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08 23:28:44瀏覽1033|回應0|推薦0 | |
布拉姆斯的法國號世界(三) 「沉重,太長了?」 上回提到舒曼的管絃樂樂曲與其中的法國號寫作,簡單的陳述到他傳統保守的寫作手法。那是他在管弦樂上面的模式,但是當我們轉向他所寫的與法國號有關的獨奏、重奏樂曲,卻是得到不同的風貌,甚至咱們吹法國號的心中還不免要「嘿嘿嘿」暗笑三聲,因為跟他為其他管樂器獨奏樂曲比較起來,還算多的,似乎在他心中,這個樂器還蠻有份量的。 舒曼為管樂器寫作獨奏樂曲主要集中在1849年,這一年,他在二月寫了爲豎笛與鋼琴的幻想曲Phantasiestücke, op.73,為雙簧管與鋼琴的三首浪漫曲Drei Romanzen, op.94則是寫于12月,但是為了法國號,他則是二月14到17日寫了為法國號與鋼琴的「慢板與快板,(Adagio and Allegro, op.70)」;音樂會作品爲四支法國號與管弦樂團Conzertstück, op.86寫於次日( 對於法國號演奏家來說,獨奏曲「慢板與快板」是一首兼具藝術性與挑戰性的樂曲,尤其在音域上面,最高音是高音譜記號上加兩線的DO音,最高音到最低音超過三個八度,這些都挑戰了演奏者的極限,這個樂曲還有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他是為有按鍵的法國號來譜曲的,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項創舉,有按鍵的銅管樂器雖然早在1815年就被記錄下來,但是在當時因為音色、音準以及樂器機械操作上不盡完美,仍然不為大眾所接受,舒曼的採用這樣嶄新樂器來作曲,無疑的是一件具有前瞻性的作為。 而寫給四支法國號與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作品」更是特殊,首先是,以這樣編制來譜曲已經是十分少見了,作曲家採用了巴洛克時期大協奏曲的模式來譜曲,而樂曲中對於四支法國號獨奏的技巧要求也是很高,音域上也是再次挑戰極限,如果我們將這首與前面提到的「慢板與快板」做比較,也會很有趣的發現到兩首都運用了三連音的音型當作主要動機,這可以說是來自古代號角的傳統。 到現在,沒有人知道舒曼為什麼要寫出這些曲子,不是受誰委託或是哪個場合需要,唯一會想到的,可能來自經濟上的需要,他必須要譜寫一些小編制的樂曲,這樣在出版商方面比較容易銷售,因此他寫了一連串的獨奏曲,至於那首四支法國號的曲子是不是也是基於同樣考量?那還不敢講,不過有一件事可以考量的,舒曼當時居住在德勒斯登,那個城市裡深厚的法國號演奏傳統,似乎吸引了他的目光,而這樣的寫作經驗,也使的他在日後譜寫第三號「萊茵」交響曲時寫作出與以前大不相同的豐富聲音。 真的沉重太長?各位覺得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GsU1VDB87c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