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5 17:47:31瀏覽843|回應4|推薦26 | |
在年輕朋友轉貼來一篇題為 「六四二十七 認識我們從未曾認識過的民主」 的,關於八九年的四六事件的文章; http://www.eventsinfocus.org/news/697讀完之後,我想,該文撰述者使用的題目不錯;這也是一個值得大家關心的題目; 我就根據該文提出幾個問題,來進行我的關切。。。 一、所謂── 「六四到今天27年,中國的「民主」仍然遭到壓制,這些被壓抑掉的,不僅僅是中國政府口中的「境外勢力」的陰謀,或者西方式的形式民主,而更加是社會主義式的,批判生產成果寡佔的「民主」,歷史應當還原,六四應當平反,而從還原平反的思考上,我們也應當從中認識我們從未曾認識過的民主。」 這句話──我想提問, 就我所知,1796年著名的「華盛頓總統的臨別贈言」,整個講演的第一句警語就是── 「各位同胞,我請求你們相信我,一個自由的民族,應當經常警覺,防備外國勢力的陰謀詭計,因為歷史和經驗證明外國勢力乃是共和政府一種最毒的敵人。」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境外勢力的陰謀」,對於富裕的美國言,應該警惕,對於其他貧窮的國家是否可以,或是否應該同樣警惕? 二、所謂── 「……除了農民外,幾乎社會各階層的人均投入這場運動,忽略了六四的背景,是難以觸及其真實面貌的。」 所謂「除了農民外,幾乎社會各階層的人均「投入」這場運動」,真的嗎?是否有所誇大?請定義「投入」兩字;同時那所謂的「忽略了六四的背景,是難以觸及其真實面貌的。」,當撰文者本身這樣向讀者提出觀點十,他自身是否就沒有「忽略六四的背景」?──例如,他知否前述兩百多年前華盛頓先生的諄諄教言,也是今天美國歷任總統的首要考量,也是六四的重要背景? 三、所謂── 「要民主」在中國的意義,與中國過去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有深厚的關係,中國的民主思想,在延安整風運動與文化大革命後,基本上已不具西方自由主義的色彩,更多時候是列寧主義下的民主集中制,因此所謂「要民主」,不能嫁接為爭取投票選舉的代議民主, 撰文者好像很懂一些名詞,但是他根本上並不是個理想主義者,他只是個教條主義者,一個形式主義者?似乎完全不知道毛的特色是沒有留學背景,一個完全在落後國家成長奮鬥的人物,沒有太多的教條與形式框框?要拿列寧來套住他們,或是那麼怕那些「名詞」,如「市場經濟」,就像「黃花大閨女」怕聽「娼妓」,甚至「女色」之類‧‧‧卻似乎完全抹掉列寧也曾經有過「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國革命所應該重視的,會不會應該是馬克思所說的「我不是個「馬克思主義者」」?──對不起,我忘了在哪裡讀過好像有這麼一句話。。。 四、所謂── 「從這一個意義上看,89民運非但不是「反共」的,它甚至一定程度上,應該被理解為「共產主義」式的民主運動。……這是1989年,六四發生的背景;」 這個論述在此強調出來,其意義為何?只是因為我們的教育下,讀來覺得意外嗎?如果就事物發展成長的真實過程言,這有何「意外」可言,所有的事物發展到某個階段,都可能明白地變成它自身的否定,成長本身就是生命死亡的開始,不是嗎──「反共」或「不反共」,本無絕對的界線,就像「擁綠與反綠」、「擁藍與反藍」,實無固定的界線……無論政治、經濟,所有我們所關切的社會現象,本來都是如此存在於我們的周遭,不是嗎? 五、所謂── 「這是1989年,六四發生的背景;在此之前幾年,中國的社會力量早已蓬勃,社會改革的浪潮難以壓制;這些要求改革的呼聲具有二元對立的性質:工人、知識份子等社會各階層的人更多是基於對於改革中的國家進行批判,對於改革開放的不平等市場擴張,發出不平之聲;然而也有另一群人,作為官僚與商人的複合團體,期望國家朝向更為激進的私有化路線,同樣也要求國家進行改革。」 真的那就是「六四發生的背景」嗎? 就所知,那些在所有發生六四悲劇的背景中,最多在重要的諸背景中,只佔了四分之一。。。 現在與過去,若各占二分之一,在這短期的現在中,反對者的對立面與反對者又各占二分之一;所以上述論說理由,最多只說出了四分之一。。。 首先,反對者的存在,有其對立面,才能成為整個事件;那都是背景啊。 這就是悲劇的另一方面,應該要扣去二分之一; 其次,事件不是平面的,有其深遠滲透各方的歷史縱深── 例如,前及第一我提到的「美國華盛頓先生的臨別贈言」,政府應該如何看待自身這樣的責任? 加上如果共黨外交部不是尸位素餐,平時研究過1871年當時的美駐東京公使狄龍認為中日同盟對美國是一大災難,而其時美國國務卿費雪回予該公使的文件中則明確地提出了「你當把握所有的可能機會,設法誘導日本儘可能地遠離中國,而與其他強權勢力們在商業與社會上結合」──這是大清帝國當年完全不知道的,應該也是導引往後牡丹社事件與甲午戰爭的一貫史實…… 同時,他還讀到過1868年清美蒲安臣條約,如何由歡迎華工移民,轉為1905年排斥華工的華工新約〈請注意該年也是同盟會興起之年〉,因而,引起五四運動前,中國第一次商學工的反美風潮。。。以及該次風潮怎樣造成美國國會的緊張,然後推出了「退回庚子賠款」的「培養中國接班人計劃」──該計畫來自1906年由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校長詹姆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中建議,「以留學生來控制中國的未來」──這就是當年清華學堂的由來。 更不要說,絕對不只是留學生受到西方的戰略滲透;更重要的,是列強設計了一套套的理論,很漂亮的名詞啊,由那些留學生帶回母國,默默地滲入母國知識界。。。, 漂亮的名詞,例如,自由、民主、人權;他們的配套措施,先是西化論,而後是現代化理論,今天就是透過現代化理論,在各學門中的經銷站,無聲無息地滲入著; 把落後國家的固有理性,在二分法之下,都歸入傳統之中,就都成為落後國家必然自我否棄之事物,所有傳統概念成為學術人士自覺羞恥的事物;然後,強調現代化之美妙;在講堂上說得像是人人唾手可得,易如反掌似的! 其實,那麼簡單幼稚的二分法,如何能夠適應現實社會的複雜情境?那些製造該理論的大家們真會不知道麼? 我們都知道,什麼是學問,不就是提出問題,然後尋求該問題的解答,不是嗎?那些大學者怎會不知道自己的理論中,應該有一個問題是應該探討的,自己卻沒有給予充分注意的──那就是在他們那貌似很中性的論述中,其實應該探討在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中,哪些人可能被犧牲,他們被犧牲是否合理?以及被犧牲者是否可以反抗?反抗的對象是自己的現代化同胞,還是其外國的幕後操縱者。。。還是。。。 這個沒有充分解答其自身這類問題的現代化理論,怎會是一套能夠讓各國知識分子接受的完整理論──如果不是落後國族已經完全失去自身擁有思考糾謬能力的自信,怎會輕易接受這樣的理論。。。然而,絕大多數落後國家卻是都真的接受了那套理論。。。啊。。。 最後,坦白說,儘管我如此論述,我仍然要讚嘆這套由西化論發展出現代化理論的論述的精采;儘管我努力地省思出上述的這些,然而,中國傳統雖然豐厚,其中有我喜歡的「我欲垂諸空言,未若見諸實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記〉,有「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大學〉,「見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焉得以為孝乎?」〈孝經〉;或許本應該足以對抗那些「空言」性很強的「自由、民主、人權」。。。但是,我仍然簡直要相信美國至少還要統治世界一百年,因為我們被迫地丟棄自身的傳統,實在是太久了,要重行充實起來,實在不容易啊。 不過,讓我們就此重行開始認識「民主或不民主」,似乎確實是很好的一次機會。。。大家請不要放過這次可能更深思、更真正認識「民主」的機會啊。 泥土敬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