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學的胡思亂想(二): 笨蛋! 貧富差距真的是問題!
2014/12/14 20:54:00瀏覽662|回應4|推薦33

經濟學較少涉獵貧富不均的議題,畢竟經濟學是門探討如何在有限資源制約條件下,進行最有效率分配的一門學問,貧富差距僅是初始的限制條件,既然商品都以最有效率方式分配完畢,貧富不均本身就不至成為問題了。但何謂效率呢?簡言之,不存在其他可行的重分配行為能使眾人皆大歡喜,也就是說若要使甲更快樂(增加商品消費量),就必須讓乙不快樂(減少商品消費量),此時即是最有效率的分配情境,用文縐縐的說法,即是所謂的柏拉圖最適(Pareto optimum),商品分完就好了,至於甲、乙二人誰貧、誰富就不是重點了。

其次,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消費愈多,人們就愈快樂,所以只要窮人所得能持續成長(就歷史資料而言,這點是成立的),他們就能消費更多的商品,窮人也就愈快樂,故縱使社會真有貧富差距存在,甚至貧富落差愈來愈大,也不致引發社會問題,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依據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級(Hierarchy of Needs)理論,人的需求層級由低向高依序排列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生理需求:人類對物質的最基本需求,包括水、食物、空氣、以及衣食住行等。
  • 安全需求:免於遭受物質匱乏的恐懼,包括免於遭受暴力、混亂的威脅等。
  • 社會需求:希望被接納、認可、獲取友誼、成為社會團體一員的需求。
  • 自尊需求:能夠被別人注意、欣賞,而獲取正面形象的需求。
  • 自我實現需求:能夠增進技能、達成一般能力所不及的成就之需求。

以較「唯物論」的說法,人是靠「消費」而存在的,為了滿足生理及安全需求,我們需要消費,至於為引人側目注意的社會需求或自尊需求等較高的需求層級,「消費」仍是扮演關鍵角色,畢竟一台法拉利跑車與一輛50cc的小綿羊相較,前者較能擄獲眾人注意、欣賞的目光。事實上也正因有貧富差距存在,人類才有社會需求或自尊需求等較高的需求層級出現,因為法拉利已不是代步的交通工具而已,而是社會團體(有錢人)認同及自尊表現(眾人欽羡目光)的象徵物。

再回到前面提過的例子,在商品慾望組合D1=D{X}X價格為$10條件下,某甲所得水準為I1=$100時,其最快樂的情形為消費10單位的X,其快樂指數(效用函數)U1=U(10)。假設某甲一覺醒來,其所得成長至I2=$110,但同時世上也多了一項可作為身分表徵的商品Y,商品慾望組合由D1變為D2={X,Y},但Y單價為$500,只有富人才消費得起。所以某甲雖所得成長了,其X的消費數量可增至11單位,但因其收入根本買不起Y,在新的慾望未獲得滿足情形下,有可能某甲新的快樂指數U2=U(11,0) < U1=U(10),所得成長了,人反而變得不快樂了。雖然當所得成長至特定In水準後,甲所能消費的Xn數量,可使Un’=U(Xn,0)= U1=U(10),但在此之前,甲皆活在比U1=U(10)還不快樂的境界。若貧富差距情況持續惡化,在富人們追求「自尊需求」動機催化下,會有更多價格更高的身分表徵商品出現(豪宅即是個極佳的例子),那要使Un’= U1的日子就更遙遙無期了,所以只要貧富差距問題不改善,縱使社會中下階層的所得有所成長,民怨仍無法消除。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9649232

 回應文章

鐵心融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貧富差距不是問題,而是誘因
2016/01/11 00:42

社會百百種,貧富光譜從赤貧、小康、中產、富有、鉅富。芸芸眾生眼光都是往上看,為何有人生來就是衣衫光鮮,生活富裕,而有些人卻是辛苦工作,頭都抬不起來,只求溫飽。人因為比較,而有不平之心。於是激進者,想推翻整個社會,讓上下階層 Give me five! 換個位置如何? 如大陸共產黨的無產階級專政,旁人靠邊站,還得努力工作為他們。66 年下來,從只有共產黨人占據上層,吃香喝辣。最後還是得放鬆貧富控制,讓社會公平一點,再一點,再一點...,終於釋放出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如今全世界都得看中國的臉色,英國強盜、日本賊、法國破落戶、美國空心大老倌、德國硬漢 ..都得馬著個臉(馬賽克)到中國討飯。疑?這不是當初八國聯軍中的五巨頭嗎? 怎麼成這副模樣? 

經過「實踐就是真理」,我們知道社會必須要有貧富差距,才能誘使中產階級向前拼命。否則大家一鍋飯,看35年前的大陸就知道結果,沒有貧富差距的社會多危險。至於社會最下層已經無法翻身、動彈不得的5%,就得由政府出面扶助,幫助解決基本生活需求,企望這些弱勢有翻身的一天,通常要15-20年,等下一代出力掙脫樊籠進入小康階級。才能再發動引擎,自行往前行走。至於鉅富階層的 1%,可能藉著良心散財,也可能如XX集團藉著捐款上兆元到自己的基金會,形成逃稅事實。因此,政府實在要補上這個漏洞。這裡要誇獎郭先生,雖然管理嚴格,也賺進幾千億家產,但是卻能慨然捐200億元建立癌症中心,雖然起心動念為了自己兄弟的不幸,但是能夠推己及人,以天下蒼生為念,其心思高貴之處,已然出於化界。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8 02:10

那是台灣人不懂,呆呆的,盲從崇拜啥撈子「經營之神」。

如果知道他們逃稅數以兆計(等同於偷國家的錢),還會不反感嗎?

阿大(gwogo) 於 2014-12-18 20:29 回覆:

台灣人習慣只將眼光縮在島內, 其實放眼國際, "貧富差距"引發的民怨已是國際現象. 以美國為例, 本世紀的"貧富差距"並不比20或19世紀嚴重多少, 但過去大家認為"美國夢"會成真, 富人是"美國夢"成功的象徵, 大家不會對"貧富差距"太在意, 只是當"美國夢"變得愈來愈虛無縹緲時, "貧富差距"才會成為問題.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16 02:22

人類社會,千千萬萬年,一直都是貧富差距極大。

未來也不會有所改變。

阿大(gwogo) 於 2014-12-16 10:54 回覆:
貧富差距一直都是存在的, 重點不在於差距的大小, 而是人民對於差距產生的認知. 王永慶, 王永在兄弟非常有錢, 台灣人對他們並不反感, 即是個值得注意的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