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慨,我們何幸生活在前人以生命拚搏出的自由中國!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成仁情操,讀來令人慷慨激昂、熱淚盈眶。他略讀後點了頭,沒多作停留,轉往下個展區。
他的轉身,一下子把我們的距離拉開。我想,雖然在美國我們是親近的好友,但是對民主的體會,中國跟台灣還是有差距。
晚上用餐時,幾杯熱酒下肚,朋友早上的沉默寡言,忽然被白酒撼醒,侃侃談起埋在心中超過二十年的祕密——
集會已近兩個月。有消息傳來,解放軍已經進城。我還是起早要去集結,母親緊咬雙唇,一言不出,憂心的眸子裡射出一張天網,想纏撓我前行。她知道攔不住一腔熱血的兒子,想為全中國人爭取民主自由的信念。
「你不怕嗎?」
為全中國人謀福祉的使命感,驅退了所有的恐懼,大不了就是一死。
我和另外一位同學賣力地騎向城去,忽然間,我身旁的同學倒地,鮮血泊泊而出,街頭一陣慌亂,才明白我騎在槍林彈雨中。
看朋友忽然鎖緊眉頭,我想起白天,他不忍在烈士的簡介前駐留、黯然轉身的背影,可是為了迴避傷心的往事?曾經置生死於度外的他,胸懷從容就義的慷慨,何須我來提醒「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浩然正氣呢?將時空前移,我彷彿看到當年天真的熱血青年,在生死一瞬間,面臨失去好友、失去自己生命,理想與現實衝撞下,一夕被迫長大的血腥殘酷。
朋友說,他驚覺上天給予自己一個大禮:從呼嘯的彈頭中走出末日。之後的每一天對他都是重生,他努力踏實地讓每一天活得有意義。現在的他,依然懷抱理想,也更務實地推算成功的機率。
二十三年前,民主思潮匯聚了不相識的我們,三地跨海的距離,被思變之心串成了零阻隔的同心圓——朋友在北京前方的火線上;留學的老公從紐約趕車到華盛頓D.C.示威;我在台灣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同在自由民主的圓周上燒出一把熊熊烈火。
歲末朋友的訪台,不經意打開了心中珍藏二十三年的錦盒,梳理了往事的脈絡。年少走過的足跡,扎實地烙印在記憶的深處,也在歷史的刻盤上顯現它的意義;而蛻殼長大的我們,也悟出,不管是民國革命的先烈,或是留下來的我們,都是世界的一分子,都肩負著使命:避免世人在戰爭下的無辜死傷、消弭地球暖化的大災難、擁抱貧病交迫的垂死同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國父的遺言似乎猶在耳畔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