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囊經.中卷》之三 寅葬卯發
2010/12/14 20:19:47瀏覽1347|回應0|推薦18
經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紀。紫微天極。太乙之御。君臨四正。南面而治。天市東宮。少微西掖。太微南垣。旁照四極。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幹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行終始。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陽陰相乘。禍咎踵門。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氣止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

在分享《青囊經.中卷》末段前,先談「寅葬卯發」,所謂「寅葬卯發」就是寅時下葬,卯時便發運之意。風水師喜引用「寅葬卯發」來形容自己造葬催運能改天命奪神功之能。

我的第一位風水老師,他口頭禪就是「寅葬卯發」及「改天命,奪神功」。在《渾天寶鑑.五星擇日論》中「嘗聞地德上載。天光下臨。二氣沖和。萬靈毓秀。……休旺雖歸氣數。安危先在星辰。故氣數未來。難發山川之秀。星辰既得。易顯化育之功。」

文中「安危先在星辰」此言以說明了天星能反映運勢的變化,而且能目視所即,而「故氣數未來。難發山川之秀。星辰既得。易顯化育之功。」此言更強調了地運雖來得遲但運行久遠,若能得天星之力,可先催天運而補地運,使「寅葬卯發」之功效。所以天星擇日在運用的功能之一,就是補風水之地運之遲。

經曰:「四七為經。五德為緯。運幹坤輿。垂光乾紀。七政樞機。流行終始。」四七二十八,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五德則是指木、火、土、金、水五星,古時以日月為首,五星為輔,配合二十八星宿以判斷國運之興衰。

所以古星盤是以二十八星宿為經及日月五星為緯構成天星盤,而西洋占星學是以十二星座為經,十星體為緯,所構成的西洋星盤,惟一的不同是,古星盤以恆星時制,西洋星盤以廻歸時制。(恆星時制及迴歸時制可參考歲差運動與回歸、恆星時制一文)

「運幹坤輿。垂光乾紀。」運幹坤輿指的是地有地運,地運分三元九運,九運以卦象來分其旺衰;垂光乾紀指的是天星以會合刑沖的組合,表明了天星的旺衰之運

「七政樞機。流行終始。」七政指的是北斗七星,古稱為「斗杓」在《渾天寶照.斗杓》:「北斗共七星,一天樞,二天璇,三天璣,四天權,五玉衡,六開陽,七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合為斗,道家亦名天罡星,每年十二月月建,皆以戌正初刻斗杓所指定之,如正月立春戌正指艮之正中,雨水戌正指寅之正中,驚蟄戌正指甲之正中,春分戌正指卯之正中,清明戌正指乙之正中,自艮之正中經寅迄甲之正中,屬於寅宮範圍,

自甲之正中經卯迄乙之正中,屬於卯宮之範圍,此正月月建所以在寅,二月月建所以在,雨水為正月中氣,在一月之中,故斗杓所指亦在寅之正中,餘月俱倣此推算,以寶照圖加日纏旋轉觀之,尤為便捷,太陽日行一度,斗杓所指亦必日移一度,太陽一周天,斗杓亦必旋一週天,而一歲十二月建二十四節氣逐日逐時斗杓所指皆可推測矣。」

這一段指出北斗七星的作用在古時除了定節氣,也是夜觀時辰的一種方法。「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這段在本篇開頭時宇堂引用《渾天寶鑑.五星擇日論》就談到了天星與風水的關係。

經曰:「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陽陰相乘。禍咎踵門。」此段強調地理理氣的部份,理氣分陰與陽,坐煞向旺謂之陰陽調和,所以陰陽調合則福祿永貞反之坐旺向煞謂之陰陽相乘(「乘」在中醫學是指剋神太旺之意,如木太旺剋土,為木乘土,有人認為應該是古人筆誤應為「乖」為乖離之意),陰陽相乘則禍咎踵門…

經曰:「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氣止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天星所臨,地氣所盛,從形氣來判斷,呼應了《青囊經.中卷》「天依形。地附氣」。「萬物化生。氣感而應。鬼福及人。」強調了配合天星及地運,其氣可反納祖先之骨骸,可庇佑後代之子孫

「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須。而成一體。此之謂化機。」此段再次地強調掌握天星及地氣之造化,可發揮「寅葬卯發」之功,此乃天星地理之玄妙之處。 《吳宇堂隨筆》
 
( 創作另類創作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rk6510&aid=469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