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亂寫一通(九):從大腦功能看意識形態的影響》
2020/12/19 11:07:59瀏覽327|回應0|推薦5

《亂寫一通(九):從大腦功能看意識形態的影響》


前文提及的中國「天命」觀,無疑是世襲的統治階層創造出來的意識形態,意圖使人民接受、遵循「父死子繼」的價值觀。


人是社會性動物,行為決策會受他人評價影響,因人在社會群體裏與不同個體互動頻繁,如何「正確」察覺他人對我們行為的評價(如高興或生氣),而採取「正確」反應模式,是重要的生存技能。所以當某種意識形態成為群體的價值信念時,意識形態將成為評價一個人行為的基準之一,並根深蒂固地埋藏在大腦功能裏。


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提出人有「系統一」及「系統二」二種思考模式。在系統一中,人類會使用潛意識,用自動、快速的思考模式來行動;系統二則會伴隨理性,讓人類深思熟慮地做決策。比起系統二,系統一的思考模式更能夠決定一個人的決策模式與偏好。 


大腦裏有個與各區塊有高度交互作用的大範圍網路,叫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一般而言DMN在人不將注意力放在外在世界時開始動作,此時大腦會處在清醒的休息狀態,例如做白日夢或放空時。人在想著自己或他人,回憶往事或計畫著未來時,DMN也是會處在活躍的狀態。而人在處理一些有目的性的任務時,DMN則是關閉的;但當這些任務是與人際關係或自身生活經驗相關時,DMN就會再次開始動作。另DMN與注意力網路是呈現負相關的,也就是注意力提高時,DMN的活躍程度就會降低。


南加州大學的Jonas Kaplan、Sarah Gimbel及Sam Harris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人們聽到與價值信念相反的言論時其大腦的變化,發現受試者的價值信念受到挑戰時,DMN活動會增加,這意味著我們的注意力將從與外界的接觸當中脫離,轉而增加向內的專注,這時駁斥其價值信念的證據甚至會反過來加強其原有立場,即所謂的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另外,伴隨DMN活動增加,對改變價值信念的反抗越大者,其杏仁核(amygdala)和島葉皮質(the insular cortex)的活動亦會增加。


杏仁核可說是大腦裏的恐懼中心,其對應恐懼、威脅和其它強烈的情感。杏仁核對於人在社交判斷上有重要位置,特別是評估可信程度,例如有研究顯示,對於看到被視為較不可靠的臉孔時,會增加杏仁核的活動。


島葉皮質則是把來自體內的感覺輸入到決策過程,Kaplan說:「島葉皮質支持厭惡的感覺,比如我們在遇到腐臭食物時的那種感覺。如今,我們看到,這些系統被重新利用,幫助保護我們不受新型威脅—那些是更為抽象的威脅。在本案例中,這是大腦認為可能對我們有害的信息。」。


無論是杏仁核或島葉皮質,偵測外在環境的「危險」訊號是其主要功能之一,這也是人類的基本求生本能。從Kaplan等人研究發現,但我們接收到與價值信念相反的訊息時,我們大腦會將該訊息視為「危險訊號」,啟動自我防護機制。這意味著,當人類在處理有關意識形態議題時,我們是採用Kahneman所提的「系統一」的潛意識式,自動、快速的思考模式,而非伴隨理性,讓人類能更深思熟慮地的「系統二」思考模式。這也難怪,當一個人的意識形態被塑造成形後,就根深蒂固地埋藏在大腦裏,不易被改變。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5475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