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得筆記 - 林滿紅【有等級區分的均富思想 - 論中國文化的一個關鍵概念及其在臺灣歷史的實現】》
2022/09/25 22:52:58瀏覽514|回應0|推薦6

《心得筆記 - 林滿紅【有等級區分的均富思想 - 論中國文化的一個關鍵概念及其在臺灣歷史的實現】》


林滿紅在文中提及,中國文化的思想成分,是奠基在扶持均富的經濟制度之上:【小規模的生產】和【小規模交易單位】的經濟運作制度。簡言之,即中國傳統經濟制度會抑制資本持續遞增的積累。


小農耕種是中國傳統經濟制度的特色,林滿紅在其文中提及「三千年來,一個5.5口的農村家庭,耕種大約十五畝的土地,是中國農民的常態」。我個人認為小農耕種制度成形的原因有三:

1.土地為私人產權的制度傳統,此為「井田」制時期即有的概念。

2.中國不像西方的封建制度,因戰爭取得的公有地,中國的朝代政權常推動均田制度將其分配給受到戰禍而無田的人民,而不是由戰爭獲勝一方的貴族階級將其併為采邑。

3.西方的財產繼承制度,多由嫡長子一人繼承財產,財富易有集中傾向;而中國文化則是習慣將財產均分給各嫡庶男丁,財富不斷細分的結果,在中國,擁有15,000畝(約1,000頃)土地,即可擠身大地主之列,但與佔地幾萬頃的中世紀歐洲莊園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由於中國傾向於較小的生產規模和產權,林滿紅認為這「為中國的社會層級結構提供了較為寬廣的基礎」。


除了上述的小農耕種傳統經濟制度外,我個人認為,中國不像西方有建構【經濟權利特權】的制度設計,也是造成中國易朝【小規模的生產】和【小規模交易單位】的經濟運作制度方向發展。


在經濟常規運作下,【新市場開闢】及【技術進步】是創造【超額利潤】的根源,也是資本積累的發動機。但在分食【超額利潤】的跟風效應下,新參加者持續投入新市場或新技術,由於參與者眾,競爭加劇的結果,最終導致【超額利潤】消失不見,社會又回復原本經濟常規運作【無差額利潤】的情況,最先投入【新市場開闢】或【技術進步】的參與者,其資本積累的動能也因之嘎然而止,經濟運作機制自會抑制社會不同階層間財富積累差異的擴大。


然而西方經濟制度的演化過程中,產生建構【經濟權利特權】的制度設計,禁止新參與者分潤【超額利潤】,保障最先投入者的經濟利益:

1.如在【新市場開闢】情況,西方產生如英國、荷蘭東印度公司這類【特許公司】,由國家授予其【市場壟斷】地位,阻隔潛在市場競爭者的威脅。

2.如在【技術進步】情況,提供【專利權】保護,阻隔潛在市場競爭者的威脅。

在政府特意保護下,最先投入者能長期保有【超額利潤】,資本在持續滾動積累下,此種經濟運作機制的結果,將擴大不同社會階層間財富積累的差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7720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