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16 14:09:14瀏覽7755|回應154|推薦20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texting-boy-teenager-sitting-1999275/)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下課時間,一些孩子迫不及待地走出去抽煙,留在教室裡的孩子忿忿不平地說: 「老師,你脾氣真好!剛剛要是其他老師,早就對他不客氣了!」另一個人附和道:「對呀!如果是我,一定揍他一頓。」 我好奇地問:「是嗎?其他人會這麼做?」 孩子們對我用力點點頭。 「那麼,為什麼我沒有這麼做?」 「因為你是諮商心理師呀!」 孩子們笑著說,我也笑了。然而,我心裡明白的很,不是我的身分,所以我沒動怒,而是,我想把這孩子當人看,給他不一樣的情感經驗。 -- 面對孩子的挑釁:「老師,你有被人打過嗎?」 那天,我受邀到一所高中授課,主題是生命教育。來參加的孩子都是被安排來的,他們是學校裡最令人頭痛的學生,偷竊、打架、行騙、滋事……等各種偏差行為不勝枚舉,於是,被校方安排來上這堂生命教育課,看能否「洗滌心靈」。 我深知這是個困難的挑戰,因為他們是被半強迫來的,幾乎沒有任何學習動機。一整天的課程,到底怎麼進行才好? 我放了些影片,製造情境引導他們討論;也帶了許多體驗活動,盡可能邀請他們發表意見。高趣味、高互動與切合生活情境的內容,才能引發他們的興致。但我在課程一開始,也要求他們把手機收起來,上課期間不准使用。 有個孩子在課堂進行到一半,拿起手機滑了起來。我先是看了他一眼,暗示他收起手機;他當做沒看見,繼續玩手遊,我走近他,對著他說:「請將手機收起來。」他依然繼續玩。我再說一次:「好了,請把手機收起來。」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吼唷!再一下就好啦!」 「不行,請現在就把手機收起來。」我繼續堅持,並盡量讓語氣保持溫和而堅定。這孩子瞬間變臉,有些生氣地說:「我不要!」又說:「你越說,我越要繼續玩。」 我很堅持,一次又一次地在他面前重複著:「請把手機收起來。」他才終於放下手機,但擺出一副流氓樣,彷彿在告訴我:「我很不爽!」 「老師,你有被人打過嗎?」 我準備繼續上課,突然聽到他這麼說。我有些詫異,望向他,他又說了一次:「老師,你有被人打過嗎?」 -- 宣示自己在人際互動中的地位 直覺告訴我,這是句帶有威脅的話語,孩子在憤怒之下,透過這種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宣示自己是現場的老大。或許,他真的很想打我,但我知道我是安全的,因為一旁有著幾位協助的老師也在盯著他。於是我說: 「沒有!我沒被別人打過。你為什麼這麼問?」 「沒事啦!」孩子用白眼看了我一眼,接著低下頭,迴避我的眼光。 「我想知道,是什麼讓你這麼問?」我再試一次。 「就問問而已,好啦!上課上課!」他揮揮手,語氣中流露出不耐。 教室裡的氣氛有些緊張,所有的孩子都盯著這場戲怎麼演下去。我需要打破僵局,於是趕緊宣告下課休息一下。 -- 是什麼讓這孩子沒動手打人? 這孩子一溜煙地跑出教室,應該是去抽煙了。回到教室時,休息時間還沒結束,他再度拿起手機,玩起手遊。我走到他身旁的空位,坐下來。 「你可以理解,剛剛我要你把手機收起來嗎?」 「嗯!」他繼續埋首在手遊中。 「你剛剛很想打我,是嗎?」 他楞了一下,然後回答:「沒有啦!」他可能沒料到,我會這麼問。 「剛剛,當我要求你收起手機時,我看到你很生氣。我相信,你當時是真的很想狠狠地揍我一頓的。」 他抬起頭來看著我,說:「對啦!就是想揍你,怎樣?那你還一直煩我。」 「可是,你忍住了,你沒有出手,儘管你真的很不爽,你還是忍住了!」我停頓了一下,接著問:「是什麼讓你願意忍住、不出手?」 「沒有啦!警告你一下而已。」他皺起眉頭,又再把注意力放回手遊中。我們的對話到這裡為止,沒有機會再繼續。我想起,下課時,其他在場的同學問我,怎麼不罵他、不兇他? 我不是脾氣好,我也一肚子火;但我知道,我必須保持穩定,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挑釁。我也不能討好他,縱容他違反上課規矩。我想帶給他的,是一個有別於以往的情感經驗。 -- 打破慣性的期待與行為反應 這群孩子看似自我放棄,實則,他們也努力地用各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只是方法不對,常常傷害自己或他人,與師長對立衝突,這往往為他們帶來更多麻煩。所以,在他們的人生中,受到斥責、數落、責難、威嚇,甚至羞辱的經驗,應該是不可計數。 而當他們發現,用挑釁或威脅的方式回應師長,有時候能換來師長的退讓、妥協,甚至看到對方屈服的樣子,感覺到自己瞬間掌握到人際關係的主導權,這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於是,這些挑釁或威脅的言語與神情,就會一再出現。 對這些孩子而言,他們就是要挑起衝突,看你怎麼處理;他們就是搞出亂子,看你如何收拾殘局。他們早就預料得到,師長會如何反應——要不是大發雷霆,不然就是無力退讓——這就是他們生活中的日常,每天都會上演的情節,再熟悉不過,也習以為常了。 我就是要試圖打破這慣性的期待與行為反應。 所以,我當然不能大聲喝叱。用威逼的手段,無助於我們之間的交流,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我想更進一步理解他,與他互動,因此,我需要堅持原則,但又不能複製過去他們時常被對待(或傷害)的方式。 這就是提供替代性的情感經驗,透過有別於以往的回應方式,引發一個人在人際互動中新的情感體驗。於是,他能感覺到,自己是被當個「一般人」看待,而不是「頑劣的人」。這需要師長能給予十足的尊重,但又能堅持規則;願意表達理解,也看見他的努力。 -- 這孩子沒多說什麼,所以我不知道他感受到了多少,但至少在接下來的課堂活動裡,他是配合互動的。而在我開車離去前,我聽到他從遠處高聲大喊:「老師再見!」 我轉頭看到他爽朗的笑容,以及正在揮舞著的手,此時,他和幾個同學,正躲在校園的一隅抽著煙。 (本文撰寫於2019年10月16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編)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