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3 10:49:00瀏覽533|回應8|推薦34 | |
作為理性的「中間選民」,現在我們來看橘營的表現: 在這次參與大選的三方面,參選之初最受注目的就是「橘營」;他在我們島上不僅是第三大黨,並且其參選人宋楚瑜曾經是高票當選的民選省長,有充足的行政經驗,據稱,在民調上曾經達到八、九成的滿意度;他曾經參加2000年那次總統大選,當時聲勢極高,但因「興票案」之故,僅以三十多萬票落敗;此次在「興票案」真相大白之後,積極參選;我們似乎可以用「一魚三吃」視之──即: 其一、若能選上,獲得總統大位,施展抱負,自然最好; 其二、「興票案」真相大白後,數年來背負著罪名的他,藉著朝野動盪之際,能站上眾人矚目的講台,重行展示政治人物自身所關心的「歷史地位」,絕非不重要的事; 其三、作為親民黨的負責人,藉此帶領親民黨人,爭取立院中的席次,應該很有成為關鍵少數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綠營似乎又獲得了可以操縱「三足鼎立」的局面,於藍營不利;但是,我們作為理性的「中間選民」應該肯定作為政治人物,有為自身尋求辨白的權利;如前篇我們客觀對於藍營的批判所及,藍營事先未能設身處地地完成疏導,這就是其應該面對的現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中間選民應該感謝宋楚瑜先生,在總統大選的候選人辯論會上,有冤屈在心的他,竟然能夠表現著高度理性,毫無情緒、激動失常的言詞。以至於各大媒體不能不產生驚訝與尊重;我們覺得他的自我約制是良好的一次示範。 據稱,這次選戰,綠營最是鐵板一塊,藍營與橘營相爭之局面,可能導致兩敗俱傷的結果;目前所見者,除了網路上各有平面媒體之「中時」與「聯合」擁藍營而各自不同調,橘營無特定的平面媒體,但網路上寫手,據稱頗為強勁有力,為三營之冠;我們不知道藍橘高層有無任何管道溝通,或者是否溝通進行到何等程度;也不知網路寫手的發揮將對選情產生多大的作用;然而,在大局中,橘營的表現已經可說一掃過去所有的委屈,頗有揚眉吐氣之慨;前及宋先生此役對於自身「歷史地位」的迴護作用,可謂已經告成。 換言之,出身藍營的宋楚瑜,當年在時代變局中的種種是非,此處不能論述‧‧‧然而,當事人在乎自身的「歷史地位」,意圖扭轉外界的批判,本是人之常情,作為理性的「中間選民」,我們認為是應該容許他與其團隊,用合理的方式自我證明的‧‧‧因而,在此角度上,我們願為所有曾經受屈的政治人物賀,史上受屈者何其多,我們懂得珍惜各黨拔尖的人才,希望鼓勵更多真正人才投入公眾事務的「中間選民」,毋寧是既為宋先生其個人,也為社會慶幸與祝賀的──為此, 我們要深刻感謝宋楚瑜先生為其「歷史地位」所做的努力──儘管,無疑地,宋的參選,由於通常的認知中,藍橘之間的宿怨已深,對於藍營的威脅遠大於綠營;這是很難避免的影響。 然而,我們既然如此真切地關懷,我們也不能不指出,橘營對於歷史以及對於當前的現實,至少有兩問題應該深入檢討: 其一、對於歷史恩怨,以橘營批判小馬哥在當年公布「假民調」一事言;在當年連陣營中「民調」之內容如何,馬市長雖公布該數據,但是該數據之內容,負責公布者是否一定知曉其真假,似乎並沒有必然知曉的理由‧‧‧更沒有擅自主張改變其內容的權力‧‧‧馬市長在連營中當年能有那麼大的權力麼? 其二、對於當前政局的根本問題,橘營作為在野黨,在三黨中是唯一沒有執政包袱者;很可惜,我們只見到橘營強調過去曾經「政通人和」的政績,卻沒有看到橘營提出新的、真正有說服力的、可以讓我們想像可能改變惡鬥情勢的大論述‧‧‧ 換言之,自從政黨輪替以來,我們的社會一直都處在政黨的惡鬥之中,橘營的當年政績是在過去政局緩和下所獲得的成就;然而,今天的執政者不斷地受到在野者的制肘,互不信任,相為攻訐的局面,如此,則是否倘橘營當政也難避藍營的亂局? 其三、橘營可能應該深入考察民意管道之背景。 橘營在過去四年中所接收到的鼓舞訊息,應該不少,才會有橘營今天的氣勢;然而,關於我們前述所及,由於綠營處心積慮於2012年的大選,所以不需特別研究,綠營一定努力維持2000年那種政治板塊上三足鼎立的局勢;因而,您們在過去四年中所獲得的不斷的鼓舞訊息,您們是否充分考察其背景?例如,一封民間訴苦的來函,一通鼓舞與同情的電話,您們是否曾經一一考察其背景之究竟? 最後,也因此,雖然橘營處於似乎政治包袱最小的情況下,自然是在此次競逐中居於最有利的地位;然而,理性的「中間選民」本於合理的懷疑,我們不能不問,除了橘營對於馬英九的指控是否得宜與其自身高度的自信,應該深自考察之外,更重要的,如果沒有比藍營更開闊、更具說服力的大論述,可以消弭今天社會已經幾乎定型的內在衝突,是否他們當年的表現,若真的轉到今天各方認同錯亂,惡鬥難止的情勢下,當年橘營的執政團隊,還能夠發揮幾成的往日佳績? 這是我們作為理性的「中間選民」,對於過去似乎真的政績良好的橘營,不能不提出的嚴肅課題。 最後,在藍綠高度對立之下,我們希望橘營的介入是給予民眾希望,而不只是有機可趁地「爭權奪利」,雖然現代政治學中不諱言,政治活動本來具有這樣「權力分配」的爭奪性質;但是對於懂得珍惜自身「歷史地位」,當前最受歷練的政治人物宋先生而言,應該比他人更能審時度勢,謹慎將事──那說出「萬法皆空,自由自在」的李登輝,今天才別有用心地推重他「最有治國能力」,真是讓人扼腕浩歎的事! 盼望政黨良性競爭可以導致社會政經進步的中間選民泥土敬白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