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夫子難為!壓力山大的老師,該如何從情緒失控中脫困?
2019/05/29 08:59:45瀏覽10342|回應0|推薦15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最近打開新聞,每幾天就會有一則保母或幼兒園老師虐童的案件,看得家有幼童的家長心慌意亂。而從國小到高中,教師不當管教導致孩子身心受創的案例,至今也層出不窮。

這早已不是新鮮事,教育現場的老師對孩子透過言語怒罵、嘲諷或肢體暴力等形式,讓孩子身心受創的現象,就算是極少數,但自古以來都有。現今媒體發達,家長的教育參與度高,且社會對兒少保護的概念大幅提升,因而只要有類似新聞爆出,就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別過度自信,情緒失控很常見

每則教師不當管教案例的情境脈絡不同,但追根究底,都與一個關鍵要素有密不可分,亦即教師在不當管教當下,常處於情緒失控或失控邊緣。

我們相信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懷抱教育熱忱,也都是愛著自己的學生的,然而,當課堂情境不如自己預期,孩子的吵鬧或問題行為惹惱了老師,一旦大腦被情緒綁架,就難以做出理智的決定,憤怒之後接著而來的就是攻擊,於是向孩子施暴的悲劇就發生了。

教師情緒管理或壓力調適議題,一直是備受重視的。但我發現,即使教育人員知道自己處在極大的壓力之下,容易被學生(或同事、上級)的某些行為樣態激怒,造成情緒失控,但仍然對自己的情緒掌控能力過度自信。

然而,處在現今社會中,在各種壓力的交相逼迫下,一天之中理智線要斷掉好多次,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尤其是身為一位照顧著,像是父母或老師。一個老師在課堂上要面對二、三十個或更多的學生,一方面有授課進度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要接應不同孩子在課堂上的各種突發狀況,正在處理這一個,下一個問題又迸出來,其他人則是看笑話。即使班級經營能力再強的老師,也會有心力交瘁的時刻,我們怎能苛求一個老師永保情緒穩定不失控?

--

我怎麼了?——及時掌握情緒波動的身心徵狀

問題不是不能生氣,而是在情緒瀕臨失控的當下,你需要回答兩個關鍵問題: 

第一,你是否知道自己就要情緒失控或已經失控了?

第二,你如何幫助自己快速調整,重新接好理智線?

第一個問題攸關自我覺察的功夫,需要長期地對自己的身心狀態有仔細的觀察,也就是能夠聆聽身體與情緒感受對你發出的訊號,對自己覺察越深的人,越有能力在情緒變化的當下立即察覺,採取有效的行動加以因應。

那麼,是否有快速又簡便的方式幫助自我覺察呢?有的,你只需要掌握幾個來自生理或心智上的訊息:

(一)生理上——呼吸急促、胸悶、胃悶、肌肉緊繃、心跳加速、顫抖等。

(二)心智上——腦中一片空白、慌亂、急躁、思緒混亂、敵意、負面思考等。

如果你很難觀察到自己身心狀態的變化的話,怎麼辦?

有個老師告訴我一個聰明的方法——請學生提醒他。他會與特定幾個信任的學生說好:「如果你們觀察到我『講話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聲』、『動作越來越大』或者『臉色變得很難看』時,請立刻讓我知道。」並與學生討論用什麼方式提醒老師。

--

轉移注意力,重新接回理智線

當你能掌握到自己的理智線即將斷裂時,接著,你需要擁有一套能快速幫助自己調整身心,重回穩定的方法。最關鍵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設法讓自己暫時轉移注意力,爭取情緒緩衝的空間。

試想,當一個教師在課堂上情緒失控時,腦中不斷盤繞的,常是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重新掌控局面。當大腦被情緒夾持,思考與判斷的廣度與彈性都會被限縮,往往想不出什麼好方法;越心急,情緒越是緊繃,在束手無策下,最後總會出現攻擊辱罵等最原始的行為反應——展現力量最能掌控大局。

相反地,我們需要立即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同時轉移注意力,也就是,將感官聚焦在其他地方。像是:將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調整呼吸,讓吐氣的時間拉長為吸氣的時間的兩倍;或者,轉身背對同學,閉上眼睛在心中從1默數到10,再轉身面對同學;或者,拿起水杯,慢慢地喝幾口水,小口小口啜飲,將注意力放在吞嚥的感覺上;或者,將注意力放到教室外面,看看窗外的風景,聽聽窗外傳來的聲音。

--

反覆練習成為身體本能

重點就是,讓你的視覺、聽覺或觸覺等感官,暫時從現場情境抽離。這麼做,往往能幫助你爭取到讓理智線重新接上的時間。而且,你不需要每個方法都會,找一個自己習慣使用且易上手的就好。

請務必在平時就反覆練習,時時在腦中模擬情緒瀕臨失控的可能情境,並反覆預演這一套幫助自己脫困的程序。唯有反覆演練,才會成為一種習慣反應,而在需要時不假思索地及時派上用場。

能夠現場立即調控好自己的身心狀態,即使班級或學生的問題暫時沒能處理好,也能避免對學生做出傷害的事情。而事後,你可能需要與同儕或資深前輩討論一下,下次面對這些課堂突發狀況,可以採取哪些因應措施。

--

你的支持系統在哪裡?

所以,你也需要擁有良善的支持系統。教師除了自己該為自己的情緒管理負起責任外,同事之間也要當彼此的應援團。有太多老師告我,當他們感覺到自己心力交瘁時,找其他人聊聊,能幫助自己快速調節情緒。

我們很難奢望現實生活中來自各方的壓力與要求會減少,而現今社會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只會越來越高,教師的工作負荷只會越來越大,教職生涯會數度面臨專業枯竭也很常見。但是,身邊的支持系統越完備,同事間越能彼此提供友善的支持與資源,越能確保每個老師在與學生互動時都能做出正確且無害的決定。

與其被動地等待這些人際支持的成形,不如,自己去找校園中一些理念相同、聊得來,願意互相支持打氣,共同激勵成長的夥伴,形成支持團體,定時聚會,交換教學與學生輔導的心得或點子。

當然,如果你加入的教師社群,總是在抱怨、謾罵或交流八卦,請盡快遠離,免得負能量纏身。

(本文撰寫於2019年5月29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12699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