無的饑渴心靈,為此他轉而尋求充實精神層次的提昇,展開孤獨創作的不歸路。
〈斷電〉之書敘述作者如何刻苦耐勞、節約能源的減碳生活,造成自己食、衣、住、行各方面極大的不便,同時反映現代化生活對地球產生的創傷重擊,影響深遠,卻令世人茫然不覺。〈走路〉之書作者用一步一腳印的行跡,細心觀察品味台灣東半部不為人知的小鎮部落、鄉景村民的起居作息,和搭便車萍水相逢者之間心靈感受的美與情。
〈閉嘴〉之書佔全書一半的篇幅,於每天日記開始前,皆附一小段作者對生命體悟的語錄,由此更加透視作者文字運用的功力,以親身經驗為例的苦口婆心。這是我全書最欣賞讚佩的部分,其禁語修行、減少口無遮攔的謹言慎行態度,自是熟讀領悟《地藏菩薩本願經》勸世之說,和劉鶚在其經典代表作《老殘遊記》,未完成的二編第八回後半標題〈語言積惡石磨研魂〉夢遊地府的故事,頗為異曲同工。不同時代背景的作家,倆人研讀《地藏菩薩本願經》融會貫通,皆以文字寫出對身處時局諸多亂象的警訓,令我嘖嘖稱奇。
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眾人皆以殺害生靈為惡行,殊不知蓄意撥弄是非、煽動不實言論、造謠損毀名節、唆使他人行為的種種口舌之快,卻比草菅人命更罪加萬等。台灣社會脫序亂象叢生,難道不是政客、教授、學者、名嘴隨心所欲開講地口沫橫飛,記者、網民、狗仔隊毫無忌憚地執筆大伐韃靼、造盡口業罪行的寫照?
感慨台灣出版界亦淪落為譁眾取寵的商業導向之際,無意拜讀徐正雄所寫的三本書,除了高興台灣仍有這樣堅持的稀有動物作家之外,隱約感覺台灣還未病入膏肓,尚有少數人默默付出力挽狂瀾。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