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請學者勿將未定論,當做題目來發揮──讀陳教授之「從辛亥史到民國史」書後
2011/01/01 13:36:53瀏覽649|回應4|推薦57

請學者勿將未定論,當作題目來發揮

──讀陳教授之「從辛亥史到民國史」 

本文是針對陳芳明教授近日發表的從辛亥史到民國史」而作

在該文中,他指出了「對於歷史的態度,這邊是慶祝,那邊是紀念,正好區隔了兩岸的不同視野。……兩岸回顧歷史的角度全然不同,但是從過往事件的反省而獲得現實意義,則有不謀而合之處。」應該是很正確的描述。

然而,由之而轉出的所謂──

「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蔣經國的本土化政策與政治改革,使民主運動的希望終於沒有熄滅,資本主義的發達,中產階級的誕生,使民主政治改革獲得穩固基礎。前所未有的和平演變,相當漂亮地使台灣社會從一黨獨大跨入兩黨的政治階段。 歷史的成功轉型,使國民黨必須經威權政黨翻轉成為民主政黨,從此必須接受台灣民意的嚴格檢驗。」

在學術或現實上,這一關於「歷史的成功轉型」的敘述,是否落入了形式主義的,教科書式的認知?

該所謂的「成功轉型」真的是定論了麼?

或者說,其實,我們島上的政局,正如「辛亥革命」之後,雖然有人確實以為已無須再進行「革命」了,但其實真如孫中山所稱,當時真的只是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終於竟簡直是個讓孫先生「含恨九泉」而之局?

看到該文中,作者高談著:

「歷史的成功轉型,使國民黨必須經威權政黨翻轉成為民主政黨,從此必須接受台灣民意的嚴格檢驗。由於有人民的背書與加持,中華民國不再只屬於國民黨,而且也屬於民進黨。歷史的改寫,使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合法的政治體制。言論自由與思想自由徹底獲得實現,文化生產與創造力也大大獲得提升。」

中間選民要問,現況真的就是如此嗎──現況裡的亂象就是我們當年所有的理想主義者所追求的麼?

其次,中間選民要糾正,他當前的台灣歷史研究專業──

「辛亥革命」是清代的皇權告終,以人民主權為理想的民國創建;而民國史,我們都知道,它在1949年的中國出現了分流的現象,在海峽形成了兩個自認為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實體,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格局言,那是中國廣袤文化自然能夠適應,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自然結果,並非西方史家所製造的「海洋中國或大陸中國」之分野;這應該也是今天對岸能夠快速崛起的真正根據。

最後,也是筆者最不能想像的,是在該文中,我們不知是否由於作者對於「台灣民主到今天不斷受到中國媒體的訕笑,立法院打架也持續遭到譏刺。」,因而,我們在該文中完全沒有看到陳教授對於島上「兩黨惡鬥」之批判或鞭策,也沒有任何類似「轉型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自我惕厲。

或者這是由於陳教授當年曾高居於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因而他才不能不努力地強調當時之「轉型成功」?或是由於這位曾經為施明德的基金會執筆,把我們前面批判過的「美麗島事件」,脫離其原貌「鑄造成史詩型的豐碑」,因而從此就只能不斷地強調其成功,以至於至今竟連自我惕礪與鞭策,也都成了自身不能忍受的冒犯?!──而真正我們重視的,正是不論藍綠陣營當前如何,我們理性的中間選民所擔心,以至於不能不一再發言的,正是兩陣營之不知反省、不肯研究問題,不肯上進地,一意以玩弄這個或那個手段為能事啊。

,,,,,,,,,,,,,,,,,,,,,,,,,,,,,,,,,,,,,,,,,,,,,,,,,,,,,,,,,,,,,,,,,,,,,,,,,,,,,,,,,,,,, 

陳芳明:從辛亥史到民國史

 聯合報╱陳芳明】2010.12.20

辛亥革命的紀念活動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之際,台灣也正要展開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慶祝。對於歷史的態度,這邊是慶祝,那邊是紀念,正好區隔了兩岸的不同視野。紀念的意義,在於暗示歷史事件已經過去。慶祝的精神,則是強調歷史的發展與再發展。兩岸回顧歷史的角度全然不同,但是從過往事件的反省而獲得現實意義,則有不謀而合之處。 

反省歷史,無非是在考察在時間過程中的教訓及其啟示。犯過的錯誤,不要再犯,正是重新認識歷史的最大目的。中國學界對於辛亥革命的紀念,仍然停留在貶折中華民國史的階段,再三彰顯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威權政治與資產階級的腐敗。對岸所寫的中華民國史,也永遠終止於一九四九年,全盤否認民主政治在台灣的繼續擴張。在批判的文字裡,中華民國依賴的是個人獨裁與特務制度,最後命運由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成功來取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確實是巍然建立起來,但是對於過去曾經發生過的思想檢查與言論控制,並沒有從中國社會剷除。紀念辛亥革命,與現實政治的改革,並沒有產生積極的連結。共產革命固然是成功的,卻反而繼承了過去的威權體制與一黨專制,中國人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放,相反的,近六十年來的言論箝制,一成不變地在中國境內傳承沿襲。即使今天中國在經濟上已經崛起,言論自由到今天仍然還未降臨中國大地。 

中華民國在一九四九年的挫敗,造成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流亡與大遷徒。大陸型的政治規模被改造成海洋型的格局。從一九五○年代到一九七○年代,威權統治確實為台灣社會帶來巨大傷害,不分本省外省的族群,都受到高壓控制。但是,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蔣經國的本土化政策與政治改革,使民主運動的希望終於沒有熄滅,資本主義的發達,中產階級的誕生,使民主政治改革獲得穩固基礎。前所未有的和平演變,相當漂亮地使台灣社會從一黨獨大跨入兩黨的政治階段。 

歷史的成功轉型,使國民黨必須經威權政黨翻轉成為民主政黨,從此必須接受台灣民意的嚴格檢驗。由於有人民的背書與加持,中華民國不再只屬於國民黨,而且也屬於民進黨。歷史的改寫,使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合法的政治體制。言論自由與思想自由徹底獲得實現,文化生產與創造力也大大獲得提升。 

台灣民主到今天不斷受到中國媒體的訕笑,立法院打架也持續遭到譏刺。然而,比起政治鬥爭與思想監控的殘酷,台灣民主誠然有其傲人的成果。台灣對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都已能夠予以平反與賠償,中國對文化大革命與天安門事件,至今仍視為高度禁忌。辛亥革命的紀念,與中華民國的慶祝,確實劃分了兩岸歷史觀的歧異。民主精神的勃勃生機,使民國史產生積極的意義,朝向未來希望無限。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4728129
 引用者清單(1)  
2011/01/04 10:43 【fligh 的部落格】 論論此篇

 回應文章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1/01/02 20:03

盡信出不如無書~

台灣不屬於任何政黨~現今政治亂象也不叫成功!

每人寫作都有其立場

不過太過主觀的確是偏剖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各自表述
2011/01/02 16:56

台灣,我對她信心滿滿。

陳教授大作言之有物,

泥土兄論述可補其不足。

兩岸政治差異大矣,民主自由和極權專制,劉曉波是指標呀。

希望台灣的中間選民會越來越多,只問是非不分顏色。

也恭喜泥土兄出版新書,

在下已訂購將認真閱讀呢!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2 20:11 回覆:

萬謝您兼容並包的觀點;

可惜劉曉波的問題太大、太複雜,不是那麼容易舉重若輕;

下次有機會我們可以試著談談看。

至於陳教授,他是文學的背景,就像龍應台一樣,不好太要求‧‧‧

劉曉波也是學文學的吧‧‧‧如果不是洋人給他大獎,實在不太應該談他‧‧‧。

泥人最近在讀美國威爾遜總統的傳記資料‧‧‧滿忙的,對不起。

泥土敬白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1/01/01 21:58

兄長吉祥

您是 謙虛了

謝謝您的厚愛

  我的文思

難登大雅   只是愛寫

我倒佩服你對時事  歷史的專研

這是我最欠缺的

新的一年

祝福您

順心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2 14:58 回覆:

您才是謙虛了‧‧‧

有道是,文史不分家‧‧‧我想是真的

泥人拜讀過您往昔離家與奮鬥掙扎的故事,那不是我們台灣歷史中很好的一頁歷史教育麼

淺見以為,倘非有那樣深刻反思的歷史基礎,您不可能那樣行雲流水得讓泥人嫉妒

真的嫉妒啊──我也不是隨便嫉妒的人啊

讓我們一起、各自加油,盼望有個更好的時代,更好的社會

泥土敬白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1/01 16:48
陳芳明教授所謂的民主「成功轉型」「民主精神的勃勃生機」,完全與事實不符,台灣其實並非兩黨相爭的正常民主,而是兩國相爭的畸形民主。

他說「即使今天中國在經濟上已經崛起,言論自由到今天仍然還未降臨中國大地。」,然而台灣的言論自由也無足稱道,在惡性鬥爭下,誣陷、抹黑、造假都成了言論自由。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2 08:20 回覆:

徐兄

所見甚是;確實是極為畸型的民主。

如您所指出,此惡性簡直有當年羅蘭夫人對於法國大革命慨歎之情勢

那「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之現實,真是讓人痛心。

而現在乃是如何才能將之「由根究起」並「由根救起」的事業‧‧‧

有理想、願追求的人,大家應該一起來

泥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