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說獎贈獎致詞
2011/12/10 17:11:30瀏覽1267|回應1|推薦18

為了本日中國時報文學獎頒獎典禮中小說獎的致詞和報告,我把今年入圍的小說、得獎作家的感言和評審講評又看了一次。畢竟評審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而每年參加幾種文學獎的評審,記不住那樣多的個別作品。

這樣的再次閱讀因為不需要評審閱讀那樣嚴謹慎重,而且可以讀到得獎者的感言,很有閱讀小說的感受和樂趣。小說所以迷人讓人喜歡閱讀,一再閱讀,因為文本中大量的生活圖像,無論寫實或不寫實,小說寫得好或不好,每次看都可能對人的生活或思想有所復習或新解。這因為小說文本裡的圖像以及諸多圖像之間,無論是在同一個層面或不同層面間的連結,都藏有有謎樣的符號遊戲性質。事實上,我們大腦的閱讀工作不像是按12345-12那樣呆板的時鐘時序,而是像量子世界的震盪器那樣同時就閱讀過的和正在閱讀的圖像不斷做意義的比對和建構。小說寫作更像是這樣的過程。

今年進入決審的16篇小說,來自台灣、大陸、東南亞和歐美,得獎者兩位是台灣作家一位是在倫敦讀書的大陸作家。看資料都是年輕新秀,所以我個人以為值得再説的是:

首獎作品那樣清楚在小說中寫「坪林山丘....」無論是不是虛構的,讓我們知道小說背景在新北市坪林;台灣小說很少這樣清楚交待背景地點。它的結構也很樸素,幾乎只是一段時間中的情節流動和對白穿插,這在捕捉華語世界的生態和精神很好用,因為我們這個區域的生活中精神成分很淡薄,存在就是在現實世界存在,幾千年來都是這樣。

評審獎作品〈咕咕〉,那位回家看父親的年輕女子少女時代「一心只想考上外地女中,快快離開窒悶的小鄉鎮,離開老是籠罩隱晦空氣的家,她的黑洞」,這個概念也許需要更加發揮,這樣在小說忽然轉折出的超現實結尾,父親死後糞便變成一隻白色的鴿子飛上天,可能表現出另一層自己和父親的解脫感,小說的意義會更加豐富。這可以說明小說的圖像語言,只是多一點或少一點意義就不同。

評審獎作品〈一顆死牙〉的作者在得獎感言中寫「比起寫作時的艱辛,堅守在寫作這條道路上或許更為艱難,面對白眼,面對苛薄,面對內心的孤寂,面對驟熱後的冷漠,面對稀釋後的黑暗....」這樣的寫作者的感受和心聲。其實,這也是任何人共同的人生條件和環境。我們文學家和文學喜愛者,正因為感受特別敏銳和深刻所以寫作和閱讀,樂趣無窮,自怨怨人我想就不需要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5918077

 回應文章

1688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不必牢騷
2012/01/05 11:18

Excellent Indeed Sir,

L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