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20 10:58:42瀏覽740|回應0|推薦26 | |
孔林朝聖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2022年12月20日更生日報副刊
參觀孔廟、孔府之後,若不進入孔林到孔子的墳前鞠躬敬拜,就不能說來過曲阜三孔。 世界上有哪一門貴族世家,不因朝代更替,能夠榮華富貴兩千五百年?唯有孔子嫡系後裔,得到至聖先師的庇蔭,生前住在戒備森嚴的孔府,死後葬在幽雅清靜的孔林。 我們的旅行團在導遊的帶領下,由「萬古長春」坊步入石板神道,神道兩旁的古柏共有七十二棵,左右兩邊各三十六棵,代表孔子的七十二位弟子,自古以來規定樹高不能超過「至聖林」牌坊,這些被砍過樹冠的老柏,似乎有靈性,不再長高了。有幾株老柏枯死了,風吹日曬之後,就成為一件巨大的木藝品。 孔林,又稱「至聖林」,是孔子和他的後裔的墓葬群及人工園林,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廣大、埋葬人數最多的氏族墓園。根據記載,孔林位於曲阜以北一點五公里,建造於西元前四七九年,本來只有一公頃多,後來不敷使用,逐漸擴大,再加上歷代皇帝三次賜與土地,增加種樹五次、增建或重修十三次,才有今日面積約二平方公里、植株數萬餘棵的規模。整個墓園是孔家的十萬子孫往生之後的聖地,由長達七點二五公里的垣牆環繞保護,這圍牆高度超過三公尺,想要翻牆進去,可不容易。 園林中的樹木,大多是喬木,部分古樹是孔門弟子、各朝代皇帝或高官祭孔時手植,樹種繁多,包括檜木、側柏、楷樹、楓香、榆樹、黃槐、黑檀、垂柳、白楊、橡木……等等,有些樹種在垣牆外面已經絕種,卻還有一、兩棵在垣牆內賣力的活著,成為傳宗接代的母樹。植物學家也可以從孔林各類樹種生長狀況,研究各個朝代的氣候變遷,這也是孔林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植物園,以及平地森林寶庫的原因。這數萬多株品種多樣的喬木,有的終年常綠,有的秋冬落葉,為孔林帶來四季不同的風景。 來到「至聖林」牌坊前,導遊安排我們坐電瓶車環林漫遊,每十二個人搭乘一部,每一部電瓶車上都裝了錄音導覽,為了避免互相干擾,兩車相距約五十公尺,電瓶車一發動,導覽錄音也跟著啟動,先來一段歡迎辭,就開始沿路介紹:過了至聖林牌坊,進入園林,直行經過二林門、過洙水河東平橋後右轉,循著環林路前行。在春季間參觀孔林的人會發現,孔林除了高大的樹木之外,就是錯錯落落的墓碑,以及遍布二月蘭的墳塋,沒有低矮的灌木雜樹,顯然有專人在維護整理。每年夏初、秋末,孔林的徭役都會清除雜草、藤蔓、荊棘,以及雜樹的幼苗,順便修葺受損的墳墓、扶正倒伏的墓碑,才不會給觀光客破敗的印象。 電瓶車停在一大片淡藍花海旁邊,錄音介紹這就是有孔林之花的二月蘭,每年二至四月開花,值逢四月初,花還在盛開,等到花落結子之後,種子掉落,明年初又會萌芽生長開花。錄音導覽請大家仔細聆聽:有沒有聽到蟲鳴鳥叫?停頓了一會兒,大家傾聽後回覆「沒聽到」,有人說那麼多人過來參觀,鳥雀早就嚇跑了,引來一串笑聲。導覽又說:在孔林中的參觀步道慢行,聽不到蟲鳴鳥叫,原因是檜木、柏樹都會散發驅蟲的香氣,以致昆蟲遠避,鳥雀覓食不著,就不會來園林中棲息。不僅如此,園林中也沒有蛇鼠或其他爬蟲類小動物,主要原因除了垣牆圍堵使孔林自成生態體系之外,祭祀時有用硫磺驅邪的習俗,怕硫磺的味道的蛇鼠及小動物,避而遠之。另一個原因是每年兩次大規模除草,使得蛇鼠無處容身,而徭役見到蛇鼠,也會一併「清除」,以免牠們在墓穴打洞築窩,讓孔家先人不得安寧。 電瓶車再度前行,導遊介紹右邊林木中的建築是「孔林文物管理處」。有許多古墓無法修復,挖掘出來的陪葬文物就會先存放在管理處,再交由專家鑑定、研究。 孔子的後裔繁衍了二千五百年,已近八十世代,有十萬子孫埋葬在孔林裡,平均二平方公尺埋一個人;雖然有的年代久遠,許多墓塚已經傾圮,屍骨已腐化無存,但完好且墓碑仍在的有四千零三座,各朝代的碑刻多達六千多塊,極具墓葬制度、文字、書法、文史研究的價值。 我們來到孔林的東北角,這一帶是清朝時代的墓葬區,從六十六代到七十六代衍聖公就葬在這一帶,右邊第一座墳墓就是最後一位葬在孔林的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他的墳墓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現在看到的墓前石碑、石儀、望柱,是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的姐姐孔德懋於八十年代重新修建的。車子再拐左彎向西行,停在右邊一座古槐護衛、有石供桌的中大型古墓前面,錄音導覽介紹這座墓碑雕二龍戲珠,碑文「奉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是孔子六十四代孫《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電瓶車繼續西行,過了于氏坊、孔子六十七代孫孔毓珣墓園之後,環林路兩旁都是漢、唐、宋、金時期的墓葬,大部分都只剩墓龜,不見墓碑,導覽說有兩千多座墳墓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紅衛兵搗毀盜掘,劫走陪葬文物,墓碑被砸斷或推倒,只存墓龜,無法確定墓主,墓碑不能歸位,只好收存於孔林文物管理處。 電瓶車左轉南行,兩側是明墓群,由北往南從六十五代衍聖公依序往下倒數,到五十代止,總共十六代衍聖公葬在這一區塊,令人意外的是四十九代衍聖公竟然孤零零的葬在洙水橋左側的西平橋旁邊,我們過了西平橋之後,就下車沿著輦路步行,來到洙水橋坊前,準備進入孔子墓園區。導遊又回復任務邊走邊解說。 洙水橋坊是六十二代衍聖公孔聞韶於明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年)所立,已將近六百年歷史,而拱型的洙水橋,橋上有青石雕欄,橋下的洙水,曲阜人稱為護城河。我們走過洙水橋,前面這條甬道的終點就是孔子的享殿,甬道兩側,各有成雙相對的石雕,依序是華表石柱,腋下會噴火的文豹,日行一萬八千里會說各地語言的翻譯怪獸甪端,秦代威震邊塞的驍將文武翁仲,他們都負有守墓的任務。甬道盡頭正面,是五間九檁歇山黃瓦頂的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 享殿後面,有「子貢手植楷」石碑,緊靠一亭,亭裡有一截枯木,那是子貢親手種植的楷樹,於清康熙年間遭雷殛焚燒遺存的樹頭。石碑的兩側被手癢的遊客摸得發黑。 享殿後面東側有三座四角多欞碑亭,是宋真宗、清聖祖,以及清高宗來祭孔休憩的駐蹕亭。孔子墓就在享殿的後方偏南,墓前有二石碑,前碑高五公尺,篆書「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代正統八年(一四四三年)黃養正書寫所立,文化大革命時墓碑被推倒砸斷,經修補後重新豎立,修補痕跡清晰可見;後碑較小,篆書「宜聖墓」,由五十一代孫衍聖公孫元措立;墓碑前有石供案、石拜臺;孔子墓東側是獨子孔鯉(泗水侯)的墓,南邊是他的孫子孔伋(沂國述聖公)的墓,有人說這是「攜子抱孫」的墓葬佈局,象徵人丁興旺;西邊那座綠瓦平房三間屋,是子貢守墓六年的廬墓處。據說孔子逝世,子貢在外經商,趕不回曲阜參加喪禮,除了與其他孔子弟子守喪三年之外,他再加三年,表示心中的歉意。 孔子出身一直有爭議,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記載:「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司馬遷沒有明說的是孔子出生時他的父親孔紇已六十五歲,而且已有一妻一妾九個女兒和一個瘸足的兒子,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才十七歲左右,兩人年齡相差將近五十歲,孔子是他們「野合」的非婚生兒子,歷史一直避談他的出身,卻無損於他在學術史的神聖地位。 旅行團迢迢數千里來參觀三孔,對這位出身不見容於當世的魯國教育家、哲學家孔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生前為了實現政治理想而周遊列國,去過衛國、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楚國、齊國,卻沒有任何國君願意重用他;沒想到死後各個朝代的皇帝都來祭拜他,使他的地位越來越尊崇;他的學識、言行不僅影響後世兩千五百多年,他的儒家思想更是流傳於全世界,在這位世界偉人的墳墓前面,全體團員列隊恭敬參拜行三鞠躬禮,表示由衷的景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