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鳴沙山月牙泉 黃瑞田
2022/12/30 23:30:22瀏覽792|回應1|推薦37

鳴沙山月牙泉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2022年12月30日更生日報副刊

一九九六年八月九日上午,我們絲路之旅研習營團隊由西安搭航班到敦煌,隨即入住敦煌沙洲酒店,下午兩點至五點,在沙洲酒店會議廳由敦煌藝術研究院接待部主任馬競馳副教授主持「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經濟的交流」、「絲綢之路與敦煌」兩個專題研習,讓我們在尚未展開敦煌旅遊行程之前,就對敦煌在絲綢之路扮演的文化與經濟交流的角色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

   台灣人對「敦煌」並不陌生,書店、畫廊、餐廳、旅行社、路名、補習班,都喜歡以「敦煌」這個給人燦爛感覺的語詞來命名,所以「敦煌」在台灣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而真正到過「敦煌」的人並不多,尤其前往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的台灣人,更是少數。我對月牙泉的印象是曾經如夢境般出現在初中的地理課本,把敦煌烘托成人間仙境,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迢迢數千公里來訪這個神秘的國度。

   由於八月九日敦煌的落日時間是晚上八點四十六分二十七秒,晚餐過後,我們立即搭車前往離市區五、六公里的鳴沙山月牙泉,體驗李白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的意境。

根據日本學者池田溫考證定名的《沙州圖經》記載:鳴沙山「流動無定,俄然深谷為陵,高岩為谷,峰危似削,孤煙如畫……」這些描述都是沙漠的特性,可看出鳴沙山其實是流沙形成的固定沙丘沙漠。

   鳴沙山是位於敦煌西南,東西長約四十公里,寬約二十公里的沙丘山脈,當強風吹襲沙丘時,沙粒摩擦會發出嗡嗡聲音而名聞遐邇;其實這種鳴沙現象存在世界一百多處的沙漠或沙灘,例如美國的長島、麻塞諸塞灣、蒙古的戈壁灘、智利的阿塔卡瑪沙漠,都有鳴沙的自然現象。

敦煌月牙泉是鳴沙山環抱的谷地中的彎月形小湖,形成於一萬年前,面積比現代多了數倍,以前形狀當然不像彎月。不過,水位慢慢下降,到了漢朝,已成月牙形狀而被列入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千百年不涸而被嘖嘖稱奇;更奇的是千百年來鳴沙山的飛沙竟然不會填滿這一漥月牙泉。鳴沙山與月牙泉和平共處,互不侵佔,也是世界少見的自然奇蹟。

上了車之後,地陪導遊告知要先去體驗騎駱駝,因為騎駱駝要排隊買票,要花較多時間,騎完駱駝,才去鳴沙山月牙泉。

地陪導遊顯然事先不大清楚我們這一團的成員性質,不過我們車隊公安前引導、武警後維安的大陣仗令他刮目相看。到了購票口,領隊陪同導覽前往交涉,立即要我們排隊魚貫進入;維安武警本來排在後面,進入之後有四位立即站到高官旁邊,眼觀方。這個駱駝場很大,有幾百隻駱駝被圈在一起,或站、或坐,充滿尿騷及糞便臭味,地陪看我們都掩鼻而走,也忍不住的笑說:「待會兒習慣就好!」

主辦單位可能早就連繫好,長長的駱駝隊早就準備妥當,每五隻雙峰駱駝串成一小隊,由一個牽夫引領,我們這團分成十小隊,每一小隊五人,其中有一個是維安人員。牽夫們命令駱駝蹲坐下來讓遊客跨騎上去。有團員忍不住的尖叫,因為她的坐騎有未乾的駝糞。其實場子裡不論有沒有駝糞,每隻駱駝是臭兮兮的。

大概是領隊有事先與駱駝場表明,這一團的身分特殊,牽夫們不但不敢索討小費,有團員要給小費他們也不敢收,原來管理單位明令禁止牽夫索討小費,有高官在列,他們不但不敢犯規,服務還特別週到,每到停駐點,就小心翼翼的扶團員上下駝峰,或者忙著幫團員們拍照。

八月是暑假,來了許多年輕遊客,放眼望去,長長的駱駝隊伍幾乎看不到盡頭。

風沙有點強勁,我們事先沒有準備口罩,只好閉緊嘴巴,感受沙漠之舟行走時輕微搖晃的身軀,猶如乘坐在搖艣的輕舟,晃呀盪的,緩緩前行。輕輕閤上有點乾澀的雙眼,靜靜的聽著叮噹的駝鈴,那叮當叮噹的鈴聲,能驅趕荒漠的寂寥,有穩定旅人煩躁心情的效果;沙漠中的旅人是不會任意聊天的,以免失水乾渴。

駱駝隊伍轉向時,我睜開雙眼,又是另一番風景。駝隊走上沙丘山脊,又走「之」字形的路線下來,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大漠風光。不過,我們這一隊並沒有像別隊走向月牙泉,而是回到出發點,讓我們搭車去月牙泉。

我們懷著朝聖的心情來到鳴沙山下的月牙泉,我看見眼前的人工建築不禁錯愕,感到些許的失望。不知哪個多事者,在月牙泉南岸蓋了一座仿漢、唐風格的「鳴月閣」,與原有的自然景觀格格不入;雖然鳴月閣裡面展示了數百幅壁畫和彩塑,可以增添遊客遊賞的趣味,但在我眼裡,鳴月閣猶如一根扎眼的突刺,把鳴沙山與月牙泉的和諧相破壞殆盡。

我在月牙泉護欄邊拍照,沒有興致繞行一圈。能讓我感與趣的是爬上鳴沙山頂峰觀賞三百六十度視野的大漠風光,與鳥瞰月牙泉像一彎跌落沙漠深谷的月牙明鏡;或者去滑沙,不過要滑沙還得先爬上滑沙起點,省不了力氣。鳴沙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七百十五公尺,由月牙泉爬上鳴沙山頂,相對高度只有一百七十公尺,但坡度超過四十五度。從腳印雜沓觀察,往上爬的路線有三條,其中一條鋪設像軌道模樣的木梯,寬不到一公尺,專供遊客往上爬時可以阻擋腳步下滑,也可以手腳並用攀爬,大部分的遊客都選擇走木梯。腳踩在鬆散的流沙,會深陷到足踝,吃力又辛苦。遊客們互相鼓勵:要看最美的風景就必須登頂。

沙漠十分乾燥,必須補充足夠的水分,我的多口袋馬甲背心下襬大口袋,一邊放相機,另一邊放一瓶六百西西的礦泉水,往上爬行時,相機和水瓶成為沈重的負擔,這種感覺來自維艱的步履;上氣接不下氣的急喘,感覺額頭在冒汗,卻瞬間就乾了。沒有戴口罩,風沙吹來,滿臉沙子,卻又自動滑落。往上大約走了七十公尺,我已焦渴難受,唾液腺已停止分泌,舌上舌下、兩側牙齦及喉頭,都已乾燥得說不出話,舌頭也僵硬難耐。我隨即停下腳步打開礦泉水,先喝一大口,慢慢吞下,乾燥焦渴的感覺頓時消失,舌頭也靈活起來,我再喝三小口,就把水瓶收起來,等到達山頂時再來慢慢啜飲。回望來時路,還有許多人正在奮力往上爬,而那月牙泉的弦月水鏡更加清澈,倒映著黃澄的鳴沙山及蔚藍的天空。對面山脊是滑沙場,遊客向下滑沙的尖叫聲清晰可聞;導遊曾說,那些被滑沙遊客帶下來的的沙子,到了夜晚,又會被強風吹上山,不會填進月牙泉。

   我終於登上鳴沙山頂,猶如站上大海中的浪尖,四面都是洶湧的金黃沙浪,又像一條一條舞動的金色彩帶;西邊的天空低掛著不再刺眼的斜陽,沙漠落日大戲即將上演。斜陽將半邊天空髹染成金黃,也把一堵一堵的沙丘,映照出明、暗兩面的效果。迎風面吹起的沙塵,讓沙丘看起來像呼呼大睡的巨獸,奇怪的是,太陽都還沒下山,這些巨獸怎麼都睡著了?

   站在鳴沙山頂,仿佛站在敦煌的歷史舞台前面的觀眾席,看著千軍萬馬在沙丘上馳騁廝殺?這裡曾經是戰國時期趕走烏孫、併吞羌人的大月氏國,也是打敗大月氏的匈奴國,更是西漢武帝趕走匈奴的戰場,張騫出使西域曾經路過,而後才設置敦煌郡;五胡十六國的西涼以此為國都;隋代初期,敦煌被突厥及吐谷渾佔據,又被隋煬帝收復……在每一朝代,這裡都有血淚的故事上演,又被歲月埋藏在沙丘之中。唯一不變的是鳴沙山上方的太陽,以及鳴沙山下的月牙泉,日夜依舊交替,四季仍然循環,而旅人依然絡繹於途。旅人啊旅人,身軀不如鳴沙山上的一粒沙,被風吹起又飄落,將旅人的足跡埋進沙丘裡。

   俯瞰月牙泉,像一把銳利的彎刀,割下一片蔚藍的天空,載取一塊鳴沙山金黃的山腹倒影,沈浸在被遺忘的歲月裡。

導遊有交代,最慢在八點半就要上車,不能在山頂目送夕陽隱沒才下來。

氣象單位的落日時刻,指的是太陽隱入地平線的時間,月牙泉被沙丘包圍,落日時間應更早,此刻是七點半,還有一小時可以欣賞夜幕如何降臨在鳴沙山的背脊,如何把蔚的天空燒成金黃與霞紅。

   黑夜,終究會降臨;我們,即將要離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77995690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1/06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