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 圖/童言
文/童言
拜疫情之賜,此次回台停留約莫半年,得以重溫在台的日常,當菜籃族上市場。瞥見一位老伯菜攤上,僅賣一款莖狀的菜,光禿禿的一條長莖很像菜心,唯獨在尖端留著些許狹長的葉片。
老闆說,這菜本名叫「萵筍」,在台灣卻俗稱「A菜心」。聽到「菜心」二字,我隨口問道能否熬湯;在旁買萵筍的大嬸聞之則熱心推薦,涼拌或清炒為佳,連老闆也附議,甚至認為清炒最可口。興沖沖買回家後,我照老闆的示範將莖、葉分開,立即炒出兩盤菜,真是一舉兩得。
菊科萵苣屬的萵筍原產於地中海,於5世紀左右傳入中國,剛開始相當名貴,到唐朝時已極為普遍。宋朝蘇軾在其一系列「浣溪沙」作品中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這一首,倒數第二句「蓼茸蒿筍試春盤」的「蒿筍」,乍讀之下真教我誤以為是「萵筍」。蒿筍意指「蒿莖」,與萵筍同為菊科,二者食用部分皆是蔬菜的莖,得以出現在文豪的詞曲中,可見莖的爽口美味,早已擄獲了古人的心。
萵筍葉略帶苦味,卻可刺激腸胃,幫助消化,對心臟病、高血壓、水腫患者皆有療效。萵筍本身蘊含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不僅可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亦有防癌抗癌之效,尤其對缺鐵性貧血病患非常有利;只是莖部不宜久煮,恐將喪失清脆的口感。
回想菜販老伯得知我對種菜有興趣時,竟然勸告:「不要啦!種菜很辛苦,還是念書好啦!」正因「唯有讀書高」的觀念,造成台灣農業依舊靠老一輩的支撐著。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知識分子返鄉務農,利用尖端科技探測環境、灌溉耕耘,減輕傳統農作使用體力的負擔,進而有助產能,應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前景。深刻體悟耕種的勞苦,才不致暴殄大地賜予的食物。
清炒萵筍葉
食 材
萵筍葉1把、大紅辣椒1長條、薑1小塊
作 法
❶萵筍葉、大紅辣椒、薑洗淨瀝乾備用。
❷大紅辣椒從中切開成兩半,去籽切片;薑去皮後切絲。
❸取一炒鍋,熱油,先用薑爆香,再放萵筍葉速炒一番,加點水拌炒,再撒些鹽調味,熄火前撒上辣椒片即可。
枸杞萵筍
食 材
萵筍1根、薑1小塊、枸杞1把
作 法
❶將萵筍洗淨削皮後,以滾刀法切塊備用。
❷薑洗淨去皮切絲;枸杞以冷水泡軟後瀝乾。
❸取一炒鍋熱油爆香薑絲後,即可放進萵筍塊爆炒,再加水、枸杞,煮到水快收乾時撒點鹽調味,即可熄火上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