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24 10:45:29瀏覽5923|回應2|推薦11 |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與兒童或青少年一起工作的心理助人服務者,常遇到一類個案,就是在學校裡和師長互動時讓師長頭痛得很,卻在心理師或輔導教師面前相當配合。 在進行諮商督導時,新手心理師或輔導教師常跟我描述這類的孩子: 「他跟我說話時相當有禮貌,也很正經,不像他們導師說得那樣老愛開玩笑。」、「晤談中,他跟我談到蠻多事情的,不像轉介的老師提到的那樣,什麼都不肯透露。」、「我跟他談過幾次了,他知無不言,也很真誠地說出內心的感受與想法,但他父母卻說他總是喜歡隨便敷衍大人,實在看不出來耶!」 在我自己的諮商晤談經驗中,也時常接觸到這類型的孩子。在晤談室外他人的描述與價,與諮商室內我的觀察與感受,這之間有著極大的落差。 有時讓我感到很疑惑,到底誰看到的才是真相? -- 我有個學生,在跟他晤談了幾次後,我把對他的觀察告訴他: 「你的導師告訴我,每次你跟她說話時,態度總是很輕浮,老愛開玩笑,回答問題都不正經,她實在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是在這裡,我跟你接觸了幾次,卻沒有觀察到這個現象。」我要他告訴我,對於導師的描述,他有什麼看法? 「對呀!老師說的沒錯!」他平靜地說,他不只對導師,對其他師長也是嘻皮笑臉。 「為什麼?在我這裡就看不見你那個樣子?」我疑惑地問著。他搖搖頭,告訴我,他不知道。 接下來,我們繼續談了很多話題,談課業、談生涯、談夢想、談家庭、談朋友。幾週後,他告訴我:「老師,你不是曾經問我,為什麼對你不會嘻皮笑臉嗎?」 「嗯!我覺得跟你討論挺正經的,從沒見過你輕浮敷衍的態度。」 「我想過,也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一定要我說什麼吧!」 -- 這樣的孩子,所呈現出來與大人互動的型態,是典型的「消極配合」行為。也就是,他們不會頂撞師長,也不會對師長默不吭聲、毫不理會,他們會說師長想聽的話,然後通常不會照著做。 有一些孩子帶著嘻皮笑臉,有時候還有點兒油嘴滑舌;有一些孩子則是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在嘴上講著:「好,我知道了!」,簡約的回應風格,「句點」任何你想要與他繼續談下去的意圖。 你說他沒聽話也不是,但他實際上也沒照著你講的話去做。每次你要求他或糾正他的言行,他不是開玩笑地敷衍你,不然就是冷淡又簡短地附和你,說他知道了。 這類孩子,師長找不到理由說他們做錯了什麼,但就是拿他們沒輒,找不到話題繼續與他們談下去,於是,也無從了解起他們,不知道他們心底在想些什麼。 於是,這些孩子,便這樣被轉介來給輔導教師或心理師了。 -- 實際上,消極配合,是一種人際之間爭奪主導權的表現方式。通常,他們在權力地位上處於弱勢,卻用看似配合,但讓你不知道如何繼續延伸話題的方式,展現他沒能被你控制的一面。於是,不知不覺中,你們之間的互動便由他取得主導的地位了。 這些孩子很懂得如何趕快與你結束話題。 為什麼他們要在對話中取得主導權?因為,他們想趕快結束對話。為什麼想結束對話?因為,他們預期這場對話不會很愉快。當你拿他沒輒時,你自然講不下去,就會放過他了。 「他們根本不想了解我的難處,只是一股腦兒地批評我,然後要我改正這個、改正那個。」有個孩子曾這樣告訴過我。 原來,消極配合的背後,真正的意圖其實是拒絕接觸。 想一想,在職場上,如果上司從不願聽下屬的意見,只是一股腦兒地下命令,不然就是指責批評,做下屬的當然也是一個勁兒地直點頭,拼命說好、好、好,我知道了! 於是,上司狐疑地想,到底真的知道了,還是在敷衍了事? 當你不想和某人有過多互動,又不想撕破臉弄得大家都難堪時,也會很自然地消極配合的。大人如此,孩子當然也會如此。 -- 我們不是討人厭的惡老闆,卻落得讓孩子不想與我們接觸。因為,每一個抗拒行為之前,必存在著控制的意圖,這是我們不經意流露出來給孩子感受到的。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追求的是雙贏。雙方在充分表達與交換觀點後,取得一致性的共識,而非誰對誰錯的零和競爭。師長雖有著引導孩子成長的責任,但在與孩子溝通時,卻得放下任何想操控或主導局面的意圖。尤其是對青少年期的大孩子,別預設孩子一定得照我想的說、照我想的做。 身為師長的我們,每當發現孩子出現消極配合的言行時,我們得立刻意識到自己是否釋放出操控的意圖。然後,請坦承地對孩子說: 「我能感受到你也許不太想跟我談,因為你覺得只能照我說的做,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談我想談的話題,不能說別的,是嗎?」 接著,你可以這麼告訴孩子,以表達你的開放: 「我很抱歉讓你有這種感覺。我很想多了解你,與你討論你現在面臨的困境,甚至給你些幫助。如果你願意的話,請你告訴我任何你想說的。然而,你想說也好,不想說也好,我都尊重你。如果你願意說的話,想要說多一點,或說少一點,也都是可以的。」 最後,別忘了讓孩子知道,你非常尊重他: 「那些不想讓我知道的事情,你可以留在你心底就好,我完全不會去追問。」 -- 其實,這正是我在與個案晤談一開始,會說的「台詞」。當個案聽了我這麼說之後,便能夠侃侃而談,願意真誠地回答我所提出的任何問題。 我可以感受到,我們之間不是在爭奪談話的主導權,而是在朝向讓個案更好的目標下,真心地貼近彼此。 (本文撰寫於2015年12月24日) --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