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16 20:56:39瀏覽4155|回應0|推薦7 |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從陌生到熟悉」是今年的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目,讓我想起助人工作及生活中一些值得思索的議題。 -- 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時常需要經歷「從陌生到熟悉」,指的就是建立關係。這不只是個自然的過程,還是得刻意加速的過程。 從助人者的角度,我得在短時間內認識你、理解你、接近你,才有機會提供你適切的協助。而有效助人的關鍵,就是建立起高品質的人際關係,讓當事人有著信任、安全、溫暖與受支持的人際經驗。 所以,每個助人工作者,都需要具備如何催化與來訪者之間「從陌生到熟悉」的能力;助人者接受種種助人技巧訓練的目的之一,便是如何更快、更有效率地讓來訪者對助人者感到熟悉。 「見面三分情」、「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這些話都說明了熟悉的重要性與影響力。然而,我常揣摩著,來訪者對於助人者的「熟悉」,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 從來訪者的角度,說穿了,助人者怎麼樣都是個陌生人;然而,卻是個可以信任的陌生人。隨著每一次的會談,雖然見面的時間不多,熟悉感漸漸增加,越來越可以對助人者敞開心房、吐露心事。 只是,對來訪者而言,助人者仍然是個陌生人。 為什麼?因為,來訪者對於助人者事實上是一無所知的。我不知道你的喜好、你的出身、你的背景、你的生活經驗、你的思想型態與價值觀……。每當來訪者想多知道助人者一點,就會被帶回來訪者自己的議題上。多麼不平等的人際互動呀!這卻也是助人關係的特色之一。 只是,這位陌生人,很願意傾聽我的故事,很願意貼近我的內在世界,很願意陪伴我走過一段艱困的時光,甚至很能理解我的情緒與想法。這是在我的人際經驗中,從那些很熟悉的人們那裡得不到的。 所以,助人者營造的,是一種看似熟悉的氛圍,事實上是讓來訪者感到被積極關懷與真切貼近的態度——這正是一份「連結」的感覺。 -- 生活中,許多家長會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好似變了一個人,越來越不認識這個朝夕相處的孩子了。 家長不知道的是,在會談室裡,許多青少年孩子也抱怨,越來越難以接近父母,越來越無法理解父母在想些什麼。 於是,親子之間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關係惡劣的,不是每天處在劍拔弩張之中,不然就是相敬如「冰」。 其實,青少年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越趨疏遠,是正常的過程。孩子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觀點與思考方式,甚至會用叛逆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而父母帶著長久以來既有的印象與孩子互動,沒想到孩子一夕之間長大了,父母還來不及調適心情,就已經認不得這張熟悉臉孔的內心世界是長得何種模樣了。 -- 身為助人者,與青少年孩子及家長工作時,我常需要為彼此破冰,目標是讓親子之間重新回到熟悉。 針對孩子,我得引導他們重新理解父母,包括父母的成長背景、父母的思考脈絡、父母的付出與父母的侷限。帶著新的眼光去深刻理解父母,往往能讓孩子有更多的意願去接受父母。 針對家長,我得引導他們看見孩子已經長大了,有不同於以往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更重要的是,努力去營造一個讓孩子感到被積極關懷與真切貼近的態度,帶著這樣的心情去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 這正是幫助彼此重新「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而前提是,我必須先與雙方都能夠「從陌生到熟悉」,也就是都能建立起關係連結。 -- 天天見面的人,我們不一定熟悉,因為彼此少了一份深刻的連結;不常見面的人,我們卻可以掏心掏肺,因為那份連結存在於彼此之間,頻率對到了。 高中畢業後,我便到外地求學、工作,回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每次回家,見到雙親,常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感覺。 熟悉的是,父母對孩子流露的眼神,是從小到大從沒有變過的。陌生的是,因為缺少共同的生活經驗,一時之間彼此搭不上線,能聊的也只是表淺的生活事件: 誰家的孩子最近結婚了、哪個遠親最近過世了、最近出去玩發生了什麼新鮮事、住區的里長最近有什麼新的構想……等。 回家的時候,我在適應與父母一同生活的時光,父母也在適應家裡有我的日子。因為與父母之間的連結一直存在,即使陌生,也能在短時間內逐漸熟悉起來。然而,每當熟悉的感覺全部回來時,又是要離家的時候了。 於是,對於父母的熟悉與陌生,總在來來回回間。 我想,不只是我,這種感覺也許是許多出門在外的遊子共有的心情吧! -- 從陌生到熟悉,重要的不是見面的次數、頻率或時間長短,而是關係的品質,也就是彼此之間是否能有份深刻的連結存在。 那份連結,是一種想要去關心、理解與陪伴對方的意願,是一種知道對方對我們有著重要意義的體悟,是一種可以不帶成見而全然接納與支持的態度。 就如同人本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強調的,在助人關係中助人者的三個基本態度: (一)真誠一致(Congruency) (二)無條件積極關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三)同理心(Empathy) 這也是催化關係連結的基本核心,在所有的關係中都適用;當連結存在時,不論是「從陌生到熟悉」或者「重新從陌生到熟悉」,都是做得到的! 相對地,少了這份連結,即使是枕邊人,依然很陌生! (本文撰寫於2016年5月16日) --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 新書《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6/1出版,預購中。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