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11/07 10:11:29瀏覽750|回應3|推薦7 | |
【閱讀筆記】 王素彎、蔡金宏、詹建隆, 2012年, <我國所得分配與產業結構問題之研析>, 經濟部101年度國內外及中國大陸研究及策略規劃工作項目, 中華經濟研究院 作者們利用台灣2000年~2011年統計資料進行所得分配的分析,雖是十年前的研究,其觀察結果對台灣現況的了解,仍有助益。 該報告的分析有下列要項: •低所得家戶高齡化情形嚴重,而中高齡就業者主要以生產操作人員最多,其次為服務工作人員,且隨年齡越大,從事此類勞力性質的職業比例越高,另也有許多中高齡就業者以自營的方式營業,但無法擴充本身事業的規模,也使得收入遠不如其他較具規模的事業,導致低所得家戶的可支配所得無法與最高所得家戶拉近,使得所得分配不均情形無法改善。 •受僱人員薪資差異擴大,為我國所得分配惡化的主要原因。隨著全球化及自動化的趨勢,產業分工的態勢也越來越明顯,勞力密集產業逐漸移往工資較低的地區,而本地的產業則資本密集度也逐漸提高,以 7-11 超商為例,在人力未增加的情況下,投入更多資本建構在 ibon、咖啡機等設施,勞動力的貢獻降低,其所能分配的所得也減少。 •我國產業在運用人力上,整體而言高階人力使用比重呈現上升,但高階職類與低階職類的薪資差距逐漸擴大,也使得所得分配呈現惡化。 在產業部分,製造業低階人力使用大幅降低,其需求轉向較具技術能力的勞工,使得整體薪資提升比率較服務業為高;而在服務業中,對較低階的勞動需求仍高,如近年擴張較快的支援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皆以低薪資職類為主要勞動僱用,使新增加的勞動人力薪水較低,高薪與低薪勞動者的薪資水準差距更為明顯。由此可見,我國服務業產業升級力道不足,無法增加對高階人才的需求,除了薪資無法提升外,所得分配也因而惡化。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