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顧四百年來台灣人領袖的下場
2009/10/08 17:50:46瀏覽3228|回應2|推薦26

1652年,承包甘蔗種植的台灣蔗農,因為甘蔗減產,稅債壓身;爆發抗荷事件。起事領袖郭懷一和四、五千名漢人雖有人眾優勢,水肥、石頭、石灰和鐮刀畢竟不能對抗荷蘭人的火槍(荷據時代,一名武裝的荷蘭士兵可抵150名漢人)。共約三、四千名漢人遭屠殺或餓死。郭懷一陣亡,被民眾稱大員王,以王者制偷葬。 

1683年,鄭室內亂,降將施琅率清軍攻台,鄭家末代皇帝鄭克塽投降,被帶離台灣,移居大陸。 

1696年,諸羅新港(台南新市)人,與朱佑龍(前明後裔)、陳樞(糧官)等人,招兵買馬,遭告密,事敗被殺。 

1701年,台南農民領袖劉卻,聚眾結黨,攻占茄苳營(台南後壁嘉冬村)、茅尾港(台南下營茅港村);屯兵急水溪。後,黨眾打劫不得民心,又遭清兵攻打,兵敗逃亡;1703年,劉卻再度於笨港秀才莊(北港)起事,事敗被殺。 

1721年,台灣府鳳山縣人朱一貴起事,下淡水溪檳榔林客家人杜君英響應,合作攻取臺灣府城(台南市),名號中興王;響應者多有明鄭時期將校武官。朱一貴承襲明制,國號大明,年號永和,是台灣三大民變之始。兩個月後,因閩粵內鬨分裂,遭清軍撲滅;清軍也徹底掃蕩南明殘餘。事後,朱一貴遭解送北京凌遲處死。 

1732年,吳福生與數十名朱一貴舊部會合,豎「大明得勝」旗。率眾攻占岡山、汛塘、石井汛等地。擬進攻鳳山縣城,與清軍在城外戰鬥兩日夜。事敗逃亡,被捕殺害。 

1787年,彰化縣大里杙莊(台中縣大里)地主林爽文反清,是台灣三大民變動中動亂範圍最廣的。失敗被捕,押至北京審訊,凌遲處死。 

1792年,台灣天地會首領陳周全,前往福建同安起事;事敗,連同殘餘兵力返回台灣。同年,偕同陳光愛等天地會人員攻擊鳳山縣署,再敗,逃離鳳山藏匿彰化。 

1795年,林爽文事件甫平,中國內地商賈持續搜購米糧,致彰化一帶米價昂貴,發生搶糧動亂。官府派兵平定,陳周全武裝三千餘人趁機起事,攻占鹿港、八卦山及彰化城。再南下攻打斗六,不成;後遭台灣道楊廷理率軍撲滅,陳周全被捕殺害。 

1824年,知府方傳穟貪污;楊良斌與許尚起事。鼓山戰役中,許尚被捕;楊良斌再次整軍,從山後退入鳳山附近的埤頭黃梨山,結合平埔族通事與地方鄉勇,突破城外駐軍攻占縣署衙門,將鳳山城包圍。不久,官軍援兵抵達,楊良斌轉攻彰化,事敗被捕殺。 

1832年,夏天大旱,且台灣嘉義知縣邵用之治事無方,台南店仔口(白河鎮)農民領袖張炳豎旗起義,攻占台南與雲林斗六門(斗六)一帶,自立為開國大元帥,國號天運;期間,聚集數萬名兵力強攻鹽水港。此役,知府呂志恆、把總朱國珍、副將周承恩等人死亡。張丙起事,鳳山許成與彰化黃城率眾響應。但,張丙久攻嘉義不下,遭王得祿(林爽文事件時是南部亂徒),劉廷斌等人反制,動亂漸平。張丙事敗被捕殺。 

1843年,台灣嘉義遊民洪協,自稱總元帥,率三、四百遊民攻台南縣境,奪獲武器,並聚眾於大穆降(台南新化)準備屯軍長期對抗。台灣鎮總兵昌伊蘇率軍圍剿,洪協兵敗被捕殺。 

1851年台灣嘉義遊民洪紀,自稱總統帥,聚遊民數千人。有吳仰一為元帥,李兆基,胡枝梅等人為先鋒軍師等,紅布為號,集結當地遊民數千人,分成四大股首攻擊官佃(台南官田);但,遭台灣鎮總兵葉紹春平定。 

1853年,太平天國軍隊攻占漳州、泉州,清朝漸失閩南地區控制權。台灣也先後發生遊民與地方鄉勇的小型抗官事件。李石以聲援太平天國的興漢滅滿為由,聚眾攻擊灣裡街(台南善化),殺死台灣知縣高鴻飛。鳳山人林恭,當時是鳳山縣署壯勇,響應事變,發起武裝革命,在義首林萬掌協助下,攻占鳳山城,並殺死知縣王廷幹;林恭被擁立為縣令。五月攻台南城,遭清軍抵抗;六月兩軍在二層行溪(台南仁德)、新園鄉交戰,林恭敗退鳳山再退至東港。後,遭陣中將領叛變,綁縛交官。林恭連同之前佔領灣裡街的李石,一同被斬殺。 

1862年,八卦會洪姓總理因糾眾鬧事,遭巡視彰化的台灣道孔昭慈殺害;彰化四張犁莊(台中北屯四張犁)地主戴潮春起事,是台灣三大民變中歷時最久的。數月間,聚眾十餘萬人;因多是來自八卦山下的彰化人,也稱為八卦會。戴潮春擁眾攻占彰化,自立為大元帥。隨後,攻占今台中、苗栗,台中縣市,也獲得許多地方響應。但,戴潮春與霧峰林家有宿怨,加上漳泉不合,未能獲得中部霧峰與鹿港地方勢力回應,且發生內部泉州人內鬨。歷年,戴潮春多次攻嘉義、鹿港不下,遭清官軍擊回彰化。十一月,福建提督林文察(出身霧峰林家)與新任台灣道丁曰健會辦軍務,以數千清軍擊退八卦會取回彰化城。再歷年,戴潮春投降,隨即被斬殺。 

1888年,劉銘傳兼任福建巡撫、台灣巡撫,擬開拓財源解決台灣新政過度依賴福建財政的問題。於是,展開全臺田賦帳冊的的整理;統一新稅取代參差的舊田稅,另進行土地丈量清查隱匿未報的墾地。台灣北部的土地丈量很快就順利完成,中部的丈量工作時,生民怨四起。耕農施九緞率數千民眾圍彰化縣城,為民請命,有「公道大王」之譽。林朝棟率營兵解圍,施九緞等四散逃逸。 

1895年,台灣民主(共和)國成立;乙未台日戰爭,第一任總統唐景崧逃回中國,第二任總統劉永福兵敗逃回中國;兩日後台南陷落,臺灣民主國亡。 

日據時代各種台灣人領袖,因當代全球思潮影響,多懷社會主義思想從事社會革命。二次大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台灣人菁英遭殘殺一盡。但,仍可在李登輝總統早期的社會主義信仰中看到那個大時代的理想;這位台灣人領袖,自視很高,卻集大成表現了台灣知識分子大言不慚小膽懦弱的性格。下一位台灣人領袖陳水扁,則綜合表現了貪婪和狡猾性格。 

回顧台灣人第一次集體起事的郭懷一事件:

砂糖是當時台灣重要的出口貨物,荷蘭東印度公司因此優惠甘蔗種植免稅,獎勵甘蔗業發展。來台漢人逐年增加,甘蔗業快速成長並於1650年達到高峰。蔗園勞動需求大幅上升,工資高漲,農場主無法僱用足夠人力收割,不少甘蔗就任其腐爛,損失慘重。因此,農場主在次年起減少甘蔗種植。1652年,蔗園面積從約2900甲減至1300甲;工資也隨者勞動需求下降而減少,農民生計大不如前,有些人甚至失業。也有人因此放棄台灣的墾地,返回大陸家鄉。這樣的經濟層面,看起來和台灣現在的情況相像。 

台灣近代史的黎明中,看不到什麼因為政治理想而起的革命;因經濟資源分配問題而起的革命,也常因內部分裂紛亂,以及自力不如外力而終虧一簣。台灣錢淹腳目,幾次起伏,又再次面臨台灣錢跑光光的低勢。台灣最近的幾個世代那些才進入社會或將進入社會就面臨失業的世代,當要拋棄藍綠的思維,有政治意識的警覺:如何去為自己保住台灣最後的財物資源,加以增值,而不只是背負國家的爛帳。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3388949

 回應文章

江雅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寫得真好
2009/10/09 16:53
在此時回顧台灣人領袖的下場,特別驚心動魄。

或許現在台灣所缺乏的正是歷史意識,總是以浮面、片斷的事件來解讀事件的意義。
好似所有人事物都是在單一時點單獨存在,人都是從石頭裡磞出來的……

正名正了半天,怎麼台灣社會的歷史意識仍然如此稀薄(或者僅是主流媒體造成的錯覺)。
東年(highsea) 於 2009-10-09 23:04 回覆:

謝謝分享...


ssn
年代有誤.煩更正
2009/10/08 21:35

1562,承包甘蔗種植的台灣蔗農,

應更正為『1652

東年(highsea) 於 2009-10-09 00:12 回覆:

謝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