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2 15:25:35瀏覽616|回應1|推薦4 | |
臺灣觀察二之一 2006.03.24《環球華報》 隨妻子從溫哥華到臺灣定居已有兩個多月,要問這段期間對臺灣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臺灣人的善心,或換一個比較"現代"的說法﹕愛心;最典型的事例,是大小公私機關商家的服務態度。 妻子是離臺二十年後回來重新落戶,我是外籍人士,我們要到各政府機構辦理不同手續;平時的食、居、行等,更離不開和各處商家打交道。這兩個多月來,走了那麼多公家機關、私人商家,除了一個例外,竟然沒碰到一個態度欠佳的,讓我驚異不已,這水準,委實比溫哥華高出許多。我最後甚至得出結論﹕這些服務人員沒有"態度欠佳"的概念,他們不懂得如何擺臉色給客人看。至於那個例外,是拜訪朋友時在她公寓的接待處遇到一名態度敵對、語言唐突的門衛。即便如此,妻子反過來數落他,他也沒再吭聲。事後想想,門衛的職責是防賊,大概在他的潛意識裡,我們都是潛在的小偷,他對人的基本心態就和常人不同,不友善可以理解,算了 ---- 當然,他也是我們遇到唯一態度不好的門衛,其他地方的門衛,友善得很。 有一次去士林區的市政事務所辦身份證,鄰座來了一位精神異常的女顧客。櫃台裡的服務員好言相向,卻引來她一頓臭罵。服務員莫名其妙,只是忍著,未回一句嘴,大概到後來才恍然大悟,這人一定是神經病,所以就走開了,留下她獨自在那裡繼續罵。另一名服務員不明就裡,馬上接過來好言相勸,也是無辜被罵,這服務員也沒發火,只是離開了事。最後是市政所資深主管出面哄這神經病顧客,和顏悅色地與她交談,直到我們離開,還沒哄完。 另有一次搭計程車去某地,我在後座看地圖。司機一個拐彎,我看看地圖,說不用拐彎,一直開下去比較近,司機免不了要解釋幾句,我也沒怎麼在意,因為就算是計程車司機,也不見得每個小地方都熟,多走一點彎路可以理解。到目的地,計價表上的價格是 150 臺幣,司機只因我那一句算不上抱怨的話,好心地說只收 120臺幣。事後看看實際地形,覺得還是司機的走法正確,要按我的"一直開下去",大概到不了目的地。 還有好幾次打電話問事情的經驗,無論公私機構,只覺得電話那頭的不管是男是女,不但和氣,而且很有耐心,即使是我的要求不盡合理,對方也毫無不耐煩之意,陪著我說到底,再以"謝謝、 bai bai "告別,而不是一句"這個事情我們不管"就掛斷了事。 記不得有多少次了,在路上或是停下來看地圖、或是看路標、或是和妻子商量怎麼走,這時,就有人主動上來問我們要到哪裡去,他(她)要給我們指路。 這還只是在台北。據說,到了民風純樸的南部,當地人更熱情好客,人情更濃。 難怪臺灣出了個慈濟,能在全球各地頻繁地賑災濟貧,從第一世界富國的美國、加拿大,到貧窮的宏都拉斯、墨西哥;從臺灣週邊的中國大陸、印尼、菲律賓,到遙遠的南非、埃塞俄比亞;從自由開放的澳大利亞、紐西蘭,到共產鎖國的北朝鮮;從戰亂中的阿富汗、伊拉克,到大災難後的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慈濟是中國人世界唯一有能力從事如此廣度深度慈善事業的 NGO 。是什麼在支撐慈濟?是臺灣人的善心和愛心。 從媒體上看臺灣,覺得政壇混亂得很,但在基層,普通臺灣人的愛心和教養讓人敬佩,這說明,臺灣執政者的心態、素質和人民脫了一大截,難怪聲望這麼低。要是執政得法,真不知如此高素質的國民,這幾年還會創造出什麼樣的"臺灣奇跡"來,可惜了! 臺灣人的出色,當然並不局限在"態度",環保是另外一例,以後再寫。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