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25 15:18:54瀏覽7641|回應0|推薦11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girls-women-girlfriend-beautiful-3764703/)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王老師,我們只是想知道,你怎麼了?是不是遇到困難了?」 王老師再也忍不住,淚水不斷滑落,啜泣著說:「這半年來,我和先生的婚姻關係一直很緊張,他已經好久沒回家了。每天,我獨自一人帶著只有一歲半的孩子。常常,已經很晚了,還要接家長的電話,或者回覆家長的訊息。有時候忙起來,只能把孩子晾在一旁,任憑他一直哭。我很心疼,也很不捨!我怎麼會為了照顧別人家的孩子,而連抱抱自己家的孩子,都沒空呢?」 坐在對面的張媽媽,起身,給了王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你願意說出來,這很不容易!我們都是過來人,我們都能懂!」 -- 這本是一場非正式的協調會,在學校的會議室中,幾位家長,與一位老師正在對談,陪同的還有學校的主管。被投訴的王老師最近在帶班時,屢屢出狀況,幾位家長向學校反應王老師的種種行徑,讓孩子心生恐懼、身心受創;學校也屢次提醒王老師,注意自己與孩子的互動,但問題未見改善。 這次事件,起因於張媽媽有天晚上,見孩子因考試成績不佳被要求罰寫,到半夜還沒辦法完成。張媽媽便傳訊息向老師確認罰寫的內容與範圍,同時,也問老師,是否全班都是這樣,還是自己的孩子需要特別加強。 第二天,孩子回來後,垂頭喪氣,說老師當著全班的面,痛罵他一頓。孩子轉述王老師的話:「你媽媽說我偏心,處罰只針對你!你說,我有這樣嗎?你媽這樣說我,讓我難過到整晚睡不著,你知道嗎?」 張媽媽很疑惑,不記得自己有這樣說,肯定是哪裡有誤會。當晚打了通電話,向王老師澄清。電話那頭的口氣不是很好:「如果你沒這樣說,那就是孩子說謊囉!」隨後便掛上電話。 隔天,孩子又在課堂上,被王老師當眾斥責,翻起各種舊帳,並被處罰接下來一個禮拜,都不准下課。張媽媽得知後,謹慎起見,先向其他家長求證,確實有此事。 張媽媽早有耳聞,王老師的脾氣反覆無常,兇起來時歇斯底里,令學生感到很畏懼。張媽媽決定連同幾位家長,一起向學校反應此事,希望王老師能夠改進。張媽媽向學校的主任說:「我們沒有想要弄走王老師,是希望他可以改善,加強自己的情緒管理,而不是拿孩子出氣。」 -- 協調會的上半段,雙方僵持不下。王老師盛氣凌人,滔滔不絕地說著,多年來為孩子付出多少心血,希望家長能夠看見。後來,張媽媽開口了: 「王老師,請你冷靜一下。我們都有看到你的付出,我只是想知道,你怎麼會這樣子對待孩子?」她停了一下,繼續說:「你怎麼了?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 張媽媽的語氣,帶著溫暖與關懷,徹底讓王老師的淚堤失守,伴著淚水,將自己最近半年來的痛苦、委屈與無助,全訴說出來:「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第二天,王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張媽媽的孩子道歉,也承諾,會更細心與更友善地對待孩子。 這起親師對立的事件,就此落幕。 -- 這不是連續劇,而是真實事件,是一位國小校長告訴我的。他說,後來家長們彼此串連,說好晚上八點以後不再打擾老師,讓老師可以好好休息與陪伴孩子,也寫卡片關懷老師,給予溫暖支持。 聽完這個故事,我相當感動。常見校園中親師對立時,彼此互不信任。然而,這起事件中的張媽媽,自始至終盡可能放下成見,設法理解與溝通;更難得的是,她的孩子正是苦主,她卻願意去關心,眼前這位傷害自己孩子的老師,究竟遇到了什麼困難? 實在少有人做得到! 一旦,我們願意去相信,當一個人的行為嚴重失當時,可能是現在正深陷難解的困境中,或者長久以來累積了許多難以因應的壓力,特別是那些具有毒性的創傷壓力,這時,我們在面對衝突的對方時,就會採取不同的對待方式,傾向用理解取代質疑,用支持取代報復。 -- 我常到各級學校去宣講「創傷知情」議題,我常提到,老師們要學習要看見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困難。但要發展出這樣的眼光,實在不容易,為什麼?因為,老師自己也處在龐大的身心壓力之下呀! 像是上述事件中的王老師,正處在婚姻僵局中,本身就是巨大的壓力源,又得照顧年幼的孩子;而為了接應家長不斷的詢問,無暇顧及不斷哭泣的孩子,當然心裡不平衡。當委屈化為憤怒時,就有可能把怒氣發到學生身上而不自知。 我們不是要默許傷害的發生,而是,在面對與處理他人的不當行為時,願意去看到,問題行為的背後,常有善意的存在。這正是正向聚焦在正向意圖上,本身就能傳達出深刻理解,讓人放下敵意,真誠以對。 人世間的苦,理解常是最好的解藥。 願意去理解,才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或許,不得已時需要兵戎相見,但在那之前,帶著善意,去深刻理解對方的處境,你會知道,許多人的惡行,需要的是被協助,而不只是被制裁。 (本文撰寫於2021年3月25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編)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 ★著作: 《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親子天下出版,2020)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