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裴在美關於外國語,村上春樹,跑步的線上對話
2009/08/31 09:29:01瀏覽816|回應0|推薦2

原文載於中時部落格|最新出版【宅男】|在這很宅的時刻--裴在美線上即時回應http://blog.chinatimes.com/nuonuo/archive/2009/08/13/422247.html#425028

讀者:

您有沒有想過用英文寫作呢?

                  

 

裴在美:

沒想過要用英文寫作

因為中文我寫起來像是呼吸 

寫英文像是做功課  我以為創作最需要自然

等我英文寫到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的時候

或許才會考慮用英文來寫吧。

 

黃國彥: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這本書描寫的是村上春樹1990年秋天開始至1993年之間,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時寫的隨筆散文.這是村上實際“歸屬”於美國這個社會,在這裡生活的觀察紀錄. 他寫了當時正在發生的波灣戰爭,拜訪費滋羅傑羅的孫女的點滴,在美國跑步與日本跑步有什麼不同,美國大學的階級制度等等. 雖然是生活在美國, 村上春樹始終是個stranger, 是個外國人,因此,他總覺得有一種深深的悲哀,被一種〔不是不用學就自然明白的語言〕團團圍住,這種情況就包含著悲哀的東西. 這也就是書名<終於悲哀的外國語>的由來. ~~~

村上君的不是不用學就自然明白的語言比較裴大美女的因為中文我寫起來像是呼吸,寫英文像是做功課”有異曲同工之妙~

                                                

                                                           

                                                   

裴在美:

回覆 Hammer: 講到村上春樹 我有一篇小文沒寫完

剛好有談到村上--我不是像那麼多人那麼喜愛

村上的作品, 奇怪的是, 看他英文翻譯後的小說

覺得比較有意思. 哈金也是--他的英文原作比中文

翻譯要好看得多--當然, 這是我主觀的看法.

啊 再來說村上. 他大概是唯一一個在[紐約客]

the New Yorker 雜誌大登廣告的文學作家了吧.

                 

                        

                        

黃國彥:

一篇小文會談到村上? 那肯定精彩~

村上的原著跟翻譯的問題...就以他的作品在台灣來說大體是”X時的XX珠小姐其中反映了多少原著的精神見人見智.借用妳的話..除非日文對譯者來說像是呼吸,否則以做功課的方式譯成的作品是有其深度上的差異.

我很難相信一個標榜自己不把事情變成文字就沒辦法好好思考的人會在紐約客雜誌上廣告!這倒很新鮮,不過,大概是美國的出版商沒有咨詢過他擅自替他的新書在雜誌上廣告.否則以他這樣一個低調謹慎寫作的人,看了這洋洋灑灑的廣告詞大概自己也會先吐吧!

我喜歡妳的寫作...一種意識的流動感.

                       

                      

                        

裴在美:

回覆 Hammer

我那篇小文其實只是淺談英譯日本小說, 拿村上

兩篇小說做個例子而已 

你的回答讓我感覺像是典型村上迷一廂情願給他的開脫之詞呢.

在美國 經紀人幫作家--尤其是像村上這樣的作家---簽約時 絕對是謹慎細密 很難想像連做廣告這等大事會不得到作家的同意的.

謝謝你的溢美之詞--寫作有意識的流動感

我猜這是讚譽吧.

                              

                                 

                              

           

黃國彥:

我好像開始可以感受到妳隱約作家在雜誌上置入性行銷的不屑感. 我猜得沒錯的話應該是在, The New Yorker, June 9, 2008, p. 72~73 “The running novelist” 還是在其他的篇幅有更露骨的廣告我就不清楚了.但果真如此真的會讓人不屑...海明威在巴黎回憶錄”中也提到過,20年代的巴黎社會,特別是寫作的圈子:”當面對作品的讚許等同當面羞辱”就前回文說的,這樣大牌的作家不可能對經紀人,雜誌社在做什麼都不知情的.

,肯定是被美國人帶壞的~

P.S. 看村上的書像在做功課,看妳的書就同在大自然中大口呼吸般自在.關於寫作我要說的其實是...”我不是村上迷,是裴迷”...

                       

                               

裴在美:

Hammer:

我有讀紐約客裡的那篇"The Running Novelist" 講述他寫小說的開端 以及寫作後養成跑步的習慣等等.

很巧, 我也有跑步的習慣, 從二十幾歲開始 每天都跑.

記憶中村上的廣告登了不少次--不記得在哪幾集了.

我有不屑嗎? 應該不會啦-- 當出版商替我的書打廣告時 我是非常感謝的.

因為在美國 文學書好像很少看到廣告都是其它較俗的文類才做廣告 但村上的廣告詞--我記不得很清楚 但好像是甚麼 天才作家之類..

天才是可以當廣告來打的嗎?

應該可以吧.

廣告嘛.

                        

                                     

                                                

黃國彥:

很巧,我也曾經有過跑步的習慣,16歲開始到37歲停止.期間幾乎每天都跑.16歲開始於環校的路跑,37歲結束於2002年台北國際馬拉松.

2002年的台北國際馬拉松的路線是一場惡夢.總之,無數個跑者與車輛的動線交叉.有時候人等車,有時候車等人.那時的一個路口等著群落的跑者通過.一位騎著機車的年輕的小姐大聲的咒罵著搞什麼交通管制,跑的跟慢吞吞,這一群人跑完要什麼時候!”我正好通過她的身邊,實在忍不住了,對她說小姐,說話可以客氣一點嗎?”於是她更火了,霹靂啪啦更多的咒罵與髒話出籠.我繼續跑沒有停下來,但越來越小的聲音卻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一方面對市政府粗糙的馬拉松路線規劃管制難以釋懷,另外一方面那位騎車的小姐對我影響很大.比賽完後我好像得了The runner's blue,整整一個月沒有跑步,一直無法從其中走出來.一個月後我報名了體適能教練的訓練班.從此從一個長跑者轉變體適能業餘的運動員.結訓之後,每天在自家的頂樓按著自己規劃的體適能課程,一天一天,一季一季,一年又一年.我是唯一的學員也是教練.然後week day之外的星期假日,我嘗試著不同的各項極限運動,上山下海.贖罪似的把自己推向體能的極限.但就是沒有重新穿上跑步鞋.

對於一個自已維持了21,深俱感情的運動為了一個陌名女子的幾句話放棄,理由會不會太牽強? ,幾年來我一直也在想這個問題.一直到前陣子看過一篇之前對妳報導的片段: “對演藝事業幻滅的原因,她記得,源起於有次在巴黎宏偉壯麗的聖母院出外景拍攝《巴黎機場》,學藝術的她正仰面欣賞,耳裡卻聽聞工作人員因演員走位錯誤而發出的刺耳「╳你祖宗」問候語。我在想,這點上我們的性格很像.堅持過程..結果反而舉無輕重..

或許,哪天妳邀我一起跑步,我會再穿起跑步鞋吧!

                        

                            

                                

                                            

裴在美:

回覆 黃國彥Hammer :

我其實沒那麼會跑--不像你們, 連業餘都算不上

我只是每天跑一英哩而已  十一二分鐘了了的事

最早剛開始的跑時候 是在紐約

圍著 Washington Square Park 跑個四五圈

就是一英哩

希望你不要氣餒 繼續跑吧.

電影不一樣 人無法在汙辱中搞創作

起碼 我不能夠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mmerhuang&aid=327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