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亭仔腳看公領域
2009/11/30 17:13:29瀏覽1778|回應2|推薦26

學者和政客常談公領域,這名詞被抽象化於窄談政治概念,也越來越不針對大眾生活實際需要的公領域,例如社區公園是否足夠,公共的生活環境是否舒適這樣的現實面。台灣的官員、學者和民意代表,常是公共領域的盜匪和共犯,社會大眾很難知道自己應有什麼公共領域。社會大眾原有的公領域,日漸被官、商鯨吞蠶食,久而久之就不知道自己能有什麼公領域。

公領域,按字面看就是公共的土地、空間、場所。

台北市政府,前不久開始要求豪宅或建商確實執行容積率所產生的公共空間就是說,禁止把公領域圈圍起來私用為後花園自賞自玩。台北市政府這樣亡羊補牢,當然不值得市民感激;這些被盜用、占用的公共領域,普遍存在,正因為市政府相關部門失職。 

前不久,一次午休時間,我帶著新買的筆記電腦去車站前的Nova廣場重灌軟體。想起冬天走在台灣舊市區的街道上,下雨時,大家當會更加發覺亭仔腳的可愛。亭仔腳就是騎樓,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建築,曾經也是台灣代表性的面貌和精神。台灣有亭仔腳建築,主要因為夏天常下西北雨;街屋緩衝出騎樓空間,行人可在雨中逛街,商家的買賣也能夠繼續活絡。這種公共領域,無論是怎樣產生,是皆大歡喜的。

公共領域的抽象概念是:一群個人聚在一起討論公眾關心的事(public concern)、大家注意的事(common interest)。在早期歐洲,小資產階級提出這個概念,是為了理出一種公共性,以制衡絕對的國家權力。他們爭取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結黨自由、政府代議制,然後透過輿論大量批評,使國家權力臣服。這暗示國家和私人自由經濟市場分開,社會才能排除個人私利去討論公共事務。但是,後來,階級鬥爭引發問題,正也顯示所謂公共利益,其實不是整體的,是分裂的;這樣的事實表現在彼此競爭的階級或小團體,以及大眾媒體可以為了自身利益或分贓,製造或操弄與論。因此大家需了悟,在公共論述與文化自證的關係中,可能牽涉各參與團體的用語和文化差異;這因為每個團體以歧異的價值和自己用語參與,造成公共領的多元性。這就顯現現代社會不是一體融合的,而是混合了多種公眾。事實上,在爭奪公共領域的權力和利益,每次只能有一個或少數的公眾,能被平等對待,討論政策和所關心的議題。以上是從哈伯瑪斯直到後現代,有關公共領域的談論概要。當然,以後的繼續探討,還有不少有趣的言論或精闢的思想。

但是,這些有關公共和平等的老問題,人類反反覆覆談過幾千年了;不如冬天下雨時,商家還能做生意,而行人有亭仔腳可逛街,如此簡單明白的感受。只有讓社會大眾,經常能確實享受到公共領域的可愛,日漸,才能認識抽象的公共領域概念。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3545723

 回應文章

Sophie Seeing 施云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台北縣騎樓被佔用的情形相當嚴重
2009/12/08 11:30
台北縣騎樓被佔用的情形相當嚴重,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卻沒見過一個有擔當的縣市長出來捍衛行人權利,這也就是北縣市容很難給人正面印象的原因之一,當然還有招牌問題等等,一些「前商家」留下的招牌沒有拆除也沒人管,再加上新招牌做得一塊比一塊大,無處不廣告,台灣早該課徵「招牌廣告稅」了!

沙丘文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沙丘來訪
2009/11/30 17:30

老哥哥/您好

 弟 沙丘早已聞知老哥哥您富學飽滿,今有幸與老哥哥您於此幸會相遇。

 非常感謝好文分享;謹此 順向您請安問候。

                        弟 沙丘 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