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あばれ太鼓(暴擊太鼓)
2009/06/03 16:51:59瀏覽1823|回應0|推薦10

日前,住羅東的姨媽想來台北看我母親,說是很久沒見面。不巧,我母親參加老人會兩日遊;我在電話裡和姨媽這樣說,並表示母親回來後我會帶她去羅東。兩位老人家見面時,以日語閒話家常,聊了聊,臨時起意,不按我原建議去南方澳吃海鮮;說是不如就近載她們回宜蘭娘家,遇到什麼人就找個餐館一起午餐。姨媽和我母親年齡相差兩歲,總和160;這些老人,一旦重聚,年齡相加就是如此上百又上百。 

我車上備有幾個音樂光碟匣,其中一匣裝滿日本演歌カラオケ光碟,正是給這些在昭和時代成長的老人乘車時唱歌娛樂。 カラオケ就是台灣人說的卡拉OK,是虛から)和樂團(ケストラ)合字的縮寫;這是日本音樂家井上大輔的發明,1970年代從神戶開始流行日本,1980年代流傳台灣和東南亞。這發明,是為一般人在空閒時練習歌唱。事實上,日本演歌也是為一般人歌唱的發明。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日本實施明治維新也開啟天皇中央集權的新時代;社會依然動盪。民權運動者在街頭演說,為了聚集大眾,常當街吟唱自編歌曲;編曲以日本語的七五調,反覆以七音或五音構成一句,並採四拍為基礎。這就是演歌(えんか)以及後來演變成街頭說唱民間藝術的由來。演歌從明治末年、大正到昭和初年盛行;演歌師在街頭拉小提琴唱流行歌曲,兼賣歌集。昭和年間,留聲機從美國傳入日本,許多音樂學校出身的歌手開始灌製唱片;後來,日本軍國主義盛行,肆出侵略,演歌中就增加了中國大陸背景或南國風味。大抵而言,因為許多優秀歌手和傑出作曲家,近百年的持續投入和傳承,日本演歌在今天,即使在新生代的演藝和欣賞也都仍然活絡。

   

那天,幾位老人在我車上持續歡唱演歌,歌曲間斷時常有人互相嘆惜已逝青春年華,也有人勉懷或咀咒昭和年代。多年來,如此耳濡目染,我自己對日本演歌也多有熟悉。日本在晚清據台,演歌的形式與內容因此是台灣民間現代通俗歌曲的濫觴。一般認為演歌總是婉轉哀怨的,我想這或許因為演歌中的悲歌曾經強化台灣人身處亡國和亂世的哀怨,以至於今天常被傳唱以及新作的台灣歌謠仍然充斥遺棄、迷惘、恨和淚水這類字眼。日本演歌雖然多描述男女之間微妙感情,歌詞也多見女性、酒、海、旅行、人生等主題,但是日本人對於海、旅行和人生懷有大自然的美感、宗教信仰和思想,因此演歌忠實表達日本人的俗世情感和生活世界,也因此有許多內容可視為日本人的鄉村歌曲。事實上,這是因為那天兩位老媽媽唱有兩首曲子,讓我對演歌有的新感觸。   

在ふたりの大阪(兩個人的大阪),我聽得西班牙木吉他的伴奏,那幾乎是古典吉他的韻律。除了這種西洋吉他、小提琴、鋼琴等等,日本演歌伴奏多有使用傳統樂器,例如,三味線、尺八、琵琶、筝、胡弓、鑼、鼓等等,其中有屬雅樂的樂器;所以,這些樂器和中國、台灣的傳統樂器是大同小異的,但,在中國和台灣傳統樂器主要是用於南、北管和崑曲等等,極少用於通俗的流行歌曲。我另在あばれ太鼓(暴擊太鼓)中,聽到高昂激烈的三弦琴和太鼓伴奏。暴擊太鼓這主題的演歌,有幾種,它們詠嘆一個人力車夫勇敢奮鬥的人生和素樸的愛情。這些歌謠,取材自岩下俊作寫的小說《富島松五郎傳》(1941);這小說也曾多次改編成電影,各由大明星阪東妻三郎(1958)、三船敏郎(1963)和勝新太郎(1965)主演,可見廣受喜愛。

   

傳統民族樂器,大都是大自然樂音的模仿,從國家禮儀、軍令傳達和宗教祭祀這樣呆板規範的束縛中解脫活用,都可能產生情緒的激勵;鼓聲特別是如此。鼓聲模仿強風怒吼、雷電咆嘯、大地震裂以及海潮衝擊,能充分傳達愛、恨、悲、歡的感情。在通俗流行歌曲中以暴擊鼓聲伴奏,確實不同凡響。日本演歌這あばれ太鼓的要旨,和台灣歌謠愛拼才會贏可說類似,但「空中響起的,究竟是祇園夏日祭典的太鼓聲,或是黑潮滾動的風浪」這樣的意境,畢竟豐富許多、深沉許多,詩情無限。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3008288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2 00:38 【udn】 我還找到這個比價!卡拉 背景 光碟 大自然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