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請作家勿輕易比較歷史與歷史人物──談八零年代以來的歷史批判風格
2011/01/07 08:26:19瀏覽1088|回應10|推薦63

請作家勿輕易比較歷史與歷史人物

──談八零年代以來的歷史批判風格

 

作家之「出格」論歷史人物,晚近除了大作家龍應台的「大江大海」,龍氏曾以其作家的生花之筆,配合時下民粹、自大的文明觀念而大紅大賣外,平路之「國父傳」風波是另一個著名的、備受注目的「出格」作為;近日見到平路專文論述「鄭芝龍與坂本龍馬」大文,其中又把日本的幕末名人坂本龍馬和中國明末的名人鄭芝龍,不顧兩者間有近兩百年的時差與時代的明顯差別而相提並論,然後籠統地譽之為「出格作為」,就文筆言,真是一篇相當能夠「微言大義」地銜接主流文化的文章;然而,恰好筆者對於兩岸與日本幕末史,對於當代台灣史皆有相當關注,對於當前這種風潮,頗覺我們知識界似應該深入省思,乃謹借此就教於各方高明。

 這裡,筆者想指出的是,這其中的錯誤形式或許至少應該由八零年代「柏楊版的資治通鑑」談起──

那是當年為了對抗當時的高壓封閉體制,以及同情作者的不幸遭遇,該書之藉古諷今,把千百年來,前民主時代的國史名人,大約都用當時洶湧的人權與民主觀點加以咒罵,在當時可說社會被自然對立為「官方與民間」、「獨裁與民主」兩區塊的情況下,該一粗率的觀點,就受到知識界高度的容忍;這樣的論述方式遂由於沒有獲得應有的批判,而成為一種被認可的流行論述方式。

舉例言之,以「大江大海」為例,我們則可以看成是另一種錯誤的粗率處理方式;其中對於戰爭,不究其原因,僅強調戰爭失敗者的慘狀,然後嘲笑勝利者竟無所得,似乎完全不知道,所謂「戰爭」,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的重要現象,有其重要特性,即所有的戰爭必然對於雙方都是不幸的一歩,戰爭本身是結果,有其不能當做原因的道理;因而,論述戰爭,一面只能追究其原因,思所以避免,另一面論述的則是「目標」,一如美國名外交家肯南所說「恐怕所謂『勝利』在一個戰役裡是可以有的,而在一次戰爭裡則只可以有你的目標達到或未達到。」;沒有這樣的認知,硬要把「戰役的勝利」與「戰爭的勝利」混在一起,透過文學的筆法,舖陳出戰役與戰爭混為一團而脫離實際歷史脈絡的動人論述,應該也可算是另一種類似當年柏楊史觀的粗率觀點。

 而當前平路這篇將日本幕末名人與我明末名人並論,似乎也是由這個錯誤脈絡延伸下來的產物:

讓我們看,作者由所謂兩人因應的卻都是黑船跨海而來侵門踏戶的海權時代」,然後透過強調所謂「都通曉洋務、會說外國話,熟悉貿易規範,他們都經營過企業,且以企業結合軍事」以及「兩個人的去世都一樣悲劇。」而強調他們都是「出格」的英雄‧‧‧再透過所謂「降清,卻不是明智的選擇。」,以「罵名」嘲笑鄭氏降清,不夠「出格」的意味,來彰顯日本人版本龍馬的更為「出格」;最後,該文並比較於其子成功的「不降」,而更帶出了其自以為是的所謂「回看歷史,所謂大是大非,跳出原先的語境,此一時彼一時,很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回歸歷史中的個人,坂本龍馬與鄭芝龍,創造時代,而不被時代囿限,他們都是出格的英雄!」。

 然而,平路,他所粗率質疑的問題,真的是其所謂「跳出原先語境」的問題麼?筆者以為應該要看看其時的三項史實,那只是改變「語境」,所可以解決的嗎?

首先,該文起始之所謂「兩人因應的卻都是黑船跨海而來侵門踏戶的海權時代」,很接近混沌的常識;但是史實中,除了「黑船」只出現在坂本龍馬的十九世紀,那是指當年出現在日本海,吐著黑煙的蒸氣動力軍艦,在鄭芝龍的十七世紀,西方並沒有那樣的秘密武器;同時,其所謂「海權時代」,真的十七世紀可稱為「海權時代」麼?我們都知道橫行歐陸的拿破崙要到1815年才殞滅,不知作家的觀念從何而來?此外,兩人之時間差的近兩百年間,正是工業革命由英國向歐陸擴散,也是中國文明開始真正大幅落後的年代;鄭芝龍能夠有多「出格」?──以他的船隊實力能夠帶動工業革命麼?

其次,是關於鄭氏的生平的重要疏忽,那是忽略了鄭芝龍的籍貫乃是泉州,泉州自宋元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吞吐大港,該港至明代海禁以前的盛況,泉人應該都聽鄉人談過;更何況,鄭和下西洋歷時二十八年,早有由兩萬多人組成艦隊遠航之故事流傳我沿海,因而,鄭氏確實應不至於對自身航海事業過分自大。還有,作家對於鄭氏降清之前,已曾受明招撫之事,是否曾經考慮?由海寇歸附明朝的鄭芝龍,對於明朝官僚體制,倘不能習慣,當清兵入關,明祚不保之際,是否難免有「識時務者為俊傑」之想;若硬要比較於其子成功的國家認同,應知成功生在德川時代的日本,史稱「幕府專橫,民命不堪,僑居斯土者迫害尤甚」,長至七歲始離日,其受日人歧視,自然傾向認同於祖國大明,況且歸國後,受忠孝節義之教,並獲賜國姓之殊榮,其認同感,自非芝龍所能比擬。

其三, 其文中,為了使坂本與鄭可以並列比較,平路勉強設想出所謂「鄭芝龍降清,在他的算計裡,焉知不是把新入關的清朝帶向海洋的視野?」;然而,倘非真有其事,豈能如此一廂想像?我們都知道,確有說法,膚淺地把世界文化二分,對比為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但真的那樣的二分法對麼?中國傳統中早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說法,人類為了求生存,那裡會自限其方法;如果該說法正確,為何宋元至明成祖時代,中國這個大陸文明曾經發展出像鄭和下西洋那樣燦爛的海洋文明?所以,作者所稱「海洋視野」,首先就是欠考慮的;而更欠考慮的是,如前所及,若果就真如其所設想鄭氏把「新入關的清朝帶向海洋的視野」,其實該一「出格」並不能帶來太大的不同;因為,如我們前所指出,中國的落後不在於「是否面向海洋」,而在於沒有發展出能夠帶動工業化,促進船堅砲利的「工業革命」啊!

總之,對於自八零年代柏楊輕率將眾多古代國史人物以今日民主人權標準譏評以來,近年來的龍應台與平路之論述似乎都犯了這類輕率的毛病,筆者以為在西潮不斷的沖擊下,這種現象本來不太奇怪,但是我們的知識界竟然對於這樣輕率的錯誤作為,一直完全沒有反應,則確實可能是一個極為不正常的現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234567am&aid=4771625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很真實地呈現了那種風格的影響‧‧‧
2011/03/03 16:16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很真實地呈現了那種風格的影響‧‧‧
以下是一篇網上文字的片段──

「文言文的用法跟白話文不盡相同,也不能直接使用在日常生活,跟生活沒有連結、沒有共鳴!何況所謂的儒家經典根本就是個屁!如果看了柏陽的中國人史綱、醜陋的中國人,就會清楚認識,中國古代那些讀書人多數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所以,與其讀儒家的狗屁經典,不如讓學生看三國演義來得有意義。」
http://blog.udn.com/tim0834/4939589

八零年代的歷史批判,對於社會的影響‧‧‧顯然可見‧‧‧
怎能任它們橫行而沒有相對的批判‧‧‧
泥土有感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作家勿輕易比較歷史與歷史人物
2011/01/22 15:59

這個時代是不深究的平面時代,打開媒体芝麻小事都成大新聞,在時光邃道中快速地向前推擠,想停下腳回顧一下,找不到駐足點。歷史也成平面的,張飛打岳飛的事隨時出現,是個膚淺的時代。

這樣說也不對----這個時代該是精深專家的時代; 否則科技怎麼進展得那麼快! 60歲以下的人坐747 大飛機出國時,不會想到60 年前有沒有這樣大的客機 ? 該說是回顧歷史的價值不大,不如向前創新。我們不該責偹這個時代的是膚淺的時代!

但是我們像這種不在「快速時光邃道裏推擠的人」; 在歷史、文化裏回顧的人,不能膚淺呀!

                               老二姜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22 16:36 回覆:

感謝光臨,並賜回應完全同意您的高見。

科學的東西,確實日新月異,變動得很快,但是關於人的本身,是不可以用實驗演繹處理的事物,不能不滿意就換一個的東西,必須更為仔細妥慎的處理‧‧‧

泥人剛貼了一篇新文章,就是談究竟應該如何比較,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答案‧‧‧

歡迎您繼續提供高見。

泥土敬白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向您致敬
2011/01/19 01:42

先生研究歷史,言詞中肯,譲更多人關心政治,厘清事實

希望大作能暢銷,人手一冊,我會託台灣的家人為我代買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19 08:08 回覆:

感謝您的關切與支持;

然而,看島上政局走向,只怕孤臣無力可回天,只能盡力而已。

不過,不要過分擔憂,要多畫畫,要把自己與家庭照顧著‧‧‧

那麼充分的色彩與生命情調,簡直接近永恆了

祝福您與您的全家和那隻貓咪

泥土敬白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郵購大作
2011/01/09 13:34

泥兄,在下這就去郵購大作:

《應以史實更正教科書的相關論述》。

《自惕的主體的台灣史》 

雖然研究領域不同,或許日後仍用得上。

沉潛謹上。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9 22:48 回覆:

沉潛兄

謝謝您的青睞支持;

不過,關於「自惕的主體的台灣史」,目前坊間似乎已沒有書了。

泥人處還有精裝本數册,如果您有需要,或許您可用格子的訪客簿,向我處郵購‧‧‧

冷門書,十多年才差不多賣完一版一千本‧‧‧

泥土敬白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論史事必先知史實
2011/01/08 20:21
泥土這篇文所述,也正是我以往認為卻未說出的想法。名作家恃其機運光環不缺讀者,但我輩讀者也須有所知而不惑。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9 13:01 回覆:

泥人實在擔心,他們如此以訛傳訛;傳媒與出版界推波助瀾,對於文化界的誤導極大‧‧‧這些都已逐漸成為社會裡大論述的一部分‧‧‧

換言之,我們的社會若習於建基於這樣似是而非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怎麼可能取得真正有益於社會的論述?以這樣粗疏的論述批判前人,我們不指出其錯誤,將來後人就繼續以這樣的態度批判下去,來來去去,對於社會能有什麼滋養的意義?所以泥人乃覺得有必要大聲指出其錯誤‧‧‧希望大家都不要只是自己知而不惑,而要能廣為批判,糾正這個今天流行的錯誤‧‧‧

泥土敬白


張金龍/終生陸戰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言之有理!!!
2011/01/08 15:21

贊同格主的主張,

但格主所稱的作者,應不是真正研究學問的,

是搞文學或媒體的,

所以不必以歷史高標來看待,

讀者當雜文讀讀可也.


Alan j.L Chang C M C @ Hawaii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8 23:21 回覆:

感謝前輩的呼應。

其實,泥人也不是研究歷史學問的,只是當過教書匠,覺得看不過去‧‧‧

說到這方面,泥人不免慨嘆‧‧‧

從八○年代以來,

那些人都是成名作家‧‧‧不只擁有市場,更是被當成是我們社會裡有高信任度的作家了‧‧‧整個社會是在他們的導引下‧‧‧看看「龍」曾經是馬市長的市文化局長,「平」是馬總統的文建會聘來的建國百年大活動的主持人‧‧‧怎能讓泥人的土性安穩呢‧‧‧這實在不是我使用高標的問題,而是他們都居於高位,對於社會的影響太大了‧‧‧教書匠真是看不下去啊。

泥土有感


沉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致敬!
2011/01/08 10:28

向 泥土 兄 關注史實的深情與用心致敬!

「民主」仍是一個發展摸索中的理念。實踐方式應屬多元。

還原歷史的社會文化脈絡,探索斯民斯土合適的發展之路,
的確是吾輩所當為!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8 22:52 回覆:

關於您所說,對史實的深情,實在不敢當,泥人土性,與大家差不多的。

應該只是泥人自知魯鈍,不會比古人更聰明,於是,就像自己犯錯了要找理由,就試著探索一下問題的背景‧‧‧果然皆略有所獲‧‧‧

如此而得您這動人的「深情」兩字,實在不敢當。或許他們心中早就看不起己身上血脈,有以致之‧‧‧當年島上的文化精英也有這樣的傾向‧‧‧

一如我們在柏楊回憶錄中所見,他完全不知當年他自身所受的乃是當年最佳的「兒童本位」的教育,認為中國政府和社會多麼地虧待他了──其實他所受的教育乃是五四運動前後引進的美國最進步的精英教育,教育專業上名之為「道爾敦制」;那是由1920年正式引進,完全尊重學生興趣,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該教育法因為1931年國聯教育考察團來華,指為精英教育,不適合貧困的中國社會,才停止了──

想想真是悲哀啊──對不起,土性又要發作了‧‧‧

關於民主的問題,泥人很同意您的發展說,以後有機會再談吧。

承蒙您的支持,建議您可向圖書館借閱拙著,倘有高見,歡迎賜教,彼此激盪。

泥土敬白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泥土先生的這一篇, 我拳拳服膺
2011/01/07 22:41
平路, 何許人也? 陳唐山的流輩, 自由時報的水平。 翻看其人的作品, 頗像柏楊的垃圾文集, 激不起往下讀去的動機, 更遑論購買。 只因這類型的四不像作品, 作者學力未見, 察考薄淺偏頗, 立論濫情, 於是多是選擇性的人云亦云, 更不乏一廂情願的弱智援引 (幼稚!)。 一鍋煮壞的粥, 只消嚐一小匙, 「呸」, 即知其壞, 立時吐掉; 毋須吞完自虐, 還得送急診洗腸。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8 23:01 回覆:

萬謝您的回應。真是有鼓勵的作用。

您的「壞粥」描述,真是活生生的;哈,不過您這麼說,我原想推薦自己的拙作,也不敢開口了,因為那偏硬的文字,怕讓您真的要去洗腸呢‧‧‧

不過,如果拙作有幸得您賞閱,希望除了鼓勵以外,也要儘量給我指教。

記得您是相當自由,有國際觀,有事業在身的網友;感謝您百忙中的呼應。

泥人完全同意吸收外國文化,但是實在對於他們的態度不能茍同;

跨國公司的您在日本有工作經驗,

不知您是否能把您的日本經驗或對於其歷史文化,常寫來與網友分享。

泥土敬白


謎謎-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斤兩若何
2011/01/07 17:23
也許有些頗負盛名的文學作家會自以為是無所不能的。

而正因為他們的盛名,其作品有某種程度的誤導,則影響更大。

文學作者多有天馬行空的浪漫想像,並善用朦朧或聳動的形容詞,

涉及歷史的部分,如欠缺廣徵博引及精細考證,很容易昧於真實。

在以史為名下筆時,真該掂一掂斤兩、深思熟究啊!

想起以前一位敬重的老師批評某名人的析論哲學作品,有類此有趣

的比喻,大約是指想「吾道一以貫之」的人,有時不明真相、觀念

偏差而亂比一通,冒然作結,畫虎不成,變得「海水倒灌」,慘矣!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8 09:30 回覆:

唉,唉,您說的四書道貫,泥人還覺得事過境遷,可以有點原諒,至少表示其人之若干悔改吧‧‧‧

泥人要求的不多,甚至泥人也不認為著名的錢老先生所說「對於國史,要有溫情」的溫情主義態度是必要的──泥人強調「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研究精神,自然就能出現批判事務的分寸,而若要論溫情,自然呈現其中,何需另外抱持什麼私人的特殊情感‧‧‧

也就是,泥人重視史實,強調作者要有基本的責任感,自己沒有下工夫研究的話,實在不應該發言‧‧‧尤其都是名作家了‧‧‧生活都不錯了吧,不覺得應該把更真實深刻的東西回饋給社會了麼‧‧‧

泥土有感


談笑運籌於天下之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建議
2011/01/07 15:05
您的文章不好閱讀耶!

能否建議把字體一致,並且國字自古以來沒有出格一辭,

是否解釋一下呢?
泥土‧‧‧郭譽孚(h1234567am) 於 2011-01-08 09:11 回覆:

不好意思,我已很努力了。對於字體、對於文章都有難以控制的缺點‧‧‧請原諒。

關於「出格」,我沒有查過字典,只記得清代名學者曾有一痛愛家國的詩句──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請您參考。

泥土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