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0 14:26:09瀏覽4365|回應16|推薦26 | |
政府擁核,相當多數的民眾反核;也許,東北角國家風景區龍門核電廠(核四廠)的興廢決鬥,多年後,會被視為一個21世紀台灣歷史的里程紀念。 核能電廠,特別是核四廠,是1980年代的經濟發展思想產物;這種經濟思想對台灣而言就是世界工廠的概念。世界工廠是1759年始於英國工業革命,終於在1830年完成的,資本主義生產從工廠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結果。由於兩次歐戰和世界大戰,世界工廠落在1940年代的美國;這種生產方式會大量破壞和污染環境,傷害民眾的健康,而企業家唯利算計也無祖國觀念,1960年起,世界工場移至日本、印度、智利等國。印度,和中國同在手工業工廠時代生廠力執世界牛耳,由於大量增加的財富更增原有的社會階級問題和內戰,以後崩解出兩個巴基斯坦。台灣繼1960年代日本執世界工場之後,在1970-80年代承椄世界工場的轉移;但是,所謂亞洲四小龍也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封鎖中國和前蘇聯的編制。中國在1979年轉向,由於台商率先以資金和技術前往參加建設,奠定了世界工廠的經濟規模,這也是日本、台灣經濟相繼衰退的癥結。世界工廠按這樣的週期概算,因為勞力成本的增加和環境污染難以承受,每20年轉移;下一波的世界工場,已經明顯出現在東南亞。 核能發電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有一時的便利,這時還想核四廠,就是守株待兔的成語故事和無能表現。特別是拖延二十年時建時停,這個核能廠的安全當有問題,發電後端核廢料處理所需天文數字的經費和無地儲存的核廢料更加恐怖。 1979年美國三浬島、1986年俄國車諾比、2011年日本福島,先後因為電路設計和人為疏忽發生核電廠災難。美國有9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俄國有1709萬平方公里。日本福島核災,疏散人民的核心災區有30公里,影響範圍從北方的青森到南方的東京,遠達300公里;在海域的影響,兩年後的現在,9000公里外美國西海岸最近捕獲的黑鮪魚發現鈀的含量偏高,這因為太平洋洋流的傳布。日本和台灣的洋流,每年秋後有歐亞大陸的暖流親潮南下到桃園和宜蘭海面,有黑潮經過台灣回到赤道,由於災後的影響開始發生,農漁單位實在必須加以密切注意。 日本還能承受福島核災,畢竟它有四個大島國土總面積將近38萬平方公里,而台灣僅有一個大島國土總面積也僅約3萬6000平方公里,如此彈丸之地實在沒有腹地可容忍核災。無論南、北的核電廠,只要一個發生問題,就全島萬劫不復。 台灣在荷據時代以來,每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荷蘭檔案所描述的這樣情景:「較有能力的,好比擁有小船的人,他們一感到不對勁,沉不住氣,就開船載著家人和財物在夜晚溜出海。最有能力的人,好比那些商人,他們會以貿易做藉口,大大方方的將他們的全部財產運出台窩灣。至於那些走投無路的工人和農人,一有風吹草動,就拆了門窗帶著,惶惶恐恐躲進城堡來。」 台灣政府在荷西時代以來,就多在工商階級設想;台商大量離開台灣之後,由於這些反對集團離境,才能稍加為民眾的生活環境和品質設想。若有要爭議我這樣的認識,我只需提醒本島在1972年6月才通過的《國家公園法》,遲至2011年11月12日才又三讀通過《國家公園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台商大量離開台灣後,也才陸續加速建立各地數十個國家公園和風景區。這種設立,是政府有些單位的施政思想,意於保護具有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和歷史意義的地區,並提供國民生活之育樂。它的標準如下:具有特殊自然景觀、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經人工培育自然演進生長之野生或孑遺動植物,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 具有重要之史前遺跡、史後古蹟及其環境富教育意義,足以培育國民情操,而由國家長期保存者/ 具有天賦育樂資源,風景特異,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國民性情,供遊憩觀賞者。這些實際和抽象的非貨幣價值和意義,對於大部分的台灣企業家是視為糞土的。 同樣的政府,領導階層不繼續想造福民眾生活和健康的綠能台灣,而想可能禍國殃民的核電廠,說什麼未來的經濟發展,我看除了已說過的,這種世界工廠守株待兔思維的無能,不能不再說是草菅人命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