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外「萄」園葡萄溝 黃瑞田
2023/01/17 06:32:17瀏覽640|回應0|推薦38

世外「萄」園葡萄溝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2023115更生日報副刊第7

 

八月十二日下午三點,我們絲綢之路研習營的行程是前往吐魯番市區東北十一公里:火焰山下的葡萄溝參觀,上車之後,導遊就開始介紹吐魯番窪地葡萄溝的地理與歷史:吐魯番窪地曾經是一個內陸大海,在三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時地殼變動,海水逐漸消失,形成盆地,目前的盆底是低於海平面一百五十四公尺的艾丁湖,近百年來考古學家在吐魯番窪地發現了魚類及恐龍的化石。葡萄溝是火焰山下的峽谷,布依魯克河蜿蜓流經溝內,成為居民種植葡萄的灌溉水源。布依魯克是維吾爾語,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根據《漢書.西域使》記載,早在二千一百多年前, 張騫出使西域,路過火焰山時,就曾看見山腳下葡萄溝滿坑滿谷的葡萄園,他下馬進入葡萄園品嚐甜美多汁的葡萄解渴。對於火寸草不生的火焰山腳下,竟然有如世外桃源般的葡萄園,感到無比的驚奇。

吐魯番有火洲之稱,最高氣溫達到攝氏四十九點六度,每年都只有十六釐米的降雨量,幸好天山融雪的有布依魯克河源源不絕的水源,以及充足的日照,夏季溫度都在四十度以上,不但有利於葡萄的光合作用,累積葡萄養分與糖分甜度。每年八月是葡萄盛產時期,我們來得正是時候。走在茂密陰涼的的葡萄架下,仰望垂掛著一串又一串結實纍纍的葡萄,有綠色的、淡黃色的,有琥珀色的、紫色的,以及黑色的,每一顆葡萄都像發亮的彩色珍珠,令人垂涎欲滴。

葡萄溝的農民,每個人都是葡萄專家,他們的祖先經過兩千多年的經驗累積,改良品種,增加收穫;由於吐魯番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流據點,埃及、波斯種植葡萄的技術,以及優良的品種陸續被引進到葡萄溝,種類高達一百多種,目前最受遊客喜愛的品種有果粒長形的「馬奶子」,熟透時是淡淡的紫紅色,皮薄多汁,清甜爽口。其次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籽的「無核白」,雖然名字有個「白」字,熟透時是淡黃色,果粒小,甜度特別高。與「無核白」相對的是「無核黑」,果粒黑得發亮,甜度不輸「無核白」。其他如無核紫、無核紅、玫瑰香、和田紅、粉紅太妃等等,都是熱銷的品種。

慕名而來的遊客要當伴手禮的並非新鮮的葡萄,而是經過晾乾的葡萄乾。葡萄溝的葡萄乾製作並不是在太陽底下曝曬,而是吊在掛晾房裡陰乾。

晾房是葡萄溝的特殊建築,外觀是四方型,四面牆壁都留有排列整齊的通風孔,有的是方型孔,有的是十字形孔,不論風從哪個方向吹來,都能穿過孔洞。農民把一串一串的葡萄,掛在晾房裡讓炎夏的熱風吹拂脫水,經過兩個星期左右就能完全晾乾,包裝販售。

研習營主辦人員與葡萄溝接待單位事先連繫,為我們在葡萄棚架下安排了各種新鮮葡萄品嚐及〈美麗的葡萄溝〉的新疆歌舞表演會,讓我們享受了味覺與視覺的盛宴。

新疆歌舞的特點是舞者昂首、挺胸、直腰,從頭到腳趾都有動作:移頸、聳肩、扭腰、彈指、翻腕、膝部微顫等細緻的裝飾性動作,透露出新疆美女熱情、豪放、柔美、穩重的韻味。歌舞表演的舞者,每個人的舞姿都十分曼妙,當〈掀起你的頭蓋來〉音樂響起,舞者邀請來賓共舞,展現出維吾爾族的親切、和睦、同樂的氣氛。

吃了滿肚子的葡萄,看了精彩的歌舞之後,我們並沒有立即離開。導遊特地請了一位葡萄果農來介紹葡萄樹如何過冬?這一點是遊客不曾見到的。

原來,種植葡萄最重要的工序是防寒害,讓葡萄樹的枝條能渡過封凍的冬天。每年八、九月夏秋之際是葡萄收成時節,收穫完成,到了十月,葉子開始枯黃凋落,農民也開始準備將葡萄藤埋土越冬。果農說葡萄細小的枝條,無法抵擋零下十五度以下的低溫,除了維管組織被破壞,使得水分無法傳輸之外,容易被凜冽乾燥的朔風吹乾,甚至導致全株失水枯死。另一方面,葡萄樹的根系的土壤溫度,如果降到零下四度,根系組織就會局部被凍壞,若降到零下六度,全株就會死亡,所以掩土埋株是防止凍壞是唯一的辦法。

葡萄落葉之後,就進行「秋剪」,剪去較不耐寒的嫩枝之後,將棚架下的枝葉清理乾淨,再將棚架上的枝藤小心取下來,用草繩包綑,壓進預先掘好的土溝,覆上第一層防寒土,然後再鋪上一層玉米秸稈或乾草,增加保溫效果,在封凍之前埋第二次防寒土;在嚴冬期間,若防寒士凍裂,要及時蓋防寒土,以及寒氣灌入,也可再鋪蓋麥稈及乾草禦寒。

到了初春解凍之後,果農又掘出軟化的葡萄藤,拉上棚架,讓春陽曬醒芽苞,長出茂密的新葉,綻放下一季豐收的希望。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7808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