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亂寫一通(五):懲罰與文化框架的傳承》
2020/11/07 09:27:49瀏覽549|回應0|推薦7

《亂寫一通(五):懲罰與文化框架的傳承》


前文提及,文化有賴以下二項前提才能世代傳承下去:

1.違反文化框架的人,會受到懲罰。

2.人們會為了懲罰違反文化框架的人付出成本。

人們會想去懲罰不遵守規範的人,應是個合符人類天性的假設;但人們是否會為了懲罰他人而自願付出成本,則需再進一步探討。一般說來,腦神經學的研究過程,專注於單一個體其行為決策時的神經生物機制反應,但人類行為模式常受其周遭群體的行為所影響,,單一個體研究無法窺探行為決策的全貌,所以需再搭配上賽局理論(game theory)等有關人類決策行為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人類的行為決策機制。在此介紹「互信賽局」(trust game)及「公共財賽局」(public goods game)這二個賽局,來理解人們想對背叛者懲罰的慾望,對決策行為的影響。


互信賽局


蘇黎世大學的實驗經濟學家Ernst Fehr設計一套互信賽局實驗,在賽局中,有二位參與者,其中一位是委任者(Investor),另一位是信託人(Trustee)。每個人一開始都有10元,委任者可以決定要信任對方(交出自己的10元給對方),或者是不信任對方(不交給對方)。如果委任者不信任對方,那兩人就各得原先的10元;如果委任者選擇信任對方,這筆錢會成長3倍,變成40元,而信託人則要決定要把手上的50元(原先的10元加上信託的40元)全部獨吞,或者是分一半給委任者。實驗結果顯示,由於互信能夠讓兩個人都拿到更多,即使信託人有可能會全部獨吞,不少委任者都還是選擇信任對方。

但是,當委任者的信任遭到背叛(也就是對方獨吞)之後,委任者會想懲罰對方,甚至花錢也在所不惜,即使這麼做其實已經於事無補(因為實驗中兩人只會相遇一次)。利用「正子斷層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觀察委任者決定要不要懲罰對方的思考過程,發現委任者在考慮時,跟預期報酬有關的紋狀體(striatum)裡的尾狀核(caudate)有劇烈反應,而且反應愈大、決定施加的懲罰愈大。

因此,懲罰的快感是一種真實的快感,而且在決策的過程中,預期這種懲罰的快感的確會被人類的大腦列入考量,由以下將介紹的公共財賽局的實驗結果可知,人們會願意付出成本享受此種懲罰背叛者的快感。


公共財賽局


Fehr and Gächter在1999年設計一個賽局實驗。在一個30 人團體裏,每個人會拿到一張 100 元鈔票。實驗中假設有個神奇寶箱,每放進去一塊錢,就會吐出五塊錢,吐出來的錢就再平分給所有人。每個人可自由選擇把錢捐出來,放進神奇寶箱,或當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但無論有無捐錢,每個人都可拿到神奇寶箱吐出的錢均分。實驗中,每個人另會拿到一個信封袋,他們可以決定放進真鈔,或是玩具紙鈔,不會被別人發現。信封袋統一收集起來以後,再一起放進寶箱裡面。在實驗中,選擇捐錢的人,最後拿到的就是寶箱中分到的錢;但如果不捐的話,不只可以拿到寶箱的錢,自己手上的 100 元也留下來了!

這個實驗重複10回合,觀察實驗結果,原先一開始會捐錢的人,會慢慢地發現風向不太對,不捐錢的人愈來愈多,不如自己也趕緊跳槽,結果實驗愈到後面,捐錢的人越來越少!

有趣的是,Fehr and Gächter另在實驗中加上有「處罰」機制的回合。在這些回合中,玩家可以花錢「處罰」那些不捐錢搭便車的人。玩家在決定捐錢以後,可以看到其他人捐了多少錢,然後決定是不是要犧牲 10% 的收入來懲罰不捐錢的人。結果,在加了這個處罰機制後,捐獻的比例竟逆風高飛、節節高升,到最後處罰也都用不到了。


從前述二個賽局實驗及PET的觀察,驗證了之前所提的二項論點:

1.懲罰可嚇阻住想不遵守規範的人。

2.人們會願意付出成本,來懲罰違反規範的人。


結論是懲罰有效,且人們會願意為此付錢。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由誰來執行懲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wogo&aid=152452704