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食情】邂逅蠶豆花
2019/6/22 作者:文/童言
文/童言
那年二月,至西班牙馬約卡旅遊時,行經一處民宅,但見門外的小庭院草木扶疏,令人賞心悅目。眾多的花草中有一植株,高大挺直的莖著有好幾朵粉白色帶黑點的花,由下而上一朵朵圍莖環繞,宛如蝴蝶成群簇擁,深深吸引我的目光。攔下路人詢問此花的芳名,對方回以「faba」,原來這是蠶豆的花。小時候吃過油炸的蠶豆酥零嘴,卻從未見過蠶豆花。那日的邂逅讓我為蠶豆花驚艷不已;未料數個月之後,又在挪威西半部的一處農莊巧遇成熟結果的蠶豆莢。我不禁納悶,為何蠶豆從我的飲食習慣中完全消失?
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蠶豆,相傳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傳入中國,亦稱胡豆、佛豆、馬齒豆等等。為何取名蠶豆,明朝的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一書裡認為是「莢狀如老蠶」,以其外形命名;而元朝的王禎在其《農書》著作中則以為是「蠶時始熟」,指出蠶豆花結果成熟時,正好是江浙一帶養蠶人家開始養蠶的季節。蠶豆為中國江南地區民間飲食習俗「立夏」三鮮之一,與它於春末夏初盛產上市息息相關。
台北有些江浙館菜單上的豆瓣酥是上海家常菜,用的就是蠶豆。然而,蠶豆在台灣食用不夠普及,產季又短,我在菜市場上尋覓不到新鮮蠶豆的蹤影,多少也和我在台停留的季節有關。但在奧斯陸阿拉伯人經營的商店,帶綠莢的新鮮蠶豆或乾貨蠶豆經常陳列店中,因為蠶豆是中東油炸蔬菜餅法拉費(falafel)、埃及傳統燉菜富爾.梅達梅斯(ful medames)的主要食材,在阿拉伯人的日常飲食裡扮演要角。
中醫認為蠶豆具有補益脾胃作用,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僅次於黃豆,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撇開蠶豆症的患者外,不啻為健康聖品。那年與蠶豆花不期而遇之後,我決定自此多加食用蠶豆,並且以它替代松子製成青醬,作為個人的私房菜。
蠶豆青醬麵
食材:
新鮮蠶豆100公克、新鮮羅勒1盆、橄欖油150 c.c.、蒜頭3大瓣、鹽些許、帕瑪森乳酪粉2湯匙、義大利麵條400公克
作法:
❶蠶豆以滾水汆燙熟後瀝乾。
❷先放蠶豆、羅勒葉、橄欖油、蒜頭於果汁機中打勻,之後再加入鹽、帕瑪森乳酪粉一起打成青醬汁。
❸依照義大利麵條包裝上的建議時間煮麵,去水瀝乾。
❹趁麵尚溫熱時,加入打好的青醬汁盛盤,再加上額外的羅勒葉、帕瑪森乳酪粉即成。
小叮嚀:
麵要趁熱跟醬汁攪拌,才會入味麵中。新鮮蠶豆可用乾蠶豆替代,事先泡水浸軟去殼後,即可照上述步驟料理。九層塔也能取代羅勒,口感上會比較澀,氣味更濃烈。
蠶豆花 圖/童言
蠶豆莢 圖/童言
蠶豆青醬麵 圖/童言
本文刊登於2019/06/22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5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